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力解放”的三个命题
2017-12-15刘家枢,林德华,姜汉荣等
沙龙研讨
基于“学习力解放”的三个命题
职校学生学习力;职校课堂变革;职校教师
讨论嘉宾(以姓氏笔画为序):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刘家枢
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 林德华
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姜汉荣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钱 锦
一、职校学生学习力的实践观察与理性思考
姜汉荣:综合对学习力的各种理论探究和个人的工作实践,笔者以为学习力应是知、情、信、意、行的综合体。
所谓“知”,即学习认知,是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情况,包括对学习本身的认识情况、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识和对学习作用的认识等。“情”,即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信”,即学习信念,是学生对学习的信仰,体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比学习情感更为稳定持久。“意”,即学习意志,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毅力。“行”,即学习行为,其实就是学习力的外显。提升学习力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的完美统一,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基于学习力对于职校生的重要作用,我们试图从知、情、信、意、行五大维度,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中各种成熟的测量表,对某职校学生学习力的情况做了一个较粗浅的观测,相关情况见右表。
苏中某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力现状描述
刘家枢:学习力由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两个方面构成。升入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不适应升学导向的课程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弃儿,并产生较严重的不自信与普遍性的厌学。这些学生在逃离不喜欢的基础教育学校后,满怀希望地投入职业院校。在2006―2008三年内,我们对近万名高职新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主动选择就读高职院校的比例高达84%,2011届有88.1%的高职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可见职业院校的学生及其家庭对职业教育新生活充满希望。职业院校学生有成长成才的学习意愿,这是学习力最重要的基础。如果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课程及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他们的学习意愿就会转化为学习动力和行为。
职业院校学生更适应项目性课程训练。德国的双元制是师傅带徒弟一对一培养模式,日本专门学校是一个企业专家带一个8~10人的小班进行进阶项目课程教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建立大量3~5人的项目小组并指定教师指导训练。与杜威同时代的美国教育家普罗塞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著名的职业教育原理16条,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原理第3条提出,“职业教育效果的好坏,视其是否直接地、具体地培训每个学习者所学工种专业必需的思维习惯和操作习惯”;第4条提出,“职业教育效果的好坏,视其能否使每个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兴趣、天资和智慧”;第5条提出,“为求收到良好效果,必须对那些需要培训、愿意受训并能通过培训的人们进行培训”;第13条提出,“职业教育提供的社会服务的效率高低,要看它是否满足当时需要培训的任何群体的具体培训要求,并按他们能最有效地从培训获益的方式方法进行培训”。
但中国职业院校当前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与30年前精英教育时代的普通中专和专科教育模式相比,没有根本改变,没有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核心目标,急需教育转型。首先要科学定位培养合格职业人的目标;其次尊重职业教育的特殊类型规律,改变教育部门自办自管自评的封闭发展模式,推动经济部门和企业逐步成为管办主体;三是课程教学目标要转型为“所学工种专业必需的思维习惯和操作习惯”,而非系统性知识;四是围绕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需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力的有效路径与模式,培养学习力应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与研究的重点。
林德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职校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缺少良好学习习惯等诸多学习问题;加上班级授课制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一对多”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学生虚假学习,人在心不在,或者是滥竽充数式学习,使得解放职校学生学习力、提升职校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根本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南京市职业教育为例,从“十一五”开始,南京市教育局启动面向全市17所三星级及以上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一轮督导合计听课超过2000节。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的课堂,教师洋洋千言,学生不得要领;有的课堂,教师寥寥数语,学生心领神会。总结梳理听课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职校学生厌学、怕学、学习投入不足、学习倦怠、学习效果不佳的直接原因至少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力不足,二是教师关注、指导学生学习力提升不够。
解放学习力的课堂,首先应是追求真学习的课堂,拒绝虚假学习、无效学习。
解放学习力的课堂,就是旨在改变那些教师不愿教不会教、学生不想学不会学的课堂,改变那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课堂,把课堂生态由你讲我听、你写我背、你考我答转向师导生学、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概括地说,解放学习力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想学、会学、学得好的课堂。
钱 锦:我是一名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我想结合我对职校生的实际观察谈谈这个话题。
学生的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不仅适用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也适用于评价学生展现的所有方面。有的学生对课堂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在竞技运动、网络游戏方面动力、毅力和能力都表现出色,所以不能简单地从学生学业成绩好坏来评判学生的学习力。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学习成就与成功体验引导回校内学习。
职校学生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感兴趣,这是他们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他们在需要付出较大努力和毅力才能完成的学习方面普遍表现不佳,也因此没有较好的学习能力。长久没有学习成就与成功的体验影响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主要表现为不爱学习,也学不好。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入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其学习毅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学生学习力的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很多时候环境能够给予学生很大的力量。比如学生通过学校活动的体验激发了集体的学习力,每个学生都会带着这样的感受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应该反思,教学更多地应该是学习力的激发,而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
二、以解放学习力为核心的职校课堂变革
刘家枢:在高中教育普及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必须相应做出深刻变革。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这个阶段后,高中逐步减少学术性课程,不断增加职业类选修课程,向综合化转型,全面开展有效教学改革研究,提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高等教育坚持宽进严出,建立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德国由国家职教所组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职教课程。澳大利亚所有TAFE学院全部采用国家专门机构开发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包。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全面实施项目课程建立了“教学工厂”。类似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资源配置模式成为解放职教学生学习力的成功样板。
课堂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平台,课堂改革到位教育才有质量。而我国职业院校当前的课程有80%以上还是知识型课程,严重束缚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职业教育课堂必须紧紧围绕专业或工种目标建立职业能力发展的项目课程体系,必须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配置资源,实施有效教学。根据普罗塞职业教育原理,首先,应建立职业能力发展核心的课程结构,减少无关紧要或低效的文化课等课程;其次,改革课程模式,全面实施能力导向项目课程模式;再次,建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与训练环境,适应项目课程要求;第四,按项目课程要求组织教学,根据职业岗位特点建立有效指导半径标准并严格实施,实现有效教学;第五,教学内容是该专业领域优秀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开发经验中心的课程;第六,严格监控办学投入,不达到人才培养规定投入水准的禁止办学。
林德华:
(一)聚焦职校课堂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职校学生千差万别。从录取分数来看,职校生与普高生相比更显参差不齐,他们在小学、初中阶段是否经历了真正的学习,是否享受过学习的快乐,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清楚的是,就学习而言,职校新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多次跌倒,形成了心理阴影,给后续的学习造成困难,他们对课堂的厌倦和恐惧,归根到底是对应试教育的厌倦和恐惧。只有有效化解这些消极心理状态,他们才能真正突破学习困境。同时,我们心里要有数,职校学生更懂得如何在校园里“混日子”,职业学校的学习经历可能是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重新树立学习信心的最后机会。
第二,职校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一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远大于普通高中;外聘兼职教师比重较大,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水平差异比较大,总体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可控性不高。二是师资结构有待优化,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专业实践和教学的能力亟待提高。三是教师在职培养培训机制有待完善,省、市级培训规模有限,校本教研培训流于形式。四是新教师补充机制不畅,而新教师的去师范化倾向直接加大了其在职培训的难度。
(二)解放学习力,让科学性跑过功利性
实现学习力的全面解放,不能靠教学方法的简单变革,教育者要严防走入下列误区:学习动力等同于学习兴趣,考试成绩代表学习能力,一万小时定律反映学习毅力,等等。
职业教育的学习结构在宏观层面有两个领域:一是与客体有关的技能-认知的学习领域,二是与主体有关的社会-心理学习领域。根据职校学习特点、职校学生特点以及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无疑是解放职校生学习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那么,职校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做到何种程度?他们的学习经验、生活记忆、思维能力、耐挫心理、情感体验等都处于何种水平?他们学习力的“起跑线”在哪里?这些是教师解放学习动力的“必答题”。
课程是解放学习力的核心。能够解放学习力的课程应该具备:基于课程标准、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学习经验、能力基础的学习过程;基于师生共同参与、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评价。教师要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让学生适应课程转向让课程适应学生,这是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发展性、学生的新起点性、学生的不稳定性等特点;二是教学由组织学习内容转向设计学习经历,这是基于知识接受、思维拓展、经验积累、能力发展的规律性等特点。
教学评价是指挥棒,评价什么就会拥有什么。指向真学习的课堂评价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评价,评价的重点为学习者作为主体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学习经验及收获等。以学定教,课堂评议可简化为: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哪些是学生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教师应是明白人,这将是课堂解放学习力的突破瓶颈和关键。
钱 锦:学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找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束缚他们学习力发展的要素是解放学习力的关键,也是职业学校课堂变革的关键。
班级授课制是制约学生学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班级授课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集体观念与组织纪律性,并且对所有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班级授课制凸显出众多的问题。首先,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我们发现机器比人类更容易学习知识并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学习效率、遵守规则和纪律成为机器人较人类更具优势的地方,也使机器人更适合大规模生产。其次,互联网的发展,让知识的获得更加方便。教师投入大量备课时间后讲授的内容与学生自由浏览网络获得的内容相同。学生对教师的授课不能产生兴趣,对知识学习没有动力。再次,班级授课制以学科划分学习内容,但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整合学科知识十分困难。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真实生活情境与工作场景,将各学科内容有机联系,打破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以解放学习力为核心的职校课堂变革需要瞄准班级授课制对学习力的制约因素,对职校的课堂形式进行深入的变革与改进。
姜汉荣:
(一)实施生涯规划教育——解开束缚的“结”
分析职校生学习力的现状,基于人的认知与情感规律,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至关重要。职业规划可以帮助职校学生进一步认知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将来的岗位,激发职校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从而促进其学习力的整体提升。为了有效地落实职校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可以采取“一个中心,多点推进”教育策略。“一个中心”就是以“制订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中心,“多点推进”主要指通过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的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参加与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断地修正生涯规划具体细节设计;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提升其生涯规划设计的水平;通过校园展示活动将优秀的生涯规划作品展示出来,扩大辐射作用。
(二)突出系统设计框架——奠定解束的“基”
对于职业学校来讲,解放职校生学习力应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反复的过程。很显然,零散的解放学习力的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为此,职业学校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框架,从测量分析到实施再到成效评价,都应形成体系和相应方案。具体地说,就是要基于职场,系统提炼职场要素,运用于学场之中,以便从知、情、信、意、行五个维度解放学习力。包括提炼出仿真的工作场景作为学习环境,从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提炼典型产品作为学习内容,将企业实际生产的工作流程贯穿于学习全过程,以企业质量监控方式评价教学的成效。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有一点必须牢牢把握,那就是要确立企业和学校、教师与学生在解放学习力方面的主体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使解放学习力成为可能。
(三)实施学习预警机制——划出束缚的“线”
职校生在学习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哪些问题束缚了职校生的学习力,需要时刻关注。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学业预警机制,通过学生成绩、上课状态、作业完成情况、同学告知和任课教师意见会诊等方式,从整体上把控职校生学习的问题,找到束缚学习力发展的“线”,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放大。
(四)提供有效教学支持——插上解放的“翅”
要真正解放学习力,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支持。当前学生学习的形式更为开放、多样,学生对教学理念、技术、资源、环境、评价等的支持需求空前高涨,传统的教学、学习管理模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要解放职校生的学习力,仅仅依靠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显然是不可能的,要顺应形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足够的教学支持。包括通过线上线下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种手段适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依托远程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等。有效的教学支持将会给学生插上解放学习力的“翅膀”。
三、解放学习力,职校教师如何改变
刘家枢:当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除了学历不达标和规模不足外,更为突出的是缺乏行业企业专业工作经历。在对辽宁8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发现,近5年招聘的专业教师中有过两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不足10%。这样一支教学能力和职业领域专业能力都严重不足的教师队伍,有些甚至连演示性教学都很难胜任,何谈熟练的专业技能?尽管国家投入大笔资金组织开展专业教师的国培、省培,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但教师职前教育与职业准备的先天不足无法靠几十小时的短期培训弥补,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且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美、日、德、澳、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担任职业教育教师要经过严格的培养训练,取得相应资格,且必须有2~5年的相关专业领域企业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双元制教师或师傅必须接受师傅学校或企业专门培训、至少有5年以上的工作实践、具备8项必备条件。普罗塞职业教育原理16条中,第7条提出“职业教育效果的好坏,要看培训教师是否对于他所执教的工序和工艺具备应用技能和知识的成功经验”,第11条提出“一个工种专业的技术培训内容唯一可靠来源是该工种专业优秀工作者的工作经验”,第14条提出“职业教育社会效益的高低要看培训方法和师生关系是否考虑到所服务的任何特定群体的特性”。
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方面的低素养与专业领域的低能力是解放学生学习力的根本障碍。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制度和准入制度;其次,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第三,制定对现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进行改造的规划并有效实施;第四,建立国家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管理制度和教材专业审核制度;第五,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与职业资格;最后,严格执行职业教育的学业考核标准和职业资格考核标准。
林德华:解放学习力,就是以教师的智慧,把那些对学生来说是困难、抽象、复杂的内容转化为容易、具体、简单的内容。这要求教师不断自我解放,基于团队合作,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第一,强化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指向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内在力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行为方式,从而决定着教学的价值取向。课程意识支配下的教学始终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关注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有教育意义。
第二,深入研究课程。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学会分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期望未来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分解课程标准是理解并落实课程标准的一项专业活动,只有参与分解的过程,教师才能完整地理解课程标准;只有实现合理的分解,教师才能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才能从“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三,丰富课程知识。教师应具备的课程知识包括三类:一是旨在形成正确教育信念的知识。二是旨在编制科学课程方案的知识。三是旨在学会专门课程技能的知识,涉及如何思考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一致性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例如,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分解为学习目标,如何基于学习目标开发评价方案,如何基于评价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等等。
第四,改进教学方法。课堂学习是一个依靠兴趣激发、依靠思维提升、依靠学科价值引领、依靠习惯支撑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效学习的方法。教师应准确理解教学方法包含的体验、交流、解读、反思等四种手段,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以实际训练为主、以引导探究为主的各类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解放学习力的课堂是有教的学、为学的教,课堂的终极追求是:教师“善教”,诲人不倦;学生“乐学”,学而不厌。
钱 锦:
(一)“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教师不论怎么努力都不能指望自己的教学可以与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内容相媲美。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是学生忘却所有的知识而留下的有关学习的重要体验与记忆。这些体验与记忆将伴随学生终生,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教师要将学习还给学生,对教师利用资源备课并在课堂上讲授的过程进行变革。教师的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资源首先进行自主学习,再进行课堂教学。先学后教,在课堂教学中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将更多的发言机会还给学生。
(二)“综合实践”——多科综合的教学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还原真实的社会环境与工作场景,避免学科之间的人为割裂,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式学习,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通过综合实践的形式,带领学生对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工作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克服真实的困难,并取得真实的成就。
(三)“积极学习”——面向未知的教学实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今后面对的生活、工作实际是无法进行准确预测的,教学应该更多地面向未知与未来。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合作,教会学生在困难中运用积极的心态发掘资源,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将极为有利。
学习力不仅是个人的,也属于一个组织集体。学习力是一个综合的复杂概念,它涉及人的性格、生活经验、社会关系、价值观、态度与信仰等方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新知预见与接受机会(沈书生、杨欢,2009)。解放学习力的着力点在课堂,但这不只是课堂改革的单一行为,它是全体职业教育人的共同使命。
G712
B
1005-6009(2017)68-0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