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2017-12-16赵毅博
赵毅博
摘要:研究生作为当今社会的精英群体,不仅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而且在变革和发展的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生价值取向关系到研究生是否具有健康、科学、全面的人格,关系到未来人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研究将立足新形势下研究生价值取向的形成与发展,选择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3所211重点高校,探索研究生群体价值观形成的现状、特点、问题,不断改进、促进和完善研究生价值观,为今后塑造研究生价值观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研究生;价值取向;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9-0008-05
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对错、好坏、美丑、善恶等现象的观念系统,是广大青年个性心理的核心组成成分,支配着青年的日常理念、行为。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灵活,思想解放程度逐渐加深。从研究对象看,学者们大多就社会青年、大中专学生价值观特点等方面展开了研究,而对研究生價值观的研究不多,调研报告、论文和论著甚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群体,有关研究生价值观取向问题,值得回顾、反思与研究。
因此,研究生价值取向关系到研究生是否具有健康、科学、全面的人格,关系到未来人生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当今研究生价值取向的现状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利于研究生价值取向的树立,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代表了中国社会价值取向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有关价值观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价值观方面的研究
国外学术界对价值观概念没有达成共识。20世纪20~30年代,心理学方面的学者才开始研究价值观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对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概念、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测量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20世纪20年代,Perry,B,R,在《General The-ory of Value》中认为价值观分为认知、道德、经济、政治、审美和宗教,德国哲学家Spranger(1928)认为价值观分为经济、理论、审美、社会、政治和宗教。美国心理学家G.W.Allport和EE.Venrno(1931)采用德国哲学家E.Sparnger的6种分类,将价值观分为经济、理论、社会等,制定了《价值观研究量表》,对价值观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Rkoeach对价值观的研究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认为价值观是拥有持久的信念、具体的行为方式等,对个人或社会来说,这比拥有消极的行为方式更可取。Rokeach(1973)认为价值观具有动机功能,具有评价性、规范性、禁止性的特点,指导人们的行动和态度。在关于“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的量表中,Tarnldis(1986)等学者从价值观内容中抽绎出最可能反映文化差异的维度进行文化比较,涉及了夫妻、父母、亲戚、邻里、朋友、同事、同学这6种人际关系。
综上,国外对价值观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展开研究的,为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
(二)国内关于价值方面的研究
国内对价值观研究的角度很多,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凸显出一些社会问题,学者们研究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及冲突等方面。
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研究者基于对价值观“社会文化依从性”的认同开始探讨其概念、结构和方法,深入研究了价值观理论,并试图构建中国人的价值观系统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有关部门资助和支持的价值观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北京大学心理系(1988)的《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国家教委(1989)的《我国五城市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全国八五重点课题(1992)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等。刘秀清、杨毅(2000)采用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方法,调查了西南地区四所高校的研究生职业价值取向,对影响研究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刘小双(2006)通过分析研究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对高校开展择业工作和研究生择业准备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综上所述,国外对价值观的研究主要从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这些成果为国内学者开展研究提供了借鉴。因此,学者们对研究生价值观的研究,不仅缺少理论研究为指导的实证研究,某些方面也缺乏较规范和详细的调查,所以,借鉴国内外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制科学、可行、全面的调查问卷,对处于新时期背景下的研究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关于调查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分析
(一)研究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1.编制调查问卷
进一步研究当前研究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揭示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主要问题,科学正确引导研究生价值取向。本课题组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3所211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随机抽样和调查分析。
该调查以博士一年级、博士二年级、硕士一年级和硕士二年级的在校研究生为对象。博士三年级和硕士三年级的学生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找工作,导致无法达到此次问卷的严格要求。向三所高校发放问卷424份,回收42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00份。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理工科专业占45%、文科占55%;已婚占12%、未婚占88%;涉及经济、理、工、农、文、教育、管理等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本次问卷从人生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职业价值和婚恋价值这五个取向进行设计。全部数据利用百分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并选择性地比较了20世纪90年代研究生的价值取向。
2.研究生问卷调查分析
人生价值取向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价值目标、人生态度、学习方面、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endprint
(1)研究生人生价值目前以个人利益为重,大局意识不强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提高自己的地位,如找到理想的工作、摆脱不利环境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占63%,为国家发展而服务、奉献的学生占15%,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学生占12%,为其他目的占10%,这方面的研究生是处于从众心理或有自己其他方面的目的。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研究生偏重于考虑个人利益,弱化了国家利益。
(2)研究生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社会行为趋于内归因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18.2%的研究生选择了外归因,其中7.4%归因于命运不好,10.8%归因于外部社会条件差。高达81.8%的研究生归因于努力不够和能力不足。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积极应对,具有正能量。“中国研究生价值取向嬗变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同样的问题,外归因为31.4%,比现在高13.2%,内归因为68.9%,比现在低12.9%。此外,当时的研究生归因于自己未尽最大努力或能力不够的百分比比现在低12.8%。
(3)研究生淡化了以学习研究为主的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学业和赚钱的关系处理上。75%的研究生选择了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争取能够挣钱。15%的研究生不考虑在校期间赚钱,而是集中精力学习,8%的研究生选择及时毕业,2%选择了其他。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生阶段多数学生不好意思向父母要钱,增加家庭负担,部分结婚后的研究生要照顾家庭,需要从事兼职工作,淡化了以学习研究为主的意识。
(4)研究生追求利益双赢
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的研究生对6种原则的态度,最能接受的原则分别是人己兼顾占比60.5%和利己不损人占比50.5%。最不能接受的原则是损人不利己占比74%及在损人能利己的情况下会去做占比21%,前者高于后者53%。不能接受的原则中不能接受为别人着想的占比30%,不能接受损人利己占比70.5%。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偏好双赢,与他人交往中,在能够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达到自己利得,与后面分析研究生诚信的态度较为一致。
(5)呈先集体后个人的态度
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方面,85.9%的研究生是先集体后个人,12.5%的研究生是先个人后集体,有利于个人根本而不考虑集体的研究生占4%,在国家遇到困难时,如果国家需要,能够奉献自身的研究生占比20.5%,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国家的占比75.5%。我们可以看出,在被测研究生群体中,其主流价值取向是较为积极的,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在个人和他人方面做选择时,更加追求利益双赢。
(二)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的主要问题
综上,通过对吉林省3所211高校研究生价值取向的数据调查和分析,研究生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好的,但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价值取向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偏离。人生价值取向方面,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团队意识;淡化了以学习研究为主的意识,过于关注物质利益;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方面,追求利益双赢,主观是为了私利。
三、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对研究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1.社会转型对研究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经济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总称,也是存在和發展的基础。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所包含的价值取向会根据社会存在的改变而进行改变。自从1978年开始,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特别是处于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这对研究生的价值取向带来较大影响。
因此,处于这种情况下的研究生,有着对经济、社会、思想形态高度敏锐的嗅觉,并且在入党的思维意识上、择业方便、步入社会的选择方向等问题上的价值取向更容易受到市场经济方面的不好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一己私利为中心、学术专研意识淡泊、情绪波动频繁等不良现象。
2.社会文化对研究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许多传统精髓文化仍然对今天有着非凡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负面的因素对当代研究生的价值取向仍存在影响。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思想加强了研究生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因素。
目前,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日趋明显,冲击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境外大量的思想文化渗透并作为“强势”文化涌入国内,在西方腐化思想的影响下,研究生价值取向也受到了一些冲击,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3.扩招与就业对研究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100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53.8万人,在学研究生153.8万人,毕业生38.4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61.8万人,在校生2231.8万人,毕业生575.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68.1万人,在校生2231.8万人,毕业生659.2万人。
目前就业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而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逐渐得到重视,有了快速的发展,造成了研究生的专业和人员数量上都有进一步的增长,如表2和表3所示。据资料显示,在校的研究生数量已经达到120万人,研究生步入社会、选择职业、就业压力等方面难度增大,这会对研究生的心理造成冲击,就业问题对研究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二)家庭因素对研究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1.家庭对价值取向的不正确引导
现阶段,由于物质条件大大改善,家长过分注重研究生的生活学习,加之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应试教育观念严重,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孩子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否诚实守信,家长很少涉及和关心,有时还错误引导,加之学校德育教育较少,这不利于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树立。
2.家庭经济状况与期望值过高
研究生价值取向与家庭经济状况、期望值高低有一定关系,家庭经济条件越好,择业、就业就越灵活,家庭社会地位较高的研究生毕业后偏好去外资企业、大企业集团发展,或选择继续出国学习或读博;社会资本较少、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偏向稳定的党政机关。在这种决策过程中,家庭经济状况与期望值的大小对研究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