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控制种猪场内选育的关键点

2017-12-14谢水华

养猪 2017年6期
关键词:产仔数菌素公猪

谢水华

(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 广州 510500)

如何控制种猪场内选育的关键点

谢水华

(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 广州 510500)

猪育种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组织实施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育种目标的确定、育种群的构建、选配计划的制定、性能测定的组织、遗传评估模型的选择到种猪的选留淘汰都是场内选育的关键环节。

1 育种目标的确定

育种目标的确定需要对猪群基础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要弄清楚哪个性状是影响猪群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性状,猪场的短板在哪里,生长速度慢,还是产仔数低,还是猪肉品质需要提升,这样有针对性的制定育种目标,进行3~5年的选育。在丹麦,母系猪育种目标性状主要有饲料转化率(42%)、5日龄活仔数(27%)、30~100 kg日增重(11%)、瘦肉率(7%)等,父系猪育种目标性状主要有饲料转化率(54%)、30~100 kg日增重(20%)、瘦肉率(17%)等。在我国,经过多年的选育,瘦肉型种猪生长速度、活体背膘厚、总产仔数等性状已经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作为猪育种工作者,应该考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饲料转化率、猪肉品质、母猪生产效率等经济性状的改良上。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重要的经济性状,前提是该性状是可以度量的,如笼统的抗病能力性状就有点模糊,选育难度较大。

2 核心群的构建

核心群的构建大家经常会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品系的选择问题,如美系、加系、法系、丹系、台系等;二是母猪的胎龄结构问题。在品系的选择方面种猪企业需要结合自己的市场定位,避免在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竞争。现在国内主流的品系应属美系,其最大的特点是适应性强、耐粗饲、体格粗壮、生长速度快等;加系种猪与美系种猪差异不大,但比美系种猪繁殖力要好;法系种猪体格高大,身体长,且产仔数较高;丹系种猪以卓越的繁殖性能闻名;台系种猪在屠宰性能方面更适应大陆吃生鲜肉的习惯,台系三元杂的瘦肉率高、赘肉少、背膘薄,肉色更符合家庭主妇的心意。在群体胎龄结构方面,种猪企业要注意把握主动淘汰和被动淘汰,被动淘汰是种猪已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价值执行的淘汰动作,主动淘汰是种猪个体性能低下(繁殖指数偏低)或世代间隔太长(5胎以上)执行的淘汰动作。

由表1可见,2~5胎母猪的繁殖性能最好,6胎以后产仔数开始下降,9胎以后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将5胎以后的核心群母猪转入扩繁群,将8胎以后的母猪直接淘汰出群。然而,每个场的数据不同,要想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我们建议种猪企业用自己猪场的数据做一次胎龄结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分析,用来建立种母猪的淘汰标准。

表1 不同胎龄结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 选配计划的制定

选配计划的制定是一个优配优、良配良的过程,在这里有两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是同质选配的控制;二是选配计划的监督执行。选配计划的目的是依据育种目标(可以是某个性状、父系或母系指数),在控制近交系数不超过0.062 5的前提下,预测产生最佳后裔个体的可能性。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血统均匀配种、公猪均匀配种(每周不超过3窝)、公猪总的配种窝数(不超过50窝,优秀种公猪可以适当提高配种数量,但同一头公猪与同一头母猪最多配2次)等。因此,要做好同质选配需要一些技巧,我们可以将群体中种公猪、种母猪按照繁殖指数(后备猪按照父系或者母系)的高低分为特级(SPI≥150)、一级(150>SPI≥120)、二级(120>SPI≥100)、三级(100>SPI≥80),然后尽可能提高特级公猪与特级母猪、一级公猪与一级母猪的配种比例,用来产生更多优秀的后代。其次,为了保证每次选配计划都能顺利执行,我们可以采用长效精液稀释粉,确保17℃冰箱始终备有每头公猪的一份(2瓶)精液。

然而,再好的选配计划如果执行不到位,都是白费。

由表2可见,如果选配计划不去监督是否执行了,配种员可能很不愿意为自己添加麻烦,在配种的时候去找到相应的公猪精液配种,而是随机,偶尔看到了就配,因此选配计划执行率只有34%。当开始有人监督后,选配计划的执行马上提高到84%。当监督成为常态后,配种计划执行率可达95%。

表2 有无监督的条件下选配计划执行情况

4 窝选的实施

从育种的角度来说,全群测定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考虑到育种的成本,我们必须在早期进行初选,淘汰部分性能低下的种猪,窝选部分参加后期的测定。窝选的注意事项:1)现场的窝选操作选择的时期应该在断奶前,等转到保育舍后不同窝猪只混群,需要逐头核对窝号,窝选效率较低;2)窝选的原则是同窝有遗传缺陷的整窝不选,耳牌只打窝号,不打个体号,血缘紧缺的公猪后代全部留种,其他的每窝选择个体较大的1公2母或者2公2母进入测定;3)窝选参加测定的猪只应集中饲养在猪舍进风口位置,在栏位上挂上指示牌,避免窝选猪在终测前被销售掉。

由表3可见,在没有经过窝选的情况下,1 479窝种猪中,有的窝1头都没有测定,有的几乎一窝全部参加了测定,测定头数分配十分不均,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最后经过统计发现符合1公2母测定标准的只有651窝,占44.02%。

表3 不窝选的情况下种猪测定窝分布情况

5 性能测定的组织

性能测定是育种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与我们的高考一样,是评价“猪状元”的重要指标。场内测定的指标理论上要来源于育种目标中的性状,我们经常提到的测定指标有生长性能指标(达100 kg体重日龄、胴体瘦肉率、饲料转化率、体型外貌)、繁殖性能指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产畸形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屠体性能指标(胴体性能、肉质风味)、经济效益指标(利用年限、产仔间隔)等。场内育种推荐测定的指标有终测体重、终测背膘、产仔数据等,用到的仪器设备主要有体重秤、B超测膘仪。在性能测定方面希望大家把握以下三方面问题:1)测定要有计划性,最好是每周测定一次,如果测定数量确实过多的话,一周可以安排2次;2)性能测定要及时,终测体重宜控制在95~105 kg之间,体重过大或者偏小不利于数据的校正;3)测定设备不一定要求高大上,考虑到B超价格昂贵,笔者认为在选择仪器类型上不要过于苛求,可以通过规范操作方法来提高背膘厚测量的准确性。在育种的过程中,我们提倡坚持不断的测定,育种数据的积累可以大幅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从而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

6 种猪的选留淘汰

种猪选留一般一个月执行一次,选留的依据可以是父系指数(父系猪)、母系指数(母系猪),也可以是某个性状的EBV(估计育种值)。在种猪选留时留种率不能太高,如果想取得比较好的遗传进展,母猪的留种率应该在20%~25%,公猪在3%以下,选择差不能为负数。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表型选择,从我国最早的“伯乐相马”算起,已有2 600多年,由于使用方便,不需要特别的仪器和计算,现在仍被广泛使用。外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生产性能高低,但毕竟是一种“见好就留”的表型选择,没有涉及遗传基础,因此遗传进展较慢。

由表4可见,依据外貌留种是可以有遗传进展的,但指数选择遗传进展更快,如果仅凭外貌进行留种,公猪比母猪的效果要好一点。

表4 外貌留种和指数留种的性能差异比较

7 选择指数的调整

育种软件在进行遗传评估时都会给出指数,在2014年前,我国一直借用美国NSR、加拿大CCSI的父系指数和母系指数的加权值。在2014年起,国家生猪遗传改良专家组对我国的种猪选择指数进行了调整,在父系种猪中将日龄和背膘的相对重要性分别调整为70%和30%;在母系指数中将日龄、背膘和产仔数的相对重要性分别调整为30%、10%和60%,以加快日龄和产仔数的遗传进展。选择指数是有群体特异性的,不同生产水平、不同市场价格、不同场、不同品系、不同育种目标选择指数应该是不同的。在现场育种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选择与自己选育目标接近的选择指数,也可以根据性状的个体育种值自己制定指数。美系、加系、法系、丹系、台系应该有不同的选育重点,如果用美系猪的选择指数来选择丹系种猪,势必会降低其繁殖性能,国外育种成功的关键一环就是能够根据生产性能、选育目标、市场需求等适时调整选择指数。

8 小结

从2006年农业部948重大专项“猪遗传评估技术的引进与中国优秀种猪核心群繁育体系的持续发展”的启动,到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实施,我国种猪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工作得到持续稳步的推进,猪育种技术也逐渐成熟,但是在我们实际选育操作过程中受生产、销售、管理的干扰因素太多,希望育种企业高度重视,坚持持续选育,提高种猪生产性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改变我国优良种猪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

中国养殖场或成“超级细菌”源头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9日报道】研究人员表示,对有“最后防线”抗生素之称的黏菌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可能正经由中国的禽类养殖场感染人类,让人更加担心开发新型药物的时间已不够用。

2015年,在中国发现了携带对黏菌素具有耐药性的基因“mcr-1”的细菌,引发了对于未来人类健康的担忧。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去年表示,如果不采取行动推动新型抗生素开发,同时保住数量越来越少的仍有疗效的抗生素,医学有“回到黑暗时代的风险”。

自从携带mcr-1基因的细菌在那些把黏菌素作为促生长剂而广泛使用的养殖场的动物身上被发现以来,包括美国、德国、西班牙、泰国和越南在内的30多个国家也发现了这种细菌。去年,美国一名病人被查实感染了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杆菌。

黏菌素是1959年开发出来投入临床使用的。由于有伤肾等副作用,医生很少给人类患者使用黏菌素。因为细菌对更常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所升高,引起医疗专业人员的警觉,所以黏菌素突然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

根据英国《柳叶刀》周刊上月刊登的一篇论文,在中国两座大城市医院内的患者身上发现了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杆菌。研究人员表示,出现耐药菌株的几率约为1%。论文作者之一、英国加的夫大学教授蒂姆·沃尔什称:“mcr-1的出现预示着最后一组抗生素的防线失守了。”

根据英国《自然·微生物学》月刊本周发表的另一篇论文,同一研究团队发现,在中国禽类养殖场里,苍蝇身上出现携带对黏菌素有耐药性基因的细菌的几率极高,这表明,昆虫可能会传播耐药性基因。

“住在养殖场附近的人,携带该基因的几率更高,”论文作者之一、中国农业大学的沈建忠说,“这是个值得关注的结果。苍蝇和候鸟很可能是重要的传播载体。耐药基因可以通过环境、通过动物的食物链传播,最终传给人类。”

沈建忠说:“这发出了警告,在动物饲养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节制地使用抗生素,并确保设施是干净的,以切断传播链条。”

研究人员在苍蝇和中国市场上待售禽类身上发现的某些细菌,携带了对黏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的基因,这增加了出现对几种“最后防线”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的可能性。

中国浙江大学的俞云松是上月发表在《柳叶刀》上的另一篇研究论文的合作者。该论文发现,中国28家医院的样本中出现了mcr-1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但论文称:“若要说对所有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很快将出现,还为时过早。”

在养殖场中发现对黏菌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之后,中国的对策是从去年开始禁止把黏菌素作为动物促生长剂。但中国并未限制使用它来治疗患病动物,而中国的医院计划从今年开始使用黏菌素治疗人类患者。俞云松博士表示,抑制中国医院开过量抗生素的努力,正开始见效。中国的医院依靠卖药获取收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黏菌素生产国,北方的河北省拥有全球最大黏菌素工厂,每年产能达1万吨,产品用于国内使用并对外出口。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禁令,英国《金融时报》仍发现中国有几家网站在出售农用黏菌素。

(转自 参考消息[N],2017-02-11)

S828

A

1002-1957(2017)06-0068-03

2017-09-20

谢水华(1984-),男,湖南衡南人,高级畜牧师,博士,主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E-mail:120969681@qq.com

(编辑:郭玉翠)

猜你喜欢

产仔数菌素公猪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通过第1胎母猪的活产仔数预测母猪的生产性能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