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的高师教育学教学内容研发

2017-12-14林冬梅

关键词:考纲教师资格教育学

林冬梅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的高师教育学教学内容研发

林冬梅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对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产生了冲击。教育学是教师教育的核心与基础课程,在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教学内容的研发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教育学教学的首要问题。高师公共教育学应在执行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原则下,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新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研发。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教育;高师公共教育学

一、问题提出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自2011年11月于浙江、湖北两省改革试点以来,至今已进入第七个年头,共举行了11次。从2016年起,这一制度开始在全国师范院校全面实施。然而,从几年来各试点省份的考试情况看,由于国家规定的通过率较低,加之考试涉及课程较多,试题来源广泛,且无统一教材,答案非公开等因素,使得广大师范院校对于“国考”仍处于适应和探索阶段。

教育学是教师教育的核心与基础课程,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首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在“综合素质”(中学)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两门考试科目中。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在两科考试大纲中均被列为首要考试模块,在试卷中以不同形式呈现,并占有较大比重。面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新形势,高师公共教育学应怎样顺势而为,做出相应调整与改变,将考试转化为促进自身发展的新动力,值得深入思考。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首要问题,本文以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两科为例,探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公共教育学①教学内容的研发。

二、教育学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教师教育基础课程的教育学,其内容普遍被认为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性知识。由于该课程知识体系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高度的抽象概括性等特征,使其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具有统摄和铺垫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它反映了各学科具体教育教学中的共性特征,是对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高度概括与抽象,因此,它高于其他教师教育课程,对其他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有着最普遍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它又是学习其他教师教育课程的先行知识,是正确理解和掌握其他教师教育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前提和基础,是后续教育类课程学习的铺垫。因此,其课程所特有的功能是其他教师教育课程无法替代的。它在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与教学技能,培养教育情感,塑造职业精神,凝练教师气质,生成教育智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考试大纲和历年试题来看,教育学的全部内容都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有所体现,并分布于“综合素质”(中学)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两门考试科目中,在两科考试大纲中均被列为首要的考试内容模块,且在试卷中以不同题型呈现,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根据对2011年至2016年期间的历年试题的初步统计,教育学课程内容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中的分布及在试卷中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考纲》中的教育学考试内容模块考试科目题型所占分值比例(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二)中学课程(三)中学教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54≥36%(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综合素质单项选择材料分析24>15%

从表中可见,教育学内容分别占两科试卷总分值的36%、15%。尤其在“教育知识与能力”中,教育学内容所占分值已达试卷总分值的三分之一,比重较大。并且,试题内容除了对教育基本理论的考查,更加强了与社会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联系,以考查未来教师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及对当代教育教学现实的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发出既顺应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形势需要,又能切实提高师范生专业成长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三、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的教育学教学内容研发

从考试标准的规定和几年来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试点中,我们可以了解和体会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均没有“指定教材或参考书”“考试命题依据考试大纲”,[1]并且试题具有注重能力考查、命题灵活、取材广泛、理论联系实际等特征。这些都对以往的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面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带来的新因素,在教育学教学内容的研发过程中,应注意把握这样几个方面:

(一)以《教师课标》为基准,把握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教师课标》)是国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纲领性要求,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及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2]因此,教育学课程建设首先要体现和贯彻《教师课标》的基本理念与要求,这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下教育学教学内容研发的前提。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吃透考试大纲,这是使师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现实需要。

首先,试题是根据考试目标要求,对考纲模块中的内容进行选择、抽样、设计、制作而来的。由于“考试命题依据考试大纲”,[1]而命题的内容也是《教师课标》所要求的,没有超越《教师课标》的内容,“试题不会出现超标超纲问题”。[1]因此,“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符合考试大纲的基本规定和要求”。[1]教育学课程内容应涵盖“教育知识与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内容模块中的所有相关内容要点,“考什么教什么”。[1]

其次,教学中若要准确地把握课程内容,并做到烂熟于心,则更需要我们熟读考纲,对考纲做精准解读。如能发现和找出新考纲所列内容要点与以往课程内容在逻辑体系、表述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内容的增删之处等,并分析其原因,以免因循原有的教学习惯而与新考纲中的内容有所偏离或遗漏。另外,考纲中的内容模块只是纲目性的,它只是知识要点的罗列及相关的知识框架。如何将纲目中的要点加以展开,以及展开到何种程度,使其变为丰满、充实而又完整的课程内容,都离不开对大纲的熟读与精思,当然更离不开任课教师自身对所授课程内容的深度认识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明确的方向。

(二)研究历年真题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进行公共教育学教学,需要我们紧密围绕着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究竟“考什么”而进行思考。因此,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教育学教学内容的研发不能缺少对真题的研究。

真题是真实的考试现场所使用的供考生做答的试题。它是对考纲中考试模块的内容进行选择、抽样,并按照考试命题的规范化操作标准,设计与制作而来的。真题的内容和范围,通常严格遵照考纲的基本规定和要求,试卷布局也与考纲所示的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相一致。由于真题是将从考纲内容模块中抽取的纲目性的知识要点加以细化和展开,使其具体而明确,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真题会提供给我们关于考纲内容模块的更详细的信息。它直接地告诉我们考试究竟“考什么”和“怎样考”。因此,对真题的研究会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考纲。试题的内容、难易程度和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帮助我们增进对大纲的解读,有利于我们对大纲做出更加精准的把握,进而有助于我们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更具针对性地研发教学内容。目前,尚未有官方公布的完整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试卷试题,只能以流传中的“真题”作为参考。通过对历年试题的分析与比较,找出共性特征,会给我们的课程教学以多方面的启发,也有利于我们在重点难点、答题思路等方面做好考前辅导。真题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教学中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三)加强基础

这里所说的基础,主要指最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原则等。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规律、基本原理、理论观点、原则及方法等。这是师范生拓展教育视野、训练教育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生成教育智慧的基础。其目的之一在于,能够使学习者对教育教学基本问题形成正确认知;运用本学科概念进行思维;并运用专业术语,对教育现象和问题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思考和规范的表述。这也是未来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中充分体现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首先,考试“不单纯考查知识”,并不是不考查知识,而是要以更为多样灵活的形式,考查被试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依此对其多方面能力作出评估。从表面上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试题表现为“以能力为重”“不单纯考查知识”“强调教育专业知识在一定条件下的灵活运用”;[1]“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以创设典型性、代表性的教育教学与心理情境为特色”“避免孤立地考核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材料分析题“材料来源广泛,包括书籍、报刊、网络、一线教师课堂实录等”,[1]开放度较高;“单项选择题的创设,通常从常见的教育教学与心理现象、社会关注的教育议题、教育格言、名家名著等入手,不直接引用名词、定义、概念等来编写”。[1]但是,专业能力的形成和对专业知识的自觉运用,都需要以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更为深刻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为前提。这一命题特点不但没有弱化名词、定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重要性,反而对这些方面驾驭的熟练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试卷中也从不缺乏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专项直接考查。“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中的问答题、辨析题两个题型就是如此。它们要求对基本的实践原则和基本原理等问题作出直接回答,进而考查学生的思维。例如,“辨析题不仅要回答出对错,还要进行分析,说明理由”。[1]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问题有正确的把握,否则,就会思维混乱、观点不明。简答题则要求考生就所提问题直接做出概要的理论阐述或说明。这些问题大都属于教育教学中已探明的规律、公允命题或既成定论、学界共识等,均属教育学基本知识。若要简练而准确地回答出这类问题,须运用专业概念与术语,进行逻辑规范的表达。否则,仅凭生活化语言或经验性的描述,是很难一语中的,切中问题的要义精髓的。是否对所从事工作领域的基本问题具有正确的判断和认知,能否自觉、熟练地运用专业概念和专业术语对相关问题做出合乎逻辑和学科规范的阐述或解释说明,是衡量专业化程度和水准的重要标识,也是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所必需的基本素养与要求。而测评出被试者这方面的基本功,也许恰恰是这类命题设计的用意所在。

教师资格考试是合格教师的职业准入考试,其标准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国家标准”,“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3]职前教师的培养不是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而是对师范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专业基础的阶段;师范教育也不是考试的培训,它更应关注未来教师基本职业素养的养成。对于职业生涯尚未起步,对教育知识知之不多,尚处于职前培养和学习阶段的师范生来说,明确我国教育学说的基本立场和方向,是他们在未来教育实践中进行理性判断和分析的基础,也是他们进行知识拓展,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展开与编写过程中,要尊重课程与教材的价值和意义,遵循教学和学生认知的客观规律,不能一味追求课程内容的新、奇、异、特,使课程内容过于散乱庞杂。如果削弱了基础,学生的发展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题型多样,内容丰富,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命题越是新颖灵活、复杂多变,就越需要加强基础。“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只有将基础牢记于心,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教育实践和应考中对知识的运用做到驾轻就熟,才能使他们透过变化多端的现象抓住本质,增强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本领。

(四)注重实践

虽然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下的教育学课程教学需要加强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其内容是僵化保守、经久不变的,它还应对社会和时代的教育要求有所感应。

为增进未来教师对当前教育形势与发展趋势的了解,增强他们对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适应性,新考纲和试卷命题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了“实践取向”。表现为试题“理论密切联系中学教育教学实践”,[1]联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例如,“单项选择题的创设,通常从常见的教育教学与心理现象、社会关注的教育议题、教育格言、名家名著等入手”[1]“材料分析题的材料筛选,充分体现科目考核要求和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特点”,[1]等等,体现了命题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表明了国家对未来教师在社会和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能力要求。试题的上述特点在考纲中已有所表现。如《教育知识与能力》的“中学课程”模块中,出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实施状况”等内容;在“中学教学”模块中,有“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等要求;在《综合素质》的“职业理念”内容模块中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大纲”和试题的上述特征与内容,鲜明地体现了《教师课标》中的“实践取向”等基本理念。这也相应地要求教育学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2]因此,当前教育学课程内容的研发,要紧密贴近一线学校生活,应运用和选取能充分反映当代教育教学特征的事实、例证,以及发生在一线教育教学中的鲜活案例;要“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4]教学内容还要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让学生了解到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对教育的新需求,以及教育在促进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这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理论之于实践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2]使他们的课堂所学在今后参与社会生活和从事教育工作时富有价值和意义,增强他们在未来教育实践中的适应性,当然也会增强他们在应考中的适应性。

(五)关注教育时政

考试不仅是评价和选拔的手段,其内容也往往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考试也是国家灌输和强化其政策纲领、宣传和扩大其时政影响、实现多方面目的的重要时机。借此要求人们对其态度和主张得以知晓和领会,并要求人们对社会时事做出与其意识形态相一致的言行与思想上的回应。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也不例外,它借此要求广大考生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关注教育时政,把握教育动态,并能对社会上各种教育言论和思潮、教育时事等做出合乎主流意识形态的判断、评价和行为。

教师是未来公民的培养者,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作为教育专业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对所从事工作领域的国家要求、政策纲领、职业群体主流价值观念和基本主张等有所了解与把握。这些方面的内容,往往是关系到国家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随时代的变化而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教育学课程中,这方面内容往往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育基本理论联系密切。因此,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学内容还需对当下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文件纲领、重要会议精神、政府教育言论等给予密切关注;要及时反映与体现国家教育的新政策、新主张,以及教育政纲和教育法律法规的修订与调整;对课程内容中某些相关的基本理论部分,如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的讲解与论证,要与国家现行或新颁教育政纲和法令制度紧密结合。以此加强未来教师对教育时政的关注和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并使其在观念和行为上做出回应。这也是未来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之一。

从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内容看,现行和新颁的我国重要教育政策纲领在考纲和试题中均有所体现。如在《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第一模块“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的“熟悉我国当前学制”“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等;自2012年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以来,几乎在历年试题中都出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内容。虽然比重不大,但作为试题内容的一部分,也不容忽视。

(六)具备开放性

这里所说的开放性是指,公共教育学教学内容不是固定不变、封闭的内容体系,而应是动态、灵活和融通的,以便适应可能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国考”的需要。

社会生活是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学中的某些理论、观点和实践原则等,可能因社会和时代的演变而作出修正与补充;教师资格制度与政策也可能随时间、地域、社会反响和教师市场供需等方面的变化而调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题型、结构、命题特征、测评理念等,也会因时、因地、因人的异同而更新。因此,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下的教育学教学内容虽依照于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本规定和要求,但其体系不应是也不可能是封闭的,永久不变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下的教育学教学更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教材,应在把握住教学根本的同时,还能根据教师教育的新发展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新需求,及时对教学内容作出适当调适。如充实和更新教育例证或教学案例,以及提供阅读材料等。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注意吸纳和积累教学资源,能够洞悉和把握方向,尤其是对所授课程的知识体系有足够的学理上的修养,并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潜心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把控灵活、收放自如、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教学要求。

注释:

① 这里需对公共教育学课程内容结构做一说明:自2011年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颁布以来,公共教育学课程体系逐渐发生解构,各高师院校纷纷依照《教师课标》中的“建议模块”,将原有的教育学体系加以分解,以“模块”的形式独立或加以重组设课,并赋以相应课程名称。如“教师职业规范与政策法规”“德育与班级管理”等。目前,各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内容与结构也不尽相同。本文中的公共教育学内容结构主要包括:教育学概述、教育概述、教育基本原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学生与教师。

[1] 冯加根.创新“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评理念 促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中国考试,2015(10).

[2] 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S].2011.

[3] 教育部考试中心.教师资格考试标准[S].2011.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Z].2011.

林冬梅(1971-),女,辽宁黑山人,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2017-06-13

G45;G64

A

(责任编辑:刘北芦)

猜你喜欢

考纲教师资格教育学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