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送》教学简案

2017-12-15刘咏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释怀

刘咏梅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把握文中作者的情感。

2.品味作者平淡而含蓄的语言,感悟文章深刻的哲理。

3.能联系自身实际,自我反省,学会珍惜亲情、理解亲人。

教学重点:品读龙氏语言,感悟其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入情入境地品读散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理解父母,学着珍视与亲人相处的时光。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目送》之境

1.每当开学季,儿子要离开家去外地上学,每一次我都会亲自送他到到火车站,微笑着和他挥手告别,然后目送着他的身影,直到看他进入检票口,我还伫立在原地,那一刻,我多么希望他能转身给我一个拥抱,或者回头望一眼,但是没有,等转过身,我总是泪湿眼眶。这时候,我真正懂得了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的目送中所说的那句话“我慢慢地……不必追。”这节课就让我们地走进享有21世纪的“背影”之称的《目送》一文,看看龙应台是如何解读亲情的。

2.首先简单介绍下这段话的作者——作家龙应台。

二、寻《目送》之事

作者围绕“目送”主要写了____个人、____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上面的表格。

三、探《目送》之情

(一)作者通过六次“目送”,对亲情、对人生乃至生命有了自己深刻的感悟,这种感悟集中在哪里表达的?

师:这两段文字完全相同,是不是简单的重复?那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先来找找这段话的关键词:渐行渐远、不必追 板书

这三个字都是什么偏旁,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送?为什么说亲人的背影在渐行渐远?又为什么说不必追?

下面我们围绕这几个问题,来深入研读这两段话的深刻内涵。

我们先来品读送儿子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读5-7段,机场送别这一部分。

(二)1.品读文章1-9自然段目送儿子部分。

(1)作者所说的儿子的“渐行渐远”体现在哪里?

明确:小学:不断回头(依赖)——中学:一次也不回头(厌烦、敷衍)——⑶大学:形同陌路(抵触)

(2)面对儿子对“我”我态度的变化,作为母亲的“我”是一种什么感受?

师:从依赖到厌烦再到不理我,面对儿子的成长与变化我有着难以释怀的落寞;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些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伸张的人。

儿子却随着身心的成长,不管在空间上还是心理上,与母亲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作文母亲的龙应台,为了挽回逐渐疏远的亲情,这时候,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抉择,点击ppt(坚辞文化局局长。)生齐读PPT上文字:

是啊,母亲为了孩子可以失去全世界,这么多的牺牲付出只不过想拥有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换来孩子回头的一瞥,可是没有,母亲的心该有多痛,多伤,那么作为儿女的你们,是不是也不能只顾自己飞得更高,忽略了父母的感受,不能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记了身后默默关心你、牵挂你的亲人们,这种忽略、无视、忘记就是对亲人的一种无形的伤害啊。

(3)从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中“我”悟到”不必追”,怎么理解?

明确:儿子的渐行渐远,是成长独立的表现,是人生的必然,追不到,无法追,就像第一段文字所描绘的:“家家户户的苹果和梨子的果实……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苹果、梨子成熟后就要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这是自然现象,生命的规律,既然无法改变,那就接受,既然无法追逐,那就只有放手、放飞。

板书(放手)

2.品读文章10-16自然段目送父亲部分。

“我的落寞,不仅源于儿子的独立成长后的渐行渐远,还和另一个背影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另一个背影的故事。

(1)请一个同学和老师合作朗诵。生读13、14段,师读15段。

(2)作者所说的父亲的“渐行渐远”体现在哪里?这部分作者的情感的情感又是怎样的?

教师点拨以下例句:

a)1.(爸爸为什么觉得很对不起?)

b)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总是”怎么理解?)

c)“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言下之意是什么?)

明确:面对父亲的渐行渐远,无法挽留的伤感、痛楚,慢慢的、慢慢地,她悟到:

“不必追”,点击ppt

(3)为什么父亲的“渐行渐远”,也是“不必追”?

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过程,惟有坦然面对,就像龙一样,父亲在时,好好照顾他们,孝顺他们,然后在悲伤的那一天来临时,我们惟有深情目送,而这,也正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要尽早领悟和担当的。

板书:坦然

总结:人到中年的龙应台经历了父亲的逝、儿子的离,作者用冷静近乎冷酷的语言,说出了同样一段话,同样的文字,反复的咏叹,道出了世间轮回的规则。华安的上小学,中学做交换生,上大学,我的工作报到,父亲的衰老与最后的死亡,这正是人一生的历程。而“我”目送儿子,父亲以前何尝不也是这样目送过“我”,“我”目送父亲衰老离世,而将来长大成人后的华安也将同样目送渐渐老去的“我”。生离与死别,我们谁都逃避不了,而终其一生。

PPT展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生命原本是一场目送。对于此时已经五十多岁的龙应台来说,这是多么痛、多么痛的领悟啊。

五、悟《目送》之理

面对生离与死别,在不能追、不必追的无奈、伤感与落寞中,龙用她淡淡的文字再告诉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态度呢?

关键词:放下,释怀,豁达

龙应台以她温婉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文中没有歇斯底里的情绪,却让我们有哽咽的滋味,如烛光冷照山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点击ppt(列车)展示:

生命如同一辆列车,亲人如同车上的伴侣,有的陪伴时间短,有的长,但是到了各自的站点都要挥手作别。既然至亲至爱也不能够陪伴一生一世,那就唯有目送,不必追。

点击ppt:“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带着感恩、铭记往前走,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点击ppt:且行且珍惜。珍惜身边的亲人,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时光,因为下辈子,不会再见了。这就是龙应台用平淡的语言告诉我们的深刻的哲思吧。

六、省《目送》之意

现在的你们,初二,正值青春叛逆期,也曾与父母有过矛盾、隔阂、冲突,文中华安在青少年时期对母亲的厌烦、冷漠、不理不睬的种种举动,你们或多或少也都有过,既然悟到了“且行且珍惜”,你们有没有需要值得反思自省的地方,可以讲讲你们的感受或者感悟吗?

趁父母在,好好爱他们,别以为时间还长。别总是将背影留给父母,他们在乎的,是你正对的脸与脸上的笑容。

七、读《目送》全集

推荐阅读龙应台的《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野火集》,写读书笔记。

PPT展示龙应台的经典语录,学生齐读,在朗朗书声中结束这节课。endprint

猜你喜欢

释怀
学会释怀
学会释怀
红太阳
小雪释怀
解放束缚
解放束缚
余生太快,学会释怀
释怀
成长的路上,我们不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