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微课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7-12-18沈亚雯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音乐

沈亚雯

(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0)

全媒体时代微课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沈亚雯

(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0)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具有“小、微、精”特征的微课应运而生。微课是推动教育信息化、顺应教育资源微型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教学手段,能进一步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共享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微课的定义、特征、类型入手,总结微课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方式,梳理归纳音乐微课设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微课;音乐教学;课堂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这不仅仅是对新时代治国理政能力的要求,也对全媒体时代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学习方式受到挑战,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方式应运而生,“小、微、精”的资源建设使微课走上前台,成为引领时代和未来的教育学习趋势之一。微课是推动教育信息化、顺应教育资源微型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教学手段,能进一步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共享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微课的定义、特征、类型入手,总结微课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方式,梳理归纳音乐微课设计原则。

一、微课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名称自2013年首次提出后,由于是新兴事物,至今尚没有统一定义,学者对其从形式、内容、功能、外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综合各家观念,我们认为,“微课”是以简短视频为载体、以辅助教学为目标、以集中说明知识点或展示教学相关资源为内容、以学生为受众的微型视频课例。微课支持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习方式,是可视化、情景化、趣味化的数字化学习。

(二)微课的特征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微课,一般是对音乐教学知识点进行展示、讲解、分析的视频资源。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微课具有如下主要特征:一是体现新媒体、新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信息工作的普及,是微课产生的时代背景。微课的制作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有赖于新媒体的推动,成为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资源。二是体现共享性、传播性。微课的知识性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它的传播突破了特定时间与场所,学生可以下载到各种移动数据终端上,也可以在线使用观看学习,促进学生更自主地预习、上课、复习以及调整学习方法。三是体现短小精悍的“微”特征。微课的时长一般不宜太久,短则1-3分钟,长则5-8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凸显教学重难点,突出一两个主题,直击要点,高度浓缩,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注意力的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微课的类型

从微课面向的对象及制作方式看,微课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视频摄制型微课。这种微课主要是拍摄教师的教学过程,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进行剪辑制作,在短时间内阐释知识点,使受众更容易接受。二是软件操作型微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微课,目前,微课主要采用PowerPoint 2010、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会声会影MovieMaker、QQ影音等视频制作软件。教师利用录制软件记录下讲解、操作的过程,学生跟随微课边学习边操作,在微课的引导下逐渐进入学习氛围中。三是多媒体融合型微课。这种微课通过编程技术,整合图像、声音、视频资源制作微课,最大程度地还原教学过程,增加师生互动,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内容,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微课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探索运用

微课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方式较多,现结合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一)微课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能有效增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交响乐作品时间相对较长,一首少则七、八分钟,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欣赏交响乐成为难题。教师要讲解交响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却无法表述音乐进行到哪个乐句是A乐段;或者想让学生关注乐曲中段的主奏乐器音色时,要将视频暂停,破坏了欣赏作品的完整性。例如在欣赏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海洋与辛巴德的船》时,在微课中先让学生聆听乐曲的引子部分,交代两位主人公的出场;分析国王、王后的音乐主题,如主奏音色,音乐表现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等。之后进行完整聆听,随着音乐的进行,可在屏幕下方呈示问题,学生在学案上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作答(见图1、图2)。

图1(视频截图)

图2(学案截图)

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还可在原本纯粹的交响乐团演奏的视频中插入一、两段与音乐作品内容相关的短片,比如迪士尼动画《辛巴达历险记》的片段。这样既欣赏了音乐,又可以让学生专注于音乐旋律,边听边思考,真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二)微课在乐理知识教学中的运用

乐理知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微课可以使枯燥的乐理知识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接受能力。使用微课增强乐理知识的教学点还有很多,包括人声分类、常用音符、调式调性、休止符、五声调式、音程与和弦等。例如,由中国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微课大赛的参赛作品《有趣的节奏》,教学内容重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4单元“前十六、后十六”的知识内容。从生活中常见的节奏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进行复习,通过在学校师生间的相互问好引出节奏;紧接着场景变换到运动场,由“某某班,加油”的喊声引出前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场景继续变换,小朋友们做游戏,儿歌唱出了“小兔子,乖乖”,引出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微课的最后,视频中的学生跟随教师的鼓点,将之前出现过的节奏全部演奏一遍。这样的节奏教学更具生动性,学生也更易理解。

(三)微课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声部歌曲的合唱教学,对于班级中大多数没有受过声音训练的孩子们来说,是个难题。而教材提供的范唱,都是二声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合唱,学生不容易听清楚自己声部的旋律。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事先录制好单个声部的演唱(教师演唱高声部,个别学生演唱低声部),再将两种不同的声音旋律用音频制作软件进行合成,放置在微课中,让学生感受到优美和谐的二声部演唱的“范例”。在班级授课时,学生在视频中看到自己身边人的表演,高声部的孩子就会自觉跟随教师的声音演唱,低声部的孩子亦会跟随学生的嗓音旋律。这比起教师枯燥的一遍遍重复教唱,效果要好得多。合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微课只是观看、了解,要想达到效果就必须实际训练,所以在教学中要适量的使用微课。

(四)微课在阶段性总结中的运用

微课也适用于音乐课的单元、学期等阶段性总结,可以结合音乐片段的聆听,将知识点以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在微课中呈示出来,得分和答案公布在最后。例如音乐播放《黄河船夫曲》的片段,画面呈示选择题:这段旋律属于汉族民歌中的_______(体裁),四个选项分别是A山歌;B劳动号子;C信天游;D小调。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及时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以顺应即将到来的音乐中考。

三、微课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原则

微课应用在音乐教学中是有利于音乐课堂教学的, 但如果不善用,可能存在选题不当、将微课等同于课堂实录、注重高密度的知识呈现、过分追求可视化、冗长等问题。所以,微课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在遵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传统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把握微课的特殊性,使音乐微课发挥更好的功效。

(一)激发学习兴趣与服务教学目标相统一原则

微课不是为了形式创新而创新,必须要有内容作为支撑,避免有“凑热闹、追时尚、秀技术”的嫌疑。微课是一种教学手段,或者说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和延伸,必须从属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微课的设计要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第一时间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一时间集中、直接切入知识点,适当通过讲解、提示、启发、总结等方式,确保学生理解与吸收,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音乐学科,趣味性的素材较多,不能为了所谓的趣味,一味卖萌、迎合学生趣味,从而迷失了使用微课的根本目的。

(二)时间简短性与内容完整性相统一原则

由于微课短小精悍,要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关照到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和教学辅助资源,展示导入、讲解、总结、复习等不同环节,表达完整的中心内容。在设计中,就要在时间相对限定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中心内容和知识点,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如果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就要有意识地进行拆分,以多个微课进行串联,保证每一节微课都能精彩生动、有的放矢。作为微课制作的主体,教师应尽量简洁明了,特别是素材较多时,排除不符合中心的干扰,这样既节约音乐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优化了微课的运用效果。

(三)认知规律性与内容创造性相统一原则

在微课运用中,微课的设计要牢牢把握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统筹微课资源,开展灵活性与创造性设计。由于设计的原理、过程、运用各有不同,教学重难点的展示可以多元,所以在设计前要充分准备,结合学生实际发挥创意,使音乐微课给学生留下更加明确、深刻的认知。要充分注意到音乐微课具有的共享性特征,师生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跨时空的特征,所以一定要牢牢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性开展微课教学,不能网络时空中对牛弹琴,进而让音乐精灵迷失在数字的汪洋大海中。

[1]潘丽琴.走近音乐“微课视频”[J].中国音乐教,2013(7).

[2]张子婧.微课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2).

[3]薛韦韦.中学音乐教育中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6).

Ref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 Class in Music Teaching 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Omnimedia Era”

SHEN Ya-wen
(Nanjing Zhengh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Nanjing Jiangsu ,210007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mnimedia era”, micro clas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short, micro and exquisite” emerged as time requires. Micro class is a teaching method to promot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which can make educational resources miniaturized and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 Micro class can further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autonomy and sharing of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t can als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facilitate the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micro class,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forms of micro clas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usic classes,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basic principles that micro music class design should follow.

Micro class; Music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G42

A

2095-3763(2017)04-0100-04

10.16729/j.cnki.jhnun.2017.04.015

2017-08-31

沈亚雯(1984- ),女,江苏南京人,江苏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宋 爽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音乐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