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7-12-15陈祥勇赵萍罗春丽陈新飞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效果评价

陈祥勇 赵萍 罗春丽 陈新飞

【摘要】 目的:观察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康复介入时间的早晚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肘关节骨折患儿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骨折术后1~7 d即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的39例患儿为试验组,骨折术后4~6周因功能障碍行康复治疗的39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进行肘关节HSS(即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肘关节评定表)评分和ROM评定,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肘关节HSS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肘关节RO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康复治疗优良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肘关节骨折患儿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 儿童肘关节骨折; 早期康复; 效果评价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0.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0-0042-02

儿童肘关节骨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儿童在嬉戏玩耍、运动过程中跌倒致使其肘关节在间接暴力、重力及身体惯性的作用下,间接暴力通过骨骼之间的纵向传导作用,在杠杆原理及扭转作用的影响下,肘关节生理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儿童天性活泼,对事物充满好奇心,近些年临床发现儿童肘关节骨折发生率逐年攀升[1-3]。本次试验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肘关节骨折患儿分别给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及晚期康复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讨论儿童肘关节骨折后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肘关节骨折患儿均符合肘关节骨折临床诊断标准,患儿均出现肘关节肿胀、疼痛、骨骼移位畸形、肘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影像学X线、CT检查显示患儿肘关节骨折线清晰。排除标准:(1)有凝血障碍、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2)有精神障碍的患儿;(3)严重的开放性骨折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患儿;(4)有语言交流理解障碍、不配合的患儿[4]。

1.2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肘关节骨折患儿,按康复介入时间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9例肘关节骨折患儿,男25例,女14例,年龄3~12岁,平均(8.6±1.3)岁,其中15例肱骨髁上骨折,8例肱骨外髁骨折,3例肱骨内髁骨折,5例肱骨内上髁骨折,3例尺骨鹰嘴骨折,3例桡骨小头骨折,2例肘部其他及复合型骨折;对照组39例肘关节骨折患儿,男27例,女12例,年龄3~13岁,平均(9.1±1.2)岁,其中14例肱骨髁上骨折,9例肱骨外髁骨折,4例肱骨内髁骨折,6例肱骨内上髁骨折,2例尺骨鹰嘴骨折,2例桡骨小头骨折,2例肘部其他及复合型骨折。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1.3.1 试验组 39例患儿给予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根据患儿术后情况早期康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术后24 h~14 d指导患儿进行患肢未受累关节的活动:肩关节在相应夹板保护下进行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各个方向的ROM被动为主的活动,腕关节在减重下进行屈、伸、分指训练,手进行肌腱滑动、拇指各个方面的运动;对上臂、前臂等肌群进行相应的等长收缩训练。每个方位持续5 s后恢复正常体位,患儿每日进行2组,每组10~20次。(2)术后2~4周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各个方向的ROM主动为主的运动,也可进行肘关节的划圈运动;继续进行相应等长收缩训练,握拳及腕关节的屈、伸、抗阻力和前臂的旋轉活动;逐渐增加患侧关节活动范围,关节运动时间控制在0.5~1 h,运动后冰敷肘关节15 min,患儿每日进行2组,每组进行10~15次。在运动的过程中应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暴力运动,运动应轻柔缓慢。14 d后患侧拆线,利用蜡疗等促进患儿患侧消肿,防止组织粘连。(3)患儿术后4~8周,增加患儿主动ROM功能训练,帮助患儿增大肘关节活动度,以微痛和无痛为原则,每日进行2组,每组进行3~4次,每次冰敷15 min,而后指导患儿进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关节及手指关节主动和被动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运动。(4)术后3个月入院复诊,同时给予相关康复指导。

1.3.2 对照组 39例患儿在术后4~6周即石膏固定去除后进行关节松动技术,冷热疗法、主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运动及JAS(肘关节训练器)等相关系统康复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后临床恢复情况 肘关节骨折患儿康复情况评估标准如下,优:患儿肘关节骨折线消失,肘关节活动灵活;良:患者骨折线较模糊,骨痂填充完整,肘关节活动较为灵活;一般:患者骨折线模糊,骨痂填充较为完整,肘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较差:患者骨折线清洗,骨痂填充不完整,活动受限;差:患者骨折线清晰,骨痂量少,肘关节疼痛、肿胀。

1.4.2 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肘关节HSS评分情况 肘关节HSS评分主要是对肘关节疼痛、功能的活动、持久性、整体使用情况进行测评,满分100分,得分90~100分为优,得分80~89分为良,得分70~79分为一般,得分60~69分为较差,得分<60分以下为极差,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肘关节功能越好[5]。

1.4.3 比较两组患儿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情况 肘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主要针对患儿肘关节屈曲、背伸、旋前、旋后进行测评,肘关节四个方向的活动度越大,说明肘关节功能的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越好[6]。endprint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計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恢复情况

经康复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优良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肘关节HSS评分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儿康复治疗后肘关节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后肘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儿治疗8周后肘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肘关节骨折发病率高,一方面与儿童嬉戏玩耍过程中缺乏自身安全意识有关,另一方面与儿童肱骨生理解剖特点具有密切联系,肘关节肱骨下段为扁平状内宽外厚骨质结构,侧方韧带对肘关节固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13岁以下儿童其尺骨半月切迹前段喙突短小,关节囊前后部位对于肘关节固定性低,在患儿肘关节前方受力后,暴力沿骨质结构进行传导,最终导致肘关节脱离原结构位置[7]。对于儿童肘关节骨折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8]。本次试验所有患儿均进行手术复位,患儿术后可见肘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研究,临床认为早期康复治疗对于骨折患儿,能有效促进肘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9-10]。这主要是因为骨折部位在愈合过程中,由于骨细胞增生,骨折部位血运减少,肘关节部位长时间固定,缺乏必要的运动,可导致骨折部位在形成骨痂的同时,出现瘢痕组织粘连,从而造成关节部位僵硬。对于肘关节术后患儿,根据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给予早期分阶段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侧血运,在骨痂形成过程中防止瘢痕组织粘连,达到促进患侧术后消肿、软化患侧瘢痕组织的目的[11]。早期康复治疗能最大限度平衡其肘关节活动性和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后期肘关节功能性训练的顺利开展,传统康复治疗往往是在术后4周,个体患儿石膏拆除后进行,在对个体肘关节进行功能训练的过程中无法达到充分放松肘关节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此时瘢痕组织已经形成,且相对稳定[12]。本次试验显示试验组患儿康复治疗后优良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治疗后肘关节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提升,试验组患儿术后8周肘关节RO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升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肘关节骨折患儿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曹晶晶,唐金树,周谋望,等.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3):194-198.

[2]陈丽.患肢功能锻炼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6,28(2):79-80.

[3]冯艳杰.早期康复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杂志,2015,10(12):30-31.

[4]王月波.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3(18):43-62.

[5]燕铁斌.现代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J].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22-123.

[6]万绍勇,胡万亮,刘丹,等.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67-70.

[7]张耀武.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27):48.

[8]蔡宇,周华军,韩红,等.早期康复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5):374-376.

[9]班吉鹤,马玉海,徐阿炳,等.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在髌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5):397-398.

[10]蓝静,李晓,于志勇,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儿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4,4(8):1024-1025.

[11]朱加亮,双峰,吴新宝,等.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临床路径[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3):217-220.

[12]程菊红.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方法[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4):97-98.

(收稿日期:2017-06-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效果评价
针对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中肢体功能复健的思考与探讨
社区医生与二级综合医院专科联动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探究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神经节苷脂和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