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名师出高徒
——记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教师苗喜荣

2017-12-14何书勉

江苏教育 2017年60期
关键词:职教江苏省职业

何书勉

【个人档案】

苗喜荣,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数控铣床高级技师,国家高级考评员。先后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一等奖,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两课”评比加工制造类示范课(一等奖),全国“创新杯”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创新大赛一等奖,本人获伯乐奖。

职教名师出高徒
——记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教师苗喜荣

何书勉

浏览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大事记,就会发现里面一个名字“出镜率”极高:苗喜荣。这位机电信息系主任执教20年的成绩可谓辉煌,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系部建设,都卓有建树。她爽朗、干练,一谈起工作神采奕奕,浑身充满了干劲。

从零开始的创业者

1997年,苗喜荣从西安工业学院毕业,机缘巧合来到淮安,成为淮阴商业学校的教师。一进校,苗喜荣就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满腔热忱的她并不觉得累。当时学校还没有机电系,苗喜荣教计算机班,后来淮安市设立了经济开发区,引进了许多加工制造类企业,学校为了策应地方产业发展,决定创办机电系,于2004年成立了创建小组。

当时学校只有四位教师学的是机械加工相关专业,苗喜荣作为创建小组的负责人,带着其他三位教师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将机电系创建起来。过程当然辛苦,但她觉得“特别有奔头”:“在学校一直教计算机,慢慢淡忘了专业技能,没想到又有了重新发展专业的希望,大学里学到的钳工、车工知识,一瞬间都回到心头。”回忆往事,苗喜荣感慨不已。从调研考察、采购设备到招聘、培训教师,经过一年时间创办,机电系初具规模,开始招生。

“2004年距离我毕业已经有7年了,”苗喜荣必须要了解这7年间专业领域有哪些变化,“企业对加工制造类人才有怎样的需求?这对于整个专业的建设至关重要。”学校要购买设备,苗喜荣就跟同事赶赴山东,在鲁南机床厂住了一个月。正值冬天,天寒地冻,工厂里住宿条件非常简陋,环境这样艰苦,老师们却觉得大有收获。“那一趟是很有必要的,”苗喜荣说,“我们学习怎样使用、维护、保养设备,除此之外,也了解这样的大型加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将之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辛苦的付出获得了丰硕的回报,学校机电系第一年就招到将近400名学生。此后的十多年里,系部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期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十三五”规划刚刚启动,现代加工制造专业群就率先通过了省教育厅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验收。

紧跟时代的领路人

2010年,苗喜荣发现整个城市的车辆开始增加:“当时正是购买汽车的高峰期,我就想到人们买了汽车,肯定需要维修,系部也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就想开设一个新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萌生了这个想法后,苗喜荣就带着系部教师往4S店、汽车维修厂跑。“我们调研时的想法是:起步高一点,把专业办得好一点。”通过淮安市开发区领导引荐,他们联系到一个专门开展汽车教育的企业——上海华汽教育。当时正提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苗喜荣就带队到上海华汽考察,又到上海华汽跟南京合作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参观。“后来校领导拍板,与上海华汽合作办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人数从未少于300人,目前已是学校最大的专业。

2016年,密切关注淮安市“十三五”规划的苗喜荣得到一个消息: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落户淮安。“这是一家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苗喜荣兴奋地说,“现在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很支持,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苗喜荣邀请敏安公司负责人到学校来参观,双方几轮接洽后,于2017年5月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敏安公司将在淮安投资6个亿,未来人才需求空间很大,目前公司正在建厂房,我们及时跟进,配套培养人才,这样就不会耽误时间。”苗喜荣打算在今年6月邀请敏安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到学校开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前把企业文化植入到教学中间。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教人必须随时关注市场,苗喜荣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就跟居家过日子一样,要提前规划,不能等到开始煮饭了才发现没米没油。办专业也一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每个专业都有高潮也有低谷,要不断发现新的增长点,如果市场有什么新动向,我们就要立刻做出反应。”

桃李满园的耕耘者

苗喜荣坚信职校的孩子也能成才。“职校毕业的学生只能是操作工吗?”她摇头,果断地说,“当然不!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不光拥有技能,还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多年跟企业打交道的经验让苗喜荣对这一想法更加笃定:“企业对我们的学生很满意,就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不光技能出色,综合素养也很突出。”针对这一培养目标,机电系把专业技能课开足、开满,教师不仅教授课本上的内容,还会把合作企业的图纸也作为“教材”,让学生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文体修养。“我们的第二课堂,包括琴棋书画、体育运动,每周二、四下午是学生上选修课的时间,有30多门选修课供他们挑选,他们总能选到自己喜欢的。”苗喜荣说。

第二课堂里有个创新社团,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小发明。“学生萌生新想法,老师要及时发现、跟进,以此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苗喜荣记得2013年时,社团有个学生叫严田,觉得做孔加工时每次卸钻头很麻烦,就问她:“老师,这个钻头每次都要摇很多下才能卸下来,在学校可以慢慢摇,到了工厂里,效率就很重要了,能不能一下子把它卸下来呢?”“我一听,这是个启发他思考的好机会,就反问他:‘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他思索着说:‘能不能有个按钮,只要按一下,就能把钻头卸下来?’”于是,苗喜荣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跟严田一起试验,完成了创新发明“车床上快换钻头的工具”,这一作品斩获江苏省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八届国际发明展金奖,苗喜荣也因此荣获伯乐奖。

比起获奖,更令苗喜荣欣慰的是严田的变化。“原来他挺内向,说话总吞吞吐吐的,做完这个项目后,他很有成就感,整个人都自信起来;而且因为项目要参加答辩,也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1997年从教至今,苗喜荣桃李满天下,98级学生沈中明现在已是苏州吴江一所企业的董事长,企业资产上亿;学生陈巍现在已是两家公司的总经理;学生吴长松现任韦博国际英语淮安分校的负责人……这样的学生还有许多。“有时我会邀请他们回来开讲座,让在校学生知道,原来自己身边也有这么多优秀的人。”苗喜荣笑着说,“我要是给他们讲马云,那太遥不可及了,但一个身边人的故事,可以给他们很大鼓舞。”

不忘初心的好老师

在年轻教师眼里,苗喜荣就像大姐一样,给他们很多关怀。“90后”教师张文峰说:“苗主任很善于发掘我们身上的闪光点,会积极地推荐我们去上公开课、参加比赛,尽力为我们创造机会。我们参加技能大赛时,她总会抽空指导我们,需要一些设备、资源的时候,她也总会积极地帮我们准备。”2016年,张文峰参加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总觉得自己不行,老打退堂鼓,苗喜荣鼓励他继续,并请来两位老教师指导、帮助他。“最后我在比赛中拿到了奖,对我这个新人来说是很大的鼓舞。”张文峰感激地说。

苗喜荣不光指导、帮助同事上公开课、参赛,她自己在这方面也是成绩斐然,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其实我这些奖项基本都是在40岁之后拿到的,”苗喜荣说,“在此之前我经常担任比赛评委,参加比赛对我来说并不是必要的,但我想在系里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激励年轻教师去参赛,他们会觉得‘主任都去参赛了,那么我也要去’。而且,我自己参加比赛,有了切身经历,再来指导他们的时候,效果提升显著。”

20年来,苗喜荣虽然从事管理工作,但始终没有离开过课堂,因为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当个好老师,不负这个神圣的职业。“做系部建设当然很重要,但只有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才感到自己是老师,身为教师最满足的一刻就是讲课时,学生对你点头的那一刻。”

采访对话

记 者:职校学生有哪些特点?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哪些方面?

苗喜荣:我在课堂上跟学生讲理论,学生的参与度、配合度不是很高,但到了车间里让他们动手做,他们往往会给你一些惊喜,所以我很重视学生实践。有些孩子总是学不会,我就采取分层教学,但又不能让他们感觉到差别待遇。譬如教他们加工零件的时候,我就设置了三种难度的图纸,让学生自己来选,不管选择哪种图纸,只要能加工出来,老师都认可。对实在学得慢的孩子,就一遍一遍耐心地教,直到教会为止。学生学不进,老师就要想办法,总归会有办法的。

记 者:您对职教未来的发展怎么看?

苗喜荣:我对职教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其实“十二五”期间,我就感觉到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国家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级各类培训渠道很多,项目创建也不愁经费支持。“3+2”“3+4”等现代职教体系打通了上升渠道,让学生发现“原来职校学生也可以上大学”,切实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真正把发展职业教育落到了实处。

另眼看他

苗老师阳光、爽朗,总是以微笑面对生活,对任何问题都说“没问题”,布置任务给她,总能漂漂亮亮完成。压力越大,她越有干劲,甚至没有压力时,她也会自己给自己加压,督促自己进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优秀的职教人应有的素质。她积极向上,阳光乐观,而职业学校的孩子大多都是十五六岁,正在三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有这样的老师引导,有利于正确三观的塑成;面对挫折,她从不气馁,就如所有优秀的人一样,哪怕失败99次,第100次又能站起来,而孩子要有耐挫力,正需要这样的老师言传身教,让他们懂得如何面对挫折;她为人正派,从不抱怨,一直传递着正能量;她热爱学习,对待工作严谨、谦虚,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值得孩子们学习。职业学校的孩子综合素质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差距,尤其需要职教人带动他们、感染他们。有她这样的老师,是学校的福音。(淮阴商业学校校长 刘海弘)

苗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书本外的内容,对我们很有帮助,而且她讲课很风趣,一点也不枯燥,我们一听就懂。苗老师平时很关心我们,谁学习上有困难,她就会单独辅导,直到教懂为止。没有课的时候,她也会到我们班来看看,班上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她会立刻帮我们解决。(淮阴商业学校学生 孙 艳)

G715

D

1005-6009(2017)60-0037-03

猜你喜欢

职教江苏省职业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职业写作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