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教”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应用研究

2017-12-16张广涛王海中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诗教

张广涛 王海中

【摘要】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诗教”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教”系列活动可以传承诗词经典,弘扬诗词文化,有利于中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利于彰显校园文化和弘扬校园文化中的校园精神。

【关键词】诗教;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文化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教科研[2016]565号)“‘诗教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6])—JKGHB—117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72-02

一、关键词解读

(一)“诗教”

“诗教”即诗词教育,可分广义和狭义理解。狭义的理解为:学校通过开设诗词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诗词方面的教育。广义的理解为:“诗教”不仅是通过学校开设诗词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诗词方面的教育,而且包括当今学校、社会、机关等建立的诗词协会、社团等组织以诗词为主要内容,通过不同载体开展各种形式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情感、品格等产生积极影响的教育。

(二)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指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心理追求,它是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1]

(三)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校园活动主体从事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时所体现的学校各种意识形态的总和,包含理想、道德、情感、价值观、办学理念、生活方式等观念体系,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在校园历史传统的传承下,校园主体在长期的工作与生活的实践中经过沉淀、选择、凝练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二、“诗教”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诗教”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各类典礼和教育文化活动上,诗词教育系列活动正是典礼和教育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对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着重要影响。以诗词为载体,通过“诗教”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开展“诗教”系列活动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诗教”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弘扬校园精神文化

诗性思维是原创性的思维活动,富含人的思想、情感、人性,“诗教”能够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感、健全人格,能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思考,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情操,熱爱人生,热爱生活,增强审美趣味,提高个人素质。按照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求,学校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情感、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新人。“诗教”系列活动,正是体现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这一要求。所以,“诗教”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弘扬校园精神文化。

三、“诗教”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应用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培养学生要有正确的“生活理念”,要“善思”,爱“创新”,会“致用”,能够“自我肯定”,获得“价值体现”。

(一)“诗教”对校园精神文化之“生活理念”影响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合理、积极的的生活理念,这种生活理念主要包含理想、道德、情感、价值观、生活态度等内容。

以诗词为载体,通过开展诗词教育系列活动,可以培养人具有这种生活理念。《毛诗序》也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例如,读杜甫《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让学生联想白鹭向青天飞翔、黄鹂在枝条间鸣叫的生动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心情;读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学生体会珍惜粮食、爱惜财物的生活理念;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感受作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追求人格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读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让学生体会到人要像石灰一样勇于接受磨炼,不断净化自己,完善自己的优秀品质,读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作者为实现理想或达到某一目标,不惧任重道远,不断寻求探索的精神。

通过诗词的学习,同学们渐渐地树立“天下为公”的理念,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树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树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树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之情,树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忧民的博大情怀。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廉洁奉公、革故鼎新、一诺千金等宝贵精神正是从诗词中传播出来的。

诗的情感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诗词中洋溢着作者追求真理的执着之情、热爱祖国山河的豪迈之情。用优秀的诗词作品,为学生展现美好的生活图景,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的情感,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诗教”对校园精神文化之“创新”应用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学生通过阅读诗词作品,在欣赏诗词过程中,其想象力和联想活动极为活跃,心灵空间特别开阔,想象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激发。[2]endprint

“诗教”的创新包括诗词教学的创新和“诗教”活动形式的创新。“诗教”系列活动之一就是关于诗词教学的活动,包含专门针对诗词内容的鉴赏、学习、创作的教学系列活动及多种学科融入诗词内容的教学活动。其中,多种学科融入诗词内容的教学活动就是对校园精神的创新应用的体现。

诗词的内容(不同题材、不同主题)在不断创新,诗词教学内容如果能连接古代与现今,贯通理想与现实,更能激发中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创新的激情。不同学科融入诗词内容的教学,可以链接不同知识点,拓展学习知识面,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高雅志趣,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诗性思维。

诗词教育系列活动之二是学校建立的诗词协会、社团等组织以诗词为主要内容,通过不同载体开展的各种形式活动,包括传统诗词吟诵、诗词创作、诗词书法、诗词绘画、诗词音乐、融合诗词内容的舞蹈等活动,学生通过这些不同的“诗教”活动,进行读诗、写诗、赏诗、舞诗,提高了学生学习诗词兴趣,又培养了其书法写作能力,绘画创作能力、音乐欣赏能力等多种能力。

诗词绘画活动,是作者通过诗词作品,用自己的妙笔把诗词蕴含的情景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意境。作者通过诗词新作品的创作,提高了诗词的创作能力,又可以通过诗词绘画活动,做到诗画结合,画出诗意,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诗词音乐活动,就是给诗词谱曲,用诗词进行吟唱的活动。在早期,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古典诗词语言节奏分明、韵律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妙趣横生,唱起来更是和谐悦耳,娓娓动听。现代音乐与古诗词优美韵律完美的结合就如同给古诗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通过音乐手段学习诗词,不失是“诗教”的一种创新的应用形式。

例如,王菲演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其韵律之美,还有,岳飞《满江红》的悲壮,李煜《虞美人》的忧郁,李清照《月满西楼》的抒情,一首首充满现代韵律的古词歌会深深感染每个学生。同学们运用创新思维,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古诗新唱”。这种“学唱古诗词,在唱中学,在学中唱”的学习方法是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

另外,也有同学把《清平乐村居》排成了一出活泼清新的话剧,《明月几时有》被演绎成了优美的舞蹈,有同学用快板说唱形式来演唱诗词也特别富有情趣,有的同学兴致盎然吟诵着自己的仿作,有的同学则泼墨挥毫用书法、国画来表现古诗词的意境,更有学生自编曲子,唱得兴致勃勃、有滋有味。这些都是“诗教”活动对校园精神文化之“创新”应用的最好诠释。

(三)“诗教”对校园精神文化之“善思”应用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开启智慧之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要求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进行适时启发。

在对学生进行诗词教育时,也要做到这一点。面对同一首诗歌,有的侧重分析诗歌背景,有的看重作者人品,有的沉醉诗歌内容,有的欣赏诗歌技巧,有的品味人生哲理,有的涵咏点睛佳句。大家相互讨论交流,取长补短,深化对诗歌的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既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挖掘诗歌包含的多层次意蕴,培养学生的深位思考和深刻的见解能力。

对陶渊明田园诗的鉴赏,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隐居田园,纵情山水,固然是一种洁身自好的品德,同时,这也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有一位作者张工创作《当下思》:“大漠孤鸟哀,绿洲变雾霾。碧水蓝天势,追溯古千载!”[3]这首诗就是作者针对当今空气污染的环境,善于思考,创作的一首不错的作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善于思考和研究问题,眼界才能更加宽广,思维才会更加敏锐。学习诗词,创作诗词,也要善于思考,加强思考力的修炼,要坚持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四)“诗教”对校园精神文化之“致用”体现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善于学习,学会运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诗教”系列活动的开展,正是体现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这一特点。“诗教”的目的不仅仅是在发现诗的美性,更重要的是激发生命的创造,勇于实践,重视培养学生诗词创作运用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关于诗词创作训练方面,可以让学生仿照古韵填诗词。2011年第4期《中华诗词》上发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兴华诗社郭鲁杰的作品《江南春》:“江南烟雨山水情,湖畔青苔翠柳明。一夜春风梨蕊绽,几株暖树几只莺。”此诗第三句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化来,末句受到了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的影响,虽然都是化用,已重新熔铸,便觉自然,无抄袭痕迹。[4]激发学生仿照古韵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真情感悟,鼓励学生大胆仿作,即使文笔稚嫩、韵味不足,但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学生能够在仿作过程中增强理解力,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5]

历史上杰出诗人都是爱国精神的典范和人生实践的榜样。比如,文天祥、陆游、林则徐、秋瑾、毛泽东、陈毅等人的诗作无不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现在,中国虽处于和平盛世,但是联系当前现实,很多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那种忘我的奉献精神,不也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吗?这就需要当代的诗人学会观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用诗词讴歌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的人。现实生活中涉及国家大局、人民利益的事无处不在。青少年应该从“诗教”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内化为自身的营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学有所成,勇于创新,投身到建设伟大祖国的洪流中去。因此,诗词教育,起点从古代诗词开始,落脚点要定位于现实实践。在讲评、赏析中华诗词时,在开展诗词教育系列活动的时候,有必要联系现实,有必要通过独创性的实践活动夯实学生的人生根基,定位人生坐标。

四、结语

传承诗词经典,弘扬诗词文化。通过诗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品質和意识,培养学生诗性,学会诗意生活,诗词教育活动化育了新人,彰显了校园文化,弘扬了校园文化中的校园精神。

参考文献

[1]秦延红[Z].《中国教育报》https://baike.so.com/doc/6644581-6858396.html2000.12.27.

[2]邵庆祥.人文素养与中华诗教[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2.5.

[3]网络文章,百度文库[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c07783c8a8114431b80dd84b.html?re=view.

[4]邵庆祥.人文素养与中华诗教[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2.297.

[5]杨晓云.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初探[J].《学周刊·A》2013.11.

作者简介:张广涛,1979.04,鹿邑县老君台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教
诗教为何与何为
“诗教”加码宜停?
论“诗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诗教传统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关系探微
怎样教《大地的话》
忧世要深,择术要慎
《诗》学的天人一贯与古今之变
《古诗源》中所收晋诗研究
儒学精神在宋代词论尊“雅”观中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