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例绝经妇女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
2017-12-18唐仕敏
唐仕敏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病理科,河北 承德 067600)
362例绝经妇女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
唐仕敏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病理科,河北 承德 067600)
目的探究绝经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宫颈癌筛查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绝经与否将其分为绝经组362例与非绝经组48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癌症类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为鳞癌,绝经组患者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和白带异常,所占比例为69.89%(253/362),其中脉管瘤栓与宫颈深肌层浸润、两者间淋巴结转移、宫颈明显肿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是肿瘤分型、是否手术、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情况。结论 妇女绝经后宫颈癌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变化,就诊晚,在发现时对以浸润癌为常见。脉管转移率较高,绝经后的宫颈癌筛查是必要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深肌层浸润是绝经后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病理特点,妇女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宫颈涂片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以及高危型HPV检查,可以提高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癌;绝经妇女;病理特征
妇产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原发性癌多发生在30~35岁,浸润癌多发生在45~55岁,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逐年降低。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宫颈癌筛查被广泛推广,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得以早发现和早治疗。宫颈癌早期发病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患者常因宫颈外观正常、光滑或难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别造成易漏诊或误诊。早期检查确诊有助于宫颈癌的治疗和预防,本次我院就探究了绝经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绝经与否将其分为绝经组362例与非绝经组483例。绝经组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5.4±2.3)岁。非绝经组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6.4±1.3)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结果。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被给予相同的治疗方式,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患者的病理情况、宫颈深肌层浸润情况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临床特征
早期病变(0~ⅡA)期,绝经组70.16%(254/362)与未绝经组79.91%(386/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B组,绝经组16.02%(58/362)与未绝经组11.80%(57/483)。Ⅲ期绝经组12.98%(47/362)与未绝经组9.94%(48/483)。ⅡB与Ⅲ期以上宫颈病变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患者临床症状为白带异常和阴道不规则出血所占比例为69.89%(253/362)而对照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59.42%(287/483)。绝经组接触性出血少于未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理学特征
两组宫颈癌患者癌症病理类型鳞癌、腺癌、鳞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颈深肌层浸润和脉管瘤均高于非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理学特征比较 [n(%)]
3 讨 论
本次研究资料显示,随宫颈癌病变发展,可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晚期症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严重者可伴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2]。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并早期诊断的妇科癌症疾病,其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血管淋巴管有无癌栓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绝经后妇女接触性出血及宫颈糜烂减少,各种下生殖道感染机会减少,导致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就诊迟。因此,对绝经后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是必要的,筛查主要依据对宫颈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要注意鉴别宫颈良性病变与良性肿瘤。通过了解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宫颈癌进行早期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
[1]刘艳丽.128例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36):170-171.
[2]朱晓华,程青燕,金卓杏.绝经后宫颈癌4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26(13):2062-2063.
R737.33
B
ISSN.2095-8242.2017.063.12358.01
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