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高校体育教师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2017-12-13李显高子岩
李显 高子岩
摘 要:研究目的:探讨高校体育教师如何体现和传递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结果和结论:高校体育教师应从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品德、健康的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充分体现和传递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5.006
在高校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除了作为一个运动技能的传授者、一个运动知识的灌输者、一个体育文化的传播者,还应该是一个顽强意志品质的体现者,一个良好品德的传递者,以及一个健康体魄和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者。一名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当从传递体育人顽强的意志品质入手,以体现高校体育教师良好品德为突破,以为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体魄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标,充分地体现和传递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1 体现和传递顽强的意志品质
相对于其他科目教师,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最应该给大学生独特的馈赠,这份礼物也将给即将踏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人成就辉煌业绩的基石。而反观当下的众多大学毕业生,不管是在意志力方面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存在极大的欠缺,而这方面的缺失直接导致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缺乏社会竞争力。而高校体育教师恰恰具备常人不及的韧性和耐力,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在高效课堂上体育教师应当将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坚韧持久,不言放弃;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等良好意志品质体现和传递给学生。
1.1 不畏艰辛,迎难而上
当代大学生人群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消极情绪,这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就是畏难情绪。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学生在课堂课下抱怨这个太难那个太难,有些大学生甚至在还没有尝试的情况下就因为怕苦怕难而选择逃避。这种情绪和行为将会给一个人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大大削减一个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更有可能使一个人产生懦弱和自卑心理,因此,必须予以正确的指导和规避。一名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大学课堂,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勇气,让学生充分获得成功体验,让学生懂得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面对那些看似艰难的事情,更应该鼓起勇气面对,迎难而上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这种品质。比如,在体育课堂中设置一些素质拓展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都可以轻松完成。这种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品质。
1.2 坚韧持久,不言放弃
高校体育教师大都是从事过专业或者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出身,运动训练最核心的环节就在于持之以恒,不言放弃。而今,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使得很多大学生欠缺持之以恒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而这种缺失,恰恰是大学生通向成功成才之路的最大障碍。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大学体育课堂的作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不言放弃的意志品质。在体育课堂中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项任务的达成,都需要经历一番磨难。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3 拼搏进取,自强不息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必须具备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学阶段是培养这种精神的关键时期,而高校课堂中最能深刻体现和培养这种品质的课堂就是体育课。美国华尔街日报曾经报道:在当前美国各大金融公司的管理层,几乎所有的高级管理者都具备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突出的运动水平。这些成功人士在大学阶段都曾出色地完成多个体育科目的课程。在运动界有句广为流传的话:记录永远只是用来被打破的。它体现了体育人对运动水平不懈的追求,也展现出体育人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高校体育教師应当在大学体育课中体现和传递这种精神,这也是体育教师应对大学生最衷心的寄托和愿景。
2 体现和传递良好的品德
良好的品德是一名体育教师,尤其是一名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首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师对大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在大学体育课堂中体现和传递良好的品德,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做到慎言慎行;公平正直,一视同仁;认真负责,诲人不倦。
2.1 慎言慎行
要做到慎言慎行,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正确、妥当、尊重的语言,做出恰当、合理、得体的行为。大学生人群思想活跃,行为激进,善于在课堂中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也喜欢接受教师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而体育教师由于个性使然,大都语言风趣、性格直爽、口齿伶俐,故偶有举止言行放荡不羁。然而,高校体育教师倘若忽视了对自身言行举止的约束和规范,就很容易给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引导学生误入歧途,使学生养成任性乖张的品性。有报道显示,某些高校体育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一些有伤风化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这是一种职业道德修养缺失,也一种人文关怀的缺失。这类行为不管是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对其本人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重大的。
2.2 公平正直,一视同仁
对于多数中国高校体育教师而言,要做到公平正直,一视同仁都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十分不易的事情。然而这却是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普通高校,平均每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每学期要教授的人数都要达到数百人之多,这些学生不管是身体素质、学习能力、还是努力程度都会体现出不小的差异。以对于学生的评判为例,其中体育课程评分工作就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去评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孩子身体素质突出,学习能力也强,很容易掌握运动技能,在测评中就可能轻松达到满分。而有些同学由于身体素质一般,领悟能力较差,虽然努力程度较大,却很有可能仍不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甚至达不到考试及格的要求。如果这里仍然只用技能考试这样一个标准去测评,虽然做到了一视同仁,但某种程度上却失去了公平公正。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在设立学生评价标准的时候,应从人文关怀角度考虑,设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以保障公平公正和一视同仁。endprint
2.3 認真负责,诲人不倦
每一个人民教师都应当具备认真负责,诲人不倦的品质。而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认真负责则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体育课堂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不安全因素,一旦麻痹大意,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给学生带来肉体和心灵的创伤。常有报道,在某些体育课堂上出现因体育教师上课过程中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松懈而造成的学生受到人身伤害,甚至导致学生殒命的惨剧。诲人不倦,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面对学生要保持一颗绝对的耐心、持久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之心。高校体育教师应以学生的体质健康为己任,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满足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需要,将自己所学和经验回馈给学生。
3 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最关注和追求的行为方式。大学阶段是塑造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最适宜时期,也是最关键时期,同时大学时期也是一个人养成独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社会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然而,大学阶段高度自主和自由的生活管理方式,以及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娱乐和消遣手段,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不仅没有养成良好地生活方式,反而腐化堕落,慵懒消极。以至于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包袱,家庭的寄生虫。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的讲授、健康理念的传输、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运动习惯,以及摒弃不良行为和克服消极生活态度,从而达到养成一个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生活方式的目的。
3.1 建立良好地作息习惯和运动习惯
当今社会正以高速的节奏和步伐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一个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人才,除了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应该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合理的作息习惯。强健的体魄是承受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的有力支撑,而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运动习惯才是维持强健体魄的最佳方式。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利用好高校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技能传授和合理的运动训练手段,帮助大学生人群塑造强健的体魄,充分利用运动训练中严格的作息制度要求和劳逸结合的训练理念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作息和运动习惯。
3.2 摒弃不良行为和克服消极情绪
懒惰是当今大学生人群常常会面临的一个非常普遍的消极情绪。心理学研究认为,懒惰源于身体和心理的惯性。也就是说一个人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心理和身体就会趋向于维持这种状态;而一个长期坚持运动或者保持良好运动习惯的人,则心理和身体都会趋向于保持这种运动状态。因此,要克服大学生人群的懒惰情绪,则首先需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高校体育教师是帮助大学生人群保持和养成运动习惯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在大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消极的生活态度,通过运动方式使学生摒弃不良的行为并克服消极情绪。
3.3 增强学生的执行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运动尤其是团队体育运动项目,要求队员在场上和场下都必须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作为即将走向社会,迈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人群,具备这两种素质则显得尤为重要。大学体育课堂是提升学生执行力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最重要平台,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善于在课堂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执行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结语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不应当忽视的重要内容,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完善的人,一名优秀的高校体育工作者不能仅仅只是完成基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应当体现和传递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是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新时期培养合格人才和优秀接班人不可轻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兰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 许烨.当代高校教师职业伦理及其建构研究[D].湖南大学,2014.
[3] 涂力,罗小龙.近五年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03):128-131.
[4] 戎华刚.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环境诱因[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24-26.
[5] 吕晓楠.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研究[D].河南大学,2014.
[6] 朱秀清,张欢.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6):85-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