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2017-12-18朱云飞袁川赵璧何绍坤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10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栓塞神经功能

朱云飞,袁川,赵璧,何绍坤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云南 文山 663000)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朱云飞,袁川,赵璧,何绍坤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云南 文山 663000)

目的研究观察实施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 月收治的128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延期介入栓塞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62/6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38%(54/64)(P <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KP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4/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31%(13/64)(P <0.05)。结论实施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早期;延时

颅内复杂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血管病变,对患者的危害性巨大,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对颅内复杂动脉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由于创伤性大、手术风险高等原因导致临床疗效较差,而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微创、对旁系组织损伤小和手术精度高等优点,能显著提高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在目前的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然而目前对于介入栓塞治疗时机的选择在临床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3],为此本研究以收治的1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早期和延期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8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57例;年龄39~71岁,中位年龄57 岁。所有研究对象经脑血管造影诊断确诊为颅内复杂动脉瘤,其中椎底动脉瘤49例、巨大动脉瘤38例、前交通动脉瘤27例和后交通动脉瘤14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4 例。观察组患者,男37例,女27例;年龄39~70岁,中位年龄56岁;椎底动脉瘤25例,巨大动脉瘤18例,前交通动脉瘤13例和后交通动脉瘤8例;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为(1.83±0.76)d。对照组患者,男34例,女30例;年龄40~71岁,中位年龄58岁;椎底动脉瘤24例,巨大动脉瘤20例,前交通动脉瘤14例和后交通动脉瘤6例;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为(5.69±1.94)d。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即治疗时间为患者发病后的3 d内,具体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进行手术,根据血管造影确认患者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后在患者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然后在血管造影辅助引导下置入导引管,插入到动脉瘤所处位置后,沿导引管置入可脱卸弹簧圈,将弹簧圈置入动脉瘤内后撤出导引管,用微导丝配合把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采用不同规格弹簧圈填塞动脉瘤。对照组患者于发病后3 d开始进行延期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栓塞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3 评价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进行对比,疗效判断标准为:患者完全栓塞或栓塞程度>90%为显效;患者栓塞程度>50%为有效;患者栓塞程度≤50%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评价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状态进行比较,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进行比较,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中位年龄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大部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62/6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38%(54/64)(P <0.05),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MMSE以及KPS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MMSE和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MMSE和KP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MMSE和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脑出血、血管痉挛、剧烈头痛和心律失常,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4/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31%(13/6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MMSE以及KPS评分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MMSE以及KPS评分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MMSE评分 KP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4 29.37±4.81 15.38±2.79 14.70±2.75 25.48±4.02 62.84±10.32 86.96±7.73对照组 64 30.88±5.09 19.96±3.27 15.52±2.98 20.85±3.69 64.71±11.72 79.31±8.29 t值 1.725 8.524 1.618 6.789 0.958 5.399 P值 0.087 0.000 0.108 0.000 0.340 0.00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颅内复杂动脉瘤是指患者的动脉瘤在颅内的位置较为特殊或者为颅内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患者颅内出血及其它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该病具有发病隐匿、病情进展快、恶化程度高以及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危害性十分巨大[4]。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介入栓塞治疗,并且在多数条件下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开颅外科手术治疗。但是新的问题是对于介入栓塞治疗时机的选择在临床上仍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在颅内动脉瘤发病后择期或延期进行栓塞治疗有利于降低手术治疗的创伤,可以促进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5]。在另一些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超过3天时,患者颅内的血凝块开始溶解,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患者的脑血管出现痉挛使得治疗难度增加[6]。因此,及早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可防止破裂动脉瘤的再次出血,还能降低脑动脉痉挛的出现机率,并且栓塞术不受颅内压和脑水肿的影响[7-8]。

在本研究中对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早期及延迟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显示早期介入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延迟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介入栓塞程度高,而延迟栓塞时由于栓塞难度增加影响了栓塞治疗效果[9]。另外,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手术时机选择恰当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并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早期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延迟治疗患者,这是因为早期及时介入栓塞治疗,手术难度相对较低,手术进展更为顺利,减少对颅内旁系组织的损伤,操作的安全性更高,因此,减少并发症的出现[10]。

综上所述,对于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实施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1]姚亮,曹永胜.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现状与进展[J].安徽医学,2015,43(1):118-122.

[2]杜希剑,余开湖,章凯敏,等.DSA应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杂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5):23-25.

[3]付宏亮.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0):93-94.

[4]伊超,李丹,秦向英,等.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介入手术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5):69-72.

[5]李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DSA评价与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 [D].郑州:郑州大学,2016.

[6]刘广,石乃华,张兵军,等.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9):5713-5715.

[7]陈芎豆.早期与延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2):243-244.

[8]蒋坤,孙晓阳.不同时间段介入栓塞治疗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综述,2016,22(16):3293-3296.

[9]杨少春,黄小玉,邱传珍,等.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技术探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1):11-14.

[10]孙成建,王承恩,张伟,等.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47-49.

Early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complex aneurysms

ZHU Yunfei,YUAN Chuan,ZHAO Bi,HE Shaoku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Wenshan People’s Hospital,Wenshan,Yunnan 663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arly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complex aneurysms.【Methods】Totally 128 cases of complex intracranial aneurysms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early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layed intervention embolization.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neurological function,mental status,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88% (62/6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4.38% (54/64)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scor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score and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 (KP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25% (4/6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0.31% (13/64)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s significant i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omplex intracranial aneurysms,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tatus,the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high safety,and it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early stage; delay

R651.12

A

10.19338/j.issn.1672-2019.2017.10.003

2017-08-02

(刘东京 编辑)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栓塞神经功能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还不都一样
体育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