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校园里学生的“作秀”行为
2017-12-13李秋璇
李秋璇
摘 要:近年来,校园受到社会上各种表现思潮的影响,上演了一幕幕各种各样的吸引人眼球的行为,对于这些看法人们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可以理解,有些人认为“值得提倡”,也有些人认为是“作秀”的行为,应该予以制止。
关键词:作秀 求婚潮 行为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1-0-01
“作秀”是一个近年来出现频率很高的词。与“率性而为”相比,“作秀”是指有意为之或刻意为之,有包装、表演、矫情的成分。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作秀”这个词批评别人,有些人在媒体上出现,说了几句颇感人的话,会被认为“作秀”;某某公司的老总为某些弱势群体捐款,上台说几句有人道主义关怀的话,也会被认为是作秀;再还有一些人经常参与一些签名或者宣言,也会被人认为是作秀。作为人群中很重要的群体大学生被认为是素质比较高的一个群体,那么他们在校园里面是否存在作秀的行为呢?作为大学辅导员的我想从中做一番研究。
一、“作秀”一词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第288次印刷)的解释是“①表演,演出;②指为了销售、竞选等等而进行的展览、宣传活动。”秀,是英文“show”的音译,是“显示,表现”的意思。作秀者,其用意是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独到之处,是想引起众人的注意,世人的瞩目。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提高,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创新意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步入一个心理转型期。
1.思维能力
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迎来了个体发展的一个高峰。大学生的校园环境和社会以及大学生的期望同中学生有很大差别,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其思维能力、思维目标与中学生均有很大差别。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合理性和灵活性的显著增强,需要增加协作性的培养。
2.自我意识
大学生在个体上步入成年,对未来充满诸多理想和幻想,对现实具有很强的改造欲望,自我意识较强。这种自我意识体现在,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和与同性以及异性朋友的交往中,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是人格的核心。具有正确自我意识的人,能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机地统一起来。大学生积极自我观的培养是大学生活一个必不可少的命题,恰当地认同他人,积极地面对和接受现实, 成为大学生协作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
3.创新意识
处于大学阶段,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社会和专业知识。因此,该阶段是人生求知欲、创造和创新意识比较强烈,具备一定创造和创新能力的阶段。在现代网络环境和信息渠道下,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勇于接受挑战,创造和创新意识在人生中达到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
4.心理转型期
大学阶段是步入成年的阶段,学习、求职、恋爱等综合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从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为成年人心理是该阶段大学生的特点,被认为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可能会不时出现心理盲区,而盲区的出现与消失,是一个大学生心理趋向成熟的表现。
三、校园现象是否属于“作秀”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案例:近年来大学校园里有一个很惹人眼球的现象就是回顾近些年来的校园求婚事件,有着愈演愈热的趋势。例如今年5月17日,广州大学城某大学的宿舍楼惊现超大尺幅求婚广告,横幅上直言:“再美的文字赞美我对你的爱都是苍白的,520民政局見”。据悉,求婚横幅是该校大三男生对其大四师姐的内心表白,最终结局是被拒绝,又如某知名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当事女生在礼台与亲朋好友合影留念时,突遭同班男同学的求婚。男生单膝跪下,手捧玫瑰戒指,一番深情的表白让当事女生情不自禁地流泪,表示接受。当天在场的校领导、学生们也为之感动,纷纷鼓掌为他们祝福。更有甚者,一些思想较为前卫的学生,在毕业季时集体发起向单身老师求婚的活动。大学生们似乎对这种浪漫的表达形式,有着特别的憧憬。该大学生此做法也在校园里引起争议。有人赞赏其勇气可嘉,有人却称这只是一场带有“炒作”成分的“作秀“。
客观地说我们应该这样来看大学校园中所谓的大学求婚潮,或许只能说只是属于少数人的狂欢。大学生们追求浪漫,不喜欢被一些条条框框束缚的心情可以理解,因为在大学阶段,大学生逐渐开始形成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看法,不同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思想已经较为成熟,并且进入大学后,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也有一定的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大部分做出这样行为的学生是对于自己心仪的对象表达自己的爱意,他们并不是可以在“作秀”。两者最后并没有进入的婚姻的殿堂,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特别是女生,女生由于没有注意保护好自己,造成未来的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案例:据《辽沈晚报》报道:2007年05月20日中午12时许,在沈阳师范大学校园内,一名男生高辉(化名)在校园内裸体表演行为艺术,一下子轰动了全校。
大学生就是大学生,把这种“自杀和裸体”,称为“行为艺术”!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完全是“作秀”的行为。行为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小分支,我想能称得上艺术的,至少有创作动机吧,艺术形式要有“审美”这个基本原素吧?我们通过分析大学校园里的所谓的行为艺术可以发现,其实大都与艺术扯不上什么关系,只不过想借用艺术这个羊头来表现自己对艺术的无知,折射现代大学生内心深处日益严重的心理危机。
第一个最严重的心理危机应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观。现在大学生大都九十年代后的温室花朵,父母的溺爱,培养了他们的自私脆弱的性格和自我为中心的处世方式,当他们离开父母独自在一个大集体中生存时,其性格上的劣根就暴露出来了,必然造成了人际关系紧张,和情感的挫败,自我的性格,无法帮助他们进行“换位思考”于是极端的做法就出现了,杀人,或者自杀,再或者用骇人听闻的荒诞的行为裸奔。
第二个产生心理危机的当是:大学生们面对社会高速发展,产生严重的心理挫败感。由于教育体制化,做不到与市场人才的对接,所谓的公办大学由于国家“养着”,不思进取,大都大学课程设置落后,我记得我当时在大学学习WPS编辑软件和DOS系统时,而社会市场上早就运用WORD和WINDOWS多窗口操作系统了,太多空洞无用的课程设根本就无法适用于社会需求,四年至少有三年都在浪费青春,毕业了,一去应聘:没经验,知识不是落后很多年,就是大无而当。毕业即失业。
结束语
针对以上的案例要求我们高校的辅导员要从心理角度去认识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