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水貂品种特征特性及推广利用
2017-12-18杨静
吉林白水貂品种特征特性及推广利用
吉林白水貂又称吉林白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姜春生等人培育。1982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业厅组织的鉴定。
1 中心产区及分布
吉林白水貂主产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左家镇及周边地区。
吉林省其他地区及辽宁、山东、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均有分布。
2 培育过程
吉林白水貂来源于1956年从丹麦引入的红眼白水貂。红眼白水貂全身毛色洁白,眼睛呈粉红色,听觉敏锐,外貌十分美观,但是生活力低,繁殖力差,适应性不强,死亡率高。为提高红眼白水貂适应性、生活力和繁殖力,解决白色水貂的种源紧缺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在1966年到1981年的15年间,以苏联深咖啡色和黑褐色标准水貂为母本、红眼白水貂为父本经过杂交育种和分离提纯两个阶段育成。
吉林白水貂育成初期(1980~1986)推广到全国主要水貂饲养区,存栏量共约50万只。由于饲养白水貂对笼舍质量要求较高,后期饲养数量有所下降,2001年存栏量约6.5万只。随着市场对白水貂皮需求量的上升,2008年末存栏量共约26万只。
3 品种特征和性能
3.1 体型外貌特征
3.1.1 外貌特征 吉林白水貂背腹毛呈一致白色,外观洁净、美观。公貂头圆大、略呈方形,母貂头纤秀、略圆。嘴略钝,眼睛呈粉红色,体躯粗大而长。
3.1.2 体重和体尺 吉林白水貂体重和体尺,见表1。
表1 吉林白水貂体重和体尺
3.2 生产性能
3.2.1 毛绒品质 吉林白水貂毛色均匀一致,被毛丰厚灵活,光泽较强,针毛平齐,分布均匀,毛峰挺直。其毛绒品质,见表2。
表2 吉林白水貂毛绒品质
3.2 繁殖性能
吉林白水貂9~10月龄时达到性成熟,公貂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份进入初情期,母貉初情期为1月末至2月末。种公貂利用率为88.2%,母貉受胎率为89.8%,平均窝产仔数6.12只,群产仔数5.97只,群平均成活4.58只。妊娠期平均(47±3)天,最短37天,最长81天。种用年限3~4年。
4 推广利用和研究情况
吉林白水貂在吉林省永吉、大安、磐石、延吉等县、市进行了中试饲养,后推广到辽宁沿海地区、山东烟台地区以及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饲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大连名威貂业有限公司水貂场分别建立了吉林白水貂保种场,2009年保存核心群种貂2 260只。
200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在该所毛皮动物实验基地和大连名威貂业有限公司水貂场对吉林白水貂毛绒品质开展了选育工作,育种目标针对该品种针毛、绒毛长度、针毛平齐度、针绒毛长度比等毛绒指标,目前已经组建1000只育种核心群。
5 品种评价
吉林白水貂具有被毛洁白、美观、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繁殖力高的特点,还具有耐粗饲、饲料利用率高等特性,适合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推广饲养。吉林白水貂毛色外貌特征明显,遗传性能稳定,其皮张可根据不同需要,染成各种颜色,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