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017-12-16吴碧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效果微信

吴碧莲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方式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将微信与移动学习结合,在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课程的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并对移动学习平台进行了教学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将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应用于教学,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对移动学习平台有较高的评价,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9-0063-04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移动学习已逐渐成为广大学习者们重要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的帮助下、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微信作为一种专注移动端功能的软件,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应用空间。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即时通信应用软件,它具备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分类订阅、信息推送与群发等功能。就移动学习而言,微信公众平台为學习者提供了有效支持,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方便的传播平台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出现学习基础和能力强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又认为教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的普遍现象,课堂教学很难同时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再者,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操作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讲解、演示过的操作点学生可以完成,但即做即忘,教师没有讲解过的就无从下手,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从该课程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应用角度展开研究,结合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实施教学活动,从移动端补充和完善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打破高职生传统的学习观,培养其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理论基础

移动学习平台是为教学服务的,须在相关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展开设计,非正式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是其重要理论基础。

非正式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无处不在,人类的多数知识和技能都是以非正式的形式学到的,知识由学习者主动获得,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它认为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学习。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学习活动是由人和情境相互协调、相互探索组成的,学习是两者相结合的过程;学习具有社会性,必须参与才能完成。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理解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强调通过“活动感知”为学生建构学习模式、发展学习者的自信心,提升效率。

对学生主体性和认知情境重要性的强调启示平台环境和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人机交互友好、界面导航清晰等设计原则都必须考虑,同时在知识的呈现上,真实环境所不能传达的知识需要在平台当中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以弥补传统环境的不足,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建构知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二)技术基础

1.开发环境要求

开发本系统平台需架设具有外网IP地址和域名服务器空间的服务器一台,设置NAT转址。开发者需提供IOS、Android、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各一部,以便系统能够在三大主流手机平台上正常运行,安装微信6.0以上;开发平台需配备安装SQL、Photoshop、IE等软件的PC一台,申请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并认证。

2.系统架构搭建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之所以强大,在于其提供了群发信息推送功能、自动回复及实用的API接口,如自定义菜单功能。学习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后便可在平台上浏览课程推送信息、发送消息查询关注知识点,点击自定义菜单进入课程微网站学习。课程微网站采用B/S架构编程,使用ASP+SQL数据库技术。由于IOS、Android等移动设备插件的加载存在局限性,设计时视频等资源采用无插件兼容呈现。页面大小采用自适应方式或宽度为320象素,自适应PC端和wap代码如下:<!DOCTYPE HTML>。平台设计采用前台发布和后台管理功能,后台管理除课程资源的发布,还包括对资源的访问频次、对学习论坛的问题及次数进行统计等。

(三)平台的功能设计

1.总体框架

本系统平台是基于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探索性研究,平台坚持准确定位、内容科学、人机交互友好、界面导航清晰的设计原则。为使平台的教学功能更加完善,在功能设计上,我们通过系统自定义菜单链接到课程微网站,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和微网站构成了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总体框架。

(1)安装微信app、注册微信公众平台账号、设置及关注。

(2)注册、建设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微信公众平台与微网站地址对接,设置用户自助知识点查询。

(3)搭建微网站,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WAP访问界面,并持续对网站的效果进行测试。

(4)后台发布、完善微课程内容,推送相关课程信息。

2.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本研究对课程移动学习平台的定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从移动端补充和完善课程学习系统,支持碎片化时间利用。所以在内容的选取上没有将全部教学内容搬至移动学习平台,而是将课程各章节的重难点录制成微视频,存放于视频教学模块,供学生学习;对每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类汇总,以PPT形式呈现于电子教案模块;对书本配套习题进行归类,筛选出典型试题集中于在线题库模块,供学生随时随地根据需求进行巩固练习。同时,在设计上为每章节设置了对应的关键字,学习者只需输入相应章节的关键字,系统便会自动回复相关内容;拓展资源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同学,包括电子表格的高级操作和PPT演示文稿的拓展应用等课件;学习论坛主要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平台。群发推送主要推送各模块的难点,同时在推送形式上做到形式多样,不仅可以实现文字的快速发送,还可以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群发信息,让信息的呈现更加丰富。

三、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目的

本研究选取大一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A班(实验班)和B班(对照班),两个班级的学习起点大致相同。教学内容为课程的重难点模块“ex-cel电子表格”。研究目的是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教学能否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了解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评价。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选取两个水平相当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excel电子表格”模块为例,教学中实验班实施基于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如图2),对照班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即“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采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在线模块设计的评价、对在线学习资源的需求、对学习模式的认同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等。

2.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传统课堂的教学现状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了移动学习的优劣势,设计了基于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Excel电子表格模块的教学周期为8课时,每周2课时,实验班具体教学过程包括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模块中新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和操作演示,之后学生完成课堂实践练习,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答疑解惑,最后由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拓展任務和复习任务(课后任务在移动学习平台上开展)。

第二环节是基于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在平台上进行复习,通过平台自助查询进行重难点的巩固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平台上通过拓展资源的学习完成拓展任务,期间可以随时在学习论坛中进行提问、交流和反思。教师及时关注论坛进行答疑,并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引导、督促学习较弱的同学进入平台学习。平台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需要定期推送相应资源。

在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践后,我们对该模块的学习进行测试,分析系统的后台数据,同时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教学效果分析

1.测试成绩分析

实验教学结束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为确保涵盖所有知识点,该模块的测试内容由等级考试模拟系统3次固定抽题生成,最后成绩以每个班级3次分数之和为准(该模块占15分),满分45分,及格27分。具体成绩分布如表1。

如表1所示,实验班在高分段上和对照班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及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班。班级平均分也有明显提高,可见,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开展较大程度提高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者成绩,一些无法在课内消化的知识点通过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得以掌握,说明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帮助。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为判断移动学习平台是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我们对实验班部分用户在不同阶段访问平台的频次、互动讨论的问题及次数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各项数据均有所增长,说明随着混合式学习的开展,学生在平台上自主学习的参与度有所提升。问卷调查也显示:71.4%的学生用户认为平台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可见,平台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当然,数据也表明,81.6%的学生用户认为在平台学习过程中非常需要教师的监督、引导和答疑,这对教师的时间安排和个人付出都是较大的考验。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对学习资源的评价、对平台模块设计的评价、对混合式学习的认同度三个项目。问卷统计表明:71.4%的实验班学生认为移动学习平台上的资源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18.4%的同学认为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可见,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满意度较高。进一步访谈得知,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体现在界面导航不够清晰,拓展资源太少,部分视频像素不高等。可见,学生对在线微视频的质量,对平台界面的清晰导航存在进一步的需求,这将成为平台后期改进的重点;对平台模块的设计大部分同学都比较满意,少部分同学认为平台的模块太多,分类不够明确。

数据分析显示,73.5%的学生对本次实验教学持满意态度,不满意的只占4.1%,大部分学生认为混合式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有利于他们利用课后时间进一步巩固重难点部分,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拓展的知识,对自己学习时间的利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较大帮助。

四、结论

本研究将微信移动学习平台作为现有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混合式学习也有较好的评价。当然,不管是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还是应用,现阶段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实验周期短、实验内容单一,样本较小的问题,后续还有诸多需要改进的环节,如平台的模块设计和内容安排有待完善;对学生课后移动学习的监控和引导需更加到位等。我们将对学生进行持续跟踪和调研,进一步完善课程移动学习平台的界面设计、丰富平台资源;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相关数据的监控和反馈,并结合平台学习制定考核制度,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开展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之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的要求。

[责任编辑:马妍春]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效果微信
微信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