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仰韶时期古代人类颌骨骨髓炎1例
2017-12-14周亚威顾万发韩国河
周亚威 顾万发 韩国河
1.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2.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 450001
中国仰韶时期古代人类颌骨骨髓炎1例
周亚威1顾万发2韩国河1
1.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2.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 450001
本文报道了在古代人类骨骼标本中出现的颌骨骨髓炎1例,以探索史前人类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情况和口腔健康。
颌骨; 骨髓炎; 古代; 牙齿
颌骨骨髓炎( jaw osteomyelitis)是因颌骨受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累及范围常包括骨膜、骨皮质以及骨髓组织。颌骨骨髓炎分为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婴幼儿骨髓炎以及放射性骨髓炎,临床上以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多见[1]。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主要有3种途径,即牙源性、损伤性及血源性。本文报道在古代人类骨骼标本中出现的颌骨骨髓炎1例,以了解史前人类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情况和口腔健康。
1 病例报告
个体编号为2015XKWM42,出土于河南省郑州汪沟村,遗址位于荥阳市城区北2公里之城关乡汪沟南约500 m的岗地上。南临索河支流故道,西距原荥广公路0.1 km。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4°48.821′,东经113°23.786′。2013年4—8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科学大道西延(汪沟村南段)项目工程,对工程范围内所占压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区分布于遗址西南部,排列有序,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葬葬式均为仰身直肢,头多向西,多数墓葬无随葬品。发掘者认为汪沟遗址出土器物、墓葬葬式与郑州地区已经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存类似,初步判定遗址年代与仰韶文化中晚期相当,仰韶文化的绝对年代距今约7 000年至5 000年,持续时长2 000年左右。
2015XKWM42个体骨骼保存情况较差,颅骨破碎、可辨识的颅骨部分有额骨、顶骨、颞骨、枕骨、颧骨、上颌骨和下颌骨。躯干骨和上下肢骨保存差,仅存部分肱骨、桡骨、锁骨、股骨、根骨和椎骨。额颞缝、枕颞缝、额顶缝和枕顶缝在愈合中,其他可辨识体骨骨骺端已完全愈合,上下颌骨恒齿已完全萌出,判定该个体为一成年。由于缺少耻骨联合面、耳状关节面和牙齿磨耗等参照,无法判别其准确的年龄段。性别不详。
2015XKWM42左侧下颌体第二前磨牙至第三磨牙牙槽骨被侵蚀。下颌体顶面观显示,左侧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牙槽骨上已形成骨性窦腔,窦腔开口处最大径约350 mm,开口至底部深约279 mm。靠近颊侧牙槽骨有一窦道形成,窦道位置在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处,开口呈不规则椭圆形,最大径195 mm,窦道上方残留的牙槽骨有增生迹象。靠近舌侧近第二前磨牙处亦有一窦道形成,开口处近圆形,直径95~98 mm。底面观显示受累下颌体向两端膨出,最大宽处约287 mm,与右侧下颌体最大宽155 mm差别显著。在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处,发现有窦道2处。窦道周围骨组织显示,病灶应是从牙槽骨逐渐向外扩散。下颌体左侧颊面观显示,受累下颌体下缘向上萎缩,第二前磨牙到第三磨牙(PM2-M3)颊侧牙槽骨塌陷,最深处约125 mm。下颌体冠突向前变形,髁突与冠突间切迹变得更平滑,髁突较右侧略小。病灶的中心位置应该在第一磨牙牙槽骨后侧底部,不见周围软组织侵入颌骨表面的迹象(图1)。
图1 2015XKWM42下颌骨图像Fig 1 Mandible images of 2015XKWM42
2 讨论
古病理学(paleopathology)是将现代病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古代生物遗存生前所患疾病的研究当中,在现代病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较为独特的研究内容,在关注疾病演化历史过程的同时,还重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2]。从世界范围来看,古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考古遗址所收集的人体骨骼标本,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最近的200多年前,从最初对人体秘密的探索研究发展成为具有医学性质的交叉综合类学科。中国的古病理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学界逐渐从对单一病理的观察和诊断,转向对特定区域内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估和研究。其中,关于古代人类口腔疾病的研究成果颇多,龋齿、牙周病、根尖脓肿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生业模式人群中的差异显著[3]。
一般认为,颌骨骨髓炎是指颌骨的炎症性病变,在病因学上包括了牙源性感染、创伤、手术、放疗、肿瘤、种植义齿修复和双磷酸盐药物的应用等[4]。牙源性感染是颌骨骨髓炎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抗菌药物应用和口腔医学保健技术的提高,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牙源性骨髓炎发病率明显偏低。本文对汪沟遗址出土的1例颌骨骨髓炎的研究,在古人类口腔疾病研究领域尚属首例报道。从颌骨病灶部分观察,初步判定该个体应属于牙源性的骨髓炎症。该病例的报道有助于现代口腔医学研究追溯颌骨骨髓炎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历史,同时也为了解古人类在农业经济模式下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 陈伟良, 任材年, 陈光晔, 等. 颌骨骨髓炎的临床分类分期与治疗[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5, 11(1):32-34.Chen WL, Ren CN, Chen GY, et al. Jaws osteomyelitis of th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by stages[J]. J Clin Oral Med, 1995, 11(1):32-34.
[2] 李法军. 河北阳原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骨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145.Li FJ. Human bone research of the Neolithic Age in Yangyuan Jiang of Hebei province[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7:145.
[3] 刘武, 张全超, 吴秀杰, 等. 新疆及内蒙古地区青铜-铁器时代居民牙齿磨耗及健康状况的分析[J]. 人类学学报, 2005, 24(1):32-49.Liu W, Zhang QC, Wu XJ, et al. The tooth wear and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Bronze-Iron Age’s populations in Xinjiang and Inner Mongolia[J]. Acta Anthropol Sinica, 2005, 24(1):32-49.
[4] Lew DP, Waldvogel FA. Osteomyelitis[J]. Lancet, 2004, 364(9431):369-379.
Ancient human jaw osteomyelitis in Chinese Yangshao period: a case report
Zhou Yawei1, Gu Wanfa2, Han Guohe1.
(1. History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2. Zhengzhou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Zhengzhou 450001, China)Supported by: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11amp;ZD182, 14BKG001);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2015M572113); Henan Postdoctoral Research Fund (2014019). Correspondence: Zhou Yawei, E-mail: zhouyawei469@163.com.
This article reported jaw osteomyelitis in ancient human bone specimens, helping us to understand the emergence of ancient human jaw osteomyelitis and other oral health conditions.
jaw; osteomyelitis; ancient; tooth
R 782.3+2
B
10.7518/hxkq.2017.06.019
2017-01-08;
2017-10-1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amp;ZD182,14BKG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72113);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基金(20-14019)
周亚威,讲师,博士,E-mail:zhouyawei469@163.com[通信作者] 周亚威,讲师,博士,E-mail:zhouyawei469@163.com
(本文编辑 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