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之美: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2017-12-14周如俊
周如俊
技艺之美: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周如俊
“中国制造”呼唤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倡导教师忠于职业操守、熟谙操作规范、具备精湛技能。从分析职校教师“技艺之美”的内涵着手,诠释其技艺精进的意义所在,归纳出职校教师技艺纯熟的实施路径。
职校教师;技艺之美;工匠精神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高尚、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成为当下的热词。这自然引发了职教人的自我追问:“工匠精神”可以具体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什么方面?职校教师专业技艺精进的意义在哪里?职校教师如何在追求技艺纯熟的道路上不改初心?
一、“技艺之美”的内涵生成
当前,“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战略将工匠精神培养提升为国家意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硬的技能、精湛的技艺是创业之本,而技能、技艺又源自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1]这是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需要,也是时代对弘扬工匠精神的新呼唤。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本质是指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内在行为的展现(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等方面)。“工匠精神的目标是对产品精雕细琢,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完美、极致,打造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创造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2]联想到职业教育工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即是我们教师的“产品”,技能教学水平即是我们教师的“工艺”,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教师也需要自我培养“工匠精神”。
笔者认为,职教教师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技艺之美”的内涵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如表1所示。
(二)“技艺之美”的内涵。从美学角度诠释“技艺之美”的内涵,就是“职业教育工匠”=“匠艺”(技艺精、善教导)+“匠心”(熟生巧、善创新)+“匠志”(不屈难、乐为之)+“匠德”(为学生、可舍己)。所谓“匠者”,即师者,“身怀精技之师也”;所谓“匠艺”,即师艺,“精雕细琢,巧夺天工”;所谓“匠心”,即师心,“灵巧独运,创设万物”;所谓“匠志”,即师志,“毅坚不屈,乐以为之”;所谓“匠德”,即师德,“怀普世之志,亘古为人颂”。
表1 “工匠精神”视角下职校教师“技艺之美”的内涵诠释
二、技艺精进的意义所在
“技艺之美”,体现为职校教师将“工匠精神”化为一种职业素养,树立耐心和专注的坚守精神,坚持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技能(知识)当成教师人生事业的最大乐趣,做到孜孜以求;不管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过程何等艰苦、冗杂和繁重,都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急躁、简单与偏见,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都带着理智的价值评价与情感体验,始终坚持技艺精进的工匠精神。
(一)使命担当的需要。“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推进智能制造,急需大批技艺精湛,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注耐心精神的技术技能型工匠。承担培养和造就技术技能型人才任务的职校教师的技艺之美,表现在他们在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时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投入,以一丝不苟的严谨认真态度来付出,永远走在知识与技术供给的最前沿,把行业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带给学生,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职业追求,追求职业技能极致化,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产业需要的智慧型匠人,为“中国制造”提供人力支撑,增添新的活力。
(二)内涵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将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职校教师的技艺之美,表现在无论外界或自身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敬业乐教的精神、眷顾执着的情怀从不动摇,始终坚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突出学生耐心专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全情投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技艺精进的工匠精神。
(三)专业成长的需要。职校教师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是个体自主专业化发展的内动力。其技艺之美,表现在他们“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始终秉持严谨和负责的敬业精神,不忘初心,执着极致,穷尽一生磨炼技能(学技术),成为“仁师”;专心致志,形成对职业的专注、敬重和热爱,自我驱动使得专业技术(技能)愈发深厚,成为“业师”;执着、坚守于坚韧专注的职业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创造性精神,不断追求自身发展,在教育学生所需的技术、工艺方面勇于创新,追求无止境,成为“匠师”。
(四)学生成才的需要。当前的时代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既要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执着追求的品质,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而成,而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过长时间积累、渗透而逐渐养成。职校教师的技艺之美,表现在他们始终把技艺精进的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培育对专业的热爱敬畏,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职业习惯与良好的“工匠”作风,从而引导学生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技艺纯熟的实施路径
“一念执着”,“一生坚守”,是职校教师技艺纯熟的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深沉的热爱,更是许多职校教师追求的职业素养的核心,也是匠人精神的精髓所在。
(一)“自然层次”的实施路径。所谓“自然层次”,即职校教师扮演好自身岗位角色、掌握技艺应有水平须具备的基本精神要求,也是教师永恒坚守、业精于勤的基本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要具备的四个要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也即古人所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基本谋事与成事态度。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为师”态度,与耐心、专注、坚持、专业、严谨、敬业等优秀品质关联,也是教师长久历练、勤奋劳作、技艺精进的过程。表现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坚持把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技艺精进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道德层次”的实施路径。所谓“道德层次”,即职校教师敬畏自己的职业,并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具体工作的基本精神姿态。要想技艺纯熟,教师除了具备对职业耐心的坚持和长期的专注以外,还应对自身承担的工作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怀着工匠之心开展工作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技艺精进。在这个背景下培养的产品(作品)——学生,自然会融入创作者——教师“工匠精神”的人格魅力。
(三)“审美层次”的实施路径。所谓“审美层次”,即职校教师的技艺精进成为一种艺术化创造、生命激情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自觉审美活动,是教师工匠精神视角下的脱俗性兴致与自我满足,也是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觉投入、全情参与、自由创造,最终使其工作与生活自然走向极致、圆满。[3]体验到技艺之美的职校教师,他们能感受到教书育人工作本身就是乐趣,也是生活,表现为教师自觉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及时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新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1]佚名.职教工作需要“工匠精神”[EB/OL].(2016-07-25).http://www.bh.gov.cn/html/RSJ/XWZX21868/2016-07-25/Detail_906753.htm.
[2]佚名.工匠精神[EB/OL].(2017-01-10).https://wenku.baidu.com/view/bdf8646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e.html.
[3]曹峰.理解工匠精神需要把握好三个层次[N].中山日报,2016-08-08(F02).
G712
A
1005-6009(2017)60-0009-03
周如俊,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连云港,222500)副校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离线编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