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独立学院船舶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7-12-13张连丽
张连丽
摘 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结合以往船舶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双创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改革,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船舶结构力学 独立学院 双创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1-0-01
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高校积极开展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改革。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是由天津大学与天津市仁爱集团合作创办的独立学院,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基础建设行业最重要的专业之一,而船舶结构力学又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影响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培养质量。
笔者结合几年来对教学经历的思考与总结,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例,选择船舶结构力学课程作为改革对象,以培养双创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存在的问题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船舶结构力学课程为80学时,具有内容多、理论性强、方法技巧要求高等特点,加之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底子薄、基础差,故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先修课程基础差。不少学生先修课程如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等学习不够努力,成绩较低,导致感觉船舶结构力学难度大,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
2.课程教学内容繁杂。船舶结构力学课程涵盖的知识较多,加之独立学院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较重。
3.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以板书为主,虽然理论推演和求解过程详尽,但无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且相对枯燥,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4.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学中大部分例题的计算简图和载荷都是预先给定的,导致学生对所计算结构的工程背景不清,无法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5.考核方式单一。以往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比重较大,学生习惯于临时抱佛脚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成绩较片面,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评。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以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为目标,通过精简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考核体系,实现由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在强化学生对力学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精简教学内容
笔者对船舶结构力学理论知识进行拆分,提炼重点,精简内容,合理划分归类,完善知识系统。将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提炼为“三大理论、四种方法、五类结构”:三大理论即弯曲理论、扭转理论、稳定性理论;四种方法即初参数法、力法、位移法、能量法;五类结构即单跨梁、连续梁、刚架、板架和矩形薄板。
此外,深入了解船舶结构力学与先修课程知识点的相关性,对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在进行讲解时要求学生带先修课程教材并自行查找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加深对本部分结构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丰富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参与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终达成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且具备一定双创能力的教学目的。
2.1案例教学(从实践中来)
为了解决学生工程背景不清,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模式,以工程实例作为讲解的命题,通过力学理论方法进行工程问题的分析求解,并对结果进行研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力法章节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讲解力法的基本概念、原理,根据原理求解各类习题,举一反三,反复演练,学生虽然记住了求解方法,却无法与工程实际相联系。本次改革在介绍力法基本概念前,先引入工程案例并提出设问,如载荷如何确定、边界条件如何、简化后的力学模型是什么、如何求解等,通过带动学生思考、讨论,建立对应的结构力学模型并提出求解方案,从而引申出力法的基本概念及求解步骤,并将其应用于其他力学模型中。
2.2讨论式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加讨论式教学环节。通过集体交流或师生之间的交流,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自学式讨论,即提前布置自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课下交流或查询资料得出结论或疑问,教师在后续课堂中进行提问、质疑、答疑,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
第二,启发式讨论,即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先不要急于告知结论,而是带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比较式讨论。对于重要原理、方程、易混淆的概念等,在课堂上进行比较讨论,如力法与位移法求解原理有何不同,刚架结构与板架结构的受力特征异同之处,哪种结构适合采用力法,哪种结构适合位移法等,通过比较巩固已学知识并澄清模糊的概念。
2.3加强实践训练(到实践中去)
课程教学改革布置了实践大作业,题目来源于实际工程,分别对不同类型船舶各构件进行力学模型建立与求解,并制作船体分段模型,了解载荷的传递特性。该实践环节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合理分工、合作完成,最终提交计算报告及结构模型,根据每组现场答辩及上交的材料给出成绩。
通过大作业的布置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3.完善考核体系
改革后船舶结构力学课程的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仍是重要的考核方式,但比重下调为50%;平时课堂表现、课下作业完成情况及阶段性测验占30%;实践环节占20%,包括现场答辩成绩和提交的報告成绩,综合考查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现场答辩成绩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分,从而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三、总结
船舶结构力学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显著,并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国家及学校关于双创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也为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