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传统工艺植物染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17-12-15李维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11期
关键词:蜡染传统工艺染色

邹 岚, 李维贤, 张 静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 广州 510642)

服装传统工艺植物染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邹 岚, 李维贤, 张 静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 广州 510642)

我国是最早使用植物染料在织物上染色的国家之一,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印染工艺,因此,植物染实验对染色技术与服装创作的研究极具科研价值。通过对实验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提出合理教学改革方案。基于植物染实验的特性,改革主要由实验前材料准备、基础训练与强化训练、教学视频演示与答疑、实验观察与讨论、分组操作与团队合作完成设计作品等组成,把实验课堂变成学习与创作探究的多元化实验课程。同时,对植物染和蜡染、扎染教学实验改革层面做总体把握,力求较为全面地对传统印染方法与现代服装时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展开探讨。

服装传统工艺; 实验教学; 植物染; 创新实践

0 引 言

近年来,纺织与服装行业发展迅速,除了服装设计、面料设计、家纺设计等传统设计专业,还不断出现造型艺术、纤维艺术、植物染绘画等多样化的创意设计[1]。为了传承与发展这些技艺,艺术院校针对不同专业分别开设了相关传统工艺课程。笔者在该课程教学与实验操作中,经过对实验内容摸索与改进,转变教学方法,基于植物染的实验方法与染料的特性,对该实验课程进行了设计与实践。

1 服装传统工艺植物染实验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植物染实验在艺术学院多个重要课程,如“服装传统工艺——蜡染、扎染、 刺绣”“中国传统工艺”“植物染料与传统印染工艺”等课程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根据艺术专业特点与要求,艺术学院建立了服装染织实验室,配置了服装染织及手工印染的设施设备,总投入20多万元,设备达到40多件。实验室涉及专业4个,参与教师9名,完成实验种类5项。实验室配备了恒温水浴锅、工业电磁炉、恒温干燥箱和操作实验台供给师生实验使用,并且对相关实验教学人员、课程大纲与实验教学进程作了相应调整[2]。通过多年的服装传统工艺教学与实践,发现:①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创新设计缺乏。原课程实验为化学染,对环境污染大,实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简单化,容易导致学生的实验制作与实验分析趋于雷同[3]。②实验课时不足,难以深入实验学习。导致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不能完整开展,无法深入学习创新实践[4]。③学生创造力启发不够,实验设计无新意。目前实验的染色步骤不清晰,教师对实验设计不够明确;学生按照规定的染色方法进行实验,得出的实验效果大同小异,导致学生热情不高,观察能力与探究意识都难以提升[5]。

传统工艺实验在艺术学院多个专业教学比重不断增加;其实验教学涉及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工程、纺织品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等5门课程,涉及学生近260人。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模式陈旧,亟需制定符合当前实验教学模式的目标,具体针对植物染教学实验方法的调整,对蜡染技法训练教学法的改进,以及植物染的染液配置方法和染色技巧的讲授,蜡染与苗绣结合的民族传统工艺等方面符合实验改革要求[6]。

2 服装传统工艺植物染实验教学的改革内容

服装染织传统工艺实验,要求学生不断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手工印染面料材料及染料的分类与特性,学生初步掌握植物染色技术与传统蜡染及扎染的制作流程。在服装传统工艺实验中探索服装设计的创作方案,实验教学改革中突出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验特色;强化生态与环保性的绿色实验项目;实验互动性与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在服装设计中,大胆采纳民族元素,同时从民族服饰中得到很多的启示[7]。改革内容规划为:①植物染料配备。蓝靛起缸操作实验,通过蓝靛冷染创作蜡染作品;②传统蜡染的技法训练。掌握传统蜡刀的绘画技巧;③植物染的染色技巧。实验要求完成7种染材的染色操作: 红花、苏木、姜黄、茜草、黄栀子、榕树皮、洋葱皮。

改革内容如下:

(1) 改进染色工艺,减轻环境污染。原课程实验为化学染,对环境污染大,影响人体健康。从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现采用植物染,改变之前的操作流程,用植物染材进行实验实践。在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中探讨解决实验人数较多、实验内容多样性、实验操作过程与结果耗时长、蓝靛染料的稳定性与色素提取率等问题[8]。

(2) 邀请植物染专家做技术指导。实验工具与蓝靛浆从贵州定制,从传统技艺开展教学实验,深入开展服装传统工艺教学模式的研究。熟悉染色技术和植物染料的色彩表现力,完成植物染料的制备,包括染色实践具体在面料、染料、媒染剂、配色、后整理、服装设计研发等方面的运用。

(3) 在教学实验中,分配课时,分阶段分小组实验与实践[9]。针对服装传统工艺类别及其面料特点、染料特性等安排教学进程。要求学生们组合团队,对图案与工艺手法多样结合创新设计,把工艺的特色与精华运用到设计研究中。图1~4所示为学生各阶段实验场景。

图1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植物染料配置实验

图2 服装与服饰设计分组画蜡基础训练

图3 学生用不同面料进行蓝靛染色实验

图4 学生组建团队进行作品染色实验

3 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本实验课程的特色是整合全面的服装传统工艺制作流程,将其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作品中。对服装染织实验室进行系统分类,把蜡染、扎染、刺绣等工艺流程的范围扩大,分为图案设计区、手工制作区、面料整理区、服装作品制作区以及作品展示区,提高传统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实验教学效果。

3.1 课前实验准备,了解实验材料性能与实验步骤

服装传统工艺——蜡染、扎染、刺绣是一门实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深学生对织物类别、织物组织、纱线构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面料染色,加强工艺实践成果的开发,切实提高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并在开发学生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生要提前收集图片资料,对民族图案有一定了解。民族图案的结构一般是四面均齐、追求整体的装饰效果。在纹样的大轮廓的内部,往往进行富有变化的装饰,如刺绣,贴边等,达到既保持物象的形态特征,又具有寓意;购置染材植物药材及媒染剂,不同的染材适用不同的染色方法。

3.2 教学视频演示与答疑

先就理论层面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对技艺有基本了解。蜡染技艺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此作装饰。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10]。这种复杂的工艺在实验中也靠技巧与经验。实验教学视频演示对学生的感性认知与创新思维带来视觉上的认识。

教师集中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实验教学视频。在实验展开前对各类实验进行演示,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在学校自然环境中寻找植物制作染材[11]。在分析植物染材的同时,对染色技术进行指导与答疑。图5~6所示为实验教学现场。

图5 学生对媒染剂操作过程的实验视频

图6 老师在实验前对不同面料染色分析视频

3.3 实验基础训练与强化训练

课堂分组实验,掌握工艺技能与开拓创新思维。讲授植物蓝靛起缸要点及发酵方式。实验室完成各项操作步骤。示范蜡刀的使用方法,训练蜡刀绘制基本功。

示范操作植物染7种染材的配置方法。实验配方的控制与浸染的规范性。

(1) 按照规定的配方进行蓝靛染液配置。植物染料蓝靛起缸后试布条变色后,3 d内的养护与稳定染缸内的菌种。通过甜酒与蓝靛浆的配置对染缸日常定时定量的保养。用食用碱控制染缸的碱性,用pH试纸进行测试。

(2) 传统蜡染技法的训练。首先练习直线画法,然后练习圆圈画法。圆圈画法掌握后,所有的线条与圆都可以绘画。对蜡液温度的掌控,在面料上渗透70%左右。先进行蜡片的绘制,再到服装作品的创作实践[12]。

(3) 植物染是从植物中提取天然染料进行染色的技法。在染色技术基础上的艺术制作工艺,是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传统技艺。根据课程大纲,由实验老师确定每一堂课的实验项目与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与实验材料进行思考与创作,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

3.4 实验深度分析与调研讨论,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

植物染实验做为艺术设计的一个传统工艺实践课,需要在不断实践当中创新。并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以创作传统工艺与现代服饰艺术相融合为最终目的的教学实践课程。

在以往的染色实验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该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导致学生缺乏对实验的观察与认知能力。因此,在实验中我们要深度分析颜色过渡技法、不同媒染剂的作用和两种以上颜色桃色染色的规律等,通过实践得出结论。例如:颜色过渡处理需要把织物分段固定;苏木提取色素后,布泡明矾和硫酸亚铁的不同效果;绿色是由姜黄染色后放入蓝靛染色而得出。

3.5 组建优秀设计团队,整合实验能手的交流与创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实验演示与启发式教学。建立立体式教学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针对植物染、蜡染、扎染3种不同的实验内容,进行分大组准备材料和跟踪实验过程,分阶段进行染色演示与操作,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与创作。在设计性实验中,改变以往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最终评价标准的模式,形成以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分阶段观察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以及团队合作实践来设计服装作品的良性循环[13]。

在实验课程中期进行考核,要求组建的团队分工合作,团队代表对方案进行汇报。注重方案的提出,要求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确立工艺特色与服装创作实践的主题。

4 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与成果展示

4.1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服装传统工艺与现代产品审美设计相合的观念可以在实验教学中达到共识。在实验教学中,完成作业作品设计,同时可以进行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创新实践[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发表服装传统工艺设计方向和染色实验经验等方面相关文章。

4.2 邀请专家讲学,传承民族文化与精神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蜡染技术与知识,艺术学院邀请贵州工艺美术大师莅临指导交流。同时邀请本学院名师给学生讲座,指导实验与创新实践。

4.3 植物染设计作品美术馆展览

在服装传统工艺植物染实验课程结束后,对作业的展示可以通过办展览来实现。在学院的展厅进行作品展示,也成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图7~8所示为展览现场。

图7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植物染作品展

图8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植物染作品展

4.4 毕业设计与实践

本实验课程把中国传统工艺蜡染、扎染和刺绣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使得植物染的创作更加精致与有价值。在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指导实践,传授蜡染图案与染色制作技巧。在毕业设计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植物染设计作品。图9~10所示为毕业设计作品展示现场。

图9 毕业设计展区——植物染主题

图10 毕业设计作品汇演——植物染苏木系列

5 结 语

通过对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将植物染色和苗族传统蜡染技艺带入本科实验课堂,促进植物染实验教学在我校有序开展。同时,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研究植物染的实验教学方法,使蜡染艺术创作能够激发学生们创作热情,同时弘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将服装创作内容与形式植入到民间传统的蜡染技艺中,将苗族的造型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艺术相结合,培养了具有研究和创作能力的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15]。

[1] 李维贤,聂贵花.从近年作品看植物染在丝绸设计中的应用[J].丝绸,2014,51(10):58-60.

[2] 龚雪鸥.染织专业实验教学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7):204-205.

[3] 赵萌萌,薛林贵,任爱梅.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77-178.

[4] 林青松.基于翻转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95-197.

[5] 陈 艳,薛婧婧.专业美术院校艺术人才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185-187.

[6] 李爱国. 感悟蜡染文化——染教学实践随想[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29(2):50-51.

[7] 宋 炀.术以证道:植物染色术对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美学之道的影响[J]. 艺术设计研究,2015(4):40-42.

[8] 赵 磊,张林龙,位 丽,等.生态植物染料制备与染色[J].染整技术,2016,38(2):18-19.

[9] 吴慧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艺术类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78-180.

[10] 黄亚琴.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J].纺织导报,2014(6):150-152.

[11] 严 波,严春妍,丁治中,等. 产品设计课程群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129-130.

[12] 张锦华.苗族民间蜡染与蜡画教学探索[J].大众文艺,2008(7):101.

[13] 王秀芝.服装专业实验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00-301.

[14] 朱 翔,孙淑佳.艺术设计类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36-137.

[15] 高树立.拯救与传承——蜡染教学实践的新探索[J].装饰,2013,239(3):131-132.

TheReformandPracticeforExperimentCoursesofTraditionalClothingCraftofVegetableDyeing

ZOULan,LIWeixian,ZHANGJing

(College of Art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China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ountries to do vegetable dyeing on fabric. In particular, many minority groups have their own unique printing and dyeing crafts, so the vegetable dyeing experiment is of great research value to dyeing technology and clothing creation.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 course design, the present paper puts forward a rational teaching reform scheme. Based on the properties of vegetable dyeing experiment, the reform is mainly composed of material preparation before experiment, basic training and intensive training, teaching video presentation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experiment observation and discussion, and design work completion by grouping operation and teamwork etc., thus turning the experiment class into a diversified experiment course of learning, creation and exploration. Meanwhile, the paper builds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practice reform for the vegetable dyeing, batik and tie-dyeing, in order to have a broader discuss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printing and dyeing methods and modern fashion design.

traditional clothing craft; experiment teaching; vegetable dyeing; innovation practice

G 642.0

A

1006-7167(2017)11-0175-04

2016-11-1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6DL08)

邹 岚(1984-),女,江西赣州人,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服装传统印染工艺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Tel.:13824402306;E-mail:30905012@qq.com

李维贤(1967-),女,广西苍梧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植物染料与传统印染工艺。

E-mail:lilaoshi@scau.edu.cn

猜你喜欢

蜡染传统工艺染色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蜡染的纹饰探讨
马丽蜡染作品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蜡染手绢寄深情
简单图mC4的点可区别V-全染色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