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认同感研究
2017-12-13吴航张梦
吴航+张梦
【摘要】湖北武汉市学前教育改革的举措之一是组建学前教育园际发展共同体。为了解幼儿园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认同情况,研究者以其中的“游戏共同体”认同感为切入点,对武汉市14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普遍表示愿意加入“游戏共同体”,对“游戏共同体”的认同感较高;幼儿园教师对“游戏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其所在班级及学历显著相关,与其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幼儿园等级等不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幼儿园教师的“游戏共同体”认同感受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实用性、关心事项、园内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据此,研究者提出,应努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游戏共同体”认同感,以促进教师游戏组织与实施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10-0042-06
湖北武汉市是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为促进地方学前教育朝着均衡、内涵、优质、特色的方向发展,加快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武汉市教育局自2015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建设工作。在“需求相同、意愿相合”的原则下,围绕幼儿园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让不同区域、不同办园性质、不同办园水平的园所结对,通过项目认领方式开展协作研究,以促进各园的进步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批共成立了6个学习共同体,分别涉及园务管理、园所文化、区域创设、游戏、课程、家园共育等方面内容。〔1〕一年的实践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参加学习共同体活动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认同感发展情况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共同体的认同感?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共同体的认同感水平?为此,研究者以“游戏共同体”的认同感为研究切入点,对该市14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了問卷调查。
一、研究工具与对象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幼儿园教师 “游戏共同体”认同感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本问卷是在参考了尹弘飚等学者所编的《新课程改革教师认同感调查问卷》〔2〕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问卷内容分三部分:基本情况调查,对认同感现状的调查,影响教师认同感的因素。本研究所说的认同感包括教师对“游戏共同体”的态度(共6个题项)和行为意向(共6个题项)两方面。影响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的因素包括教师对“游戏共同体”的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共6个题项)、“游戏共同体”的实用性(共2个题项)、教师对“游戏共同体”的关心事项(共4个题项)、园所对教师的支持(共6个题项)和园外对教师的支持(共3个题项)。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包括“完全认同”“比较认同”“不确定或中立”“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5个等级。得分越高,表示教师对某一项目的认同感越高。
通过对问卷的整体信度进行分析发现,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为0.949,表明问卷测试结果可靠。问卷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对象
2017年3月,研究者对加入武汉市“游戏共同体”的14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73份,有效率为91.25%。所调查的幼儿园教师中,女教师居多,仅有2名男教师。从调查对象年龄分布上看,26~35岁人数最多,占42.5%;从教龄分布上看,以4~8年教龄的教师居多,占37.0%。所调查教师的学历普遍为大专和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占比较小,教师所在年龄班级的分布较为均衡。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1。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普遍表示愿意加入“游戏共同体”,对“游戏共同体”的认同感水平较高
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幼儿园教师对“游戏共同体”的认同感在态度、行为维度上的平均分值为4.263和4.384(见表2)。进一步统计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加入“游戏共同体”是有价值、明智和必要的,参与“游戏共同体”活动是令人满意的,其中“有价值”和“明智”两项的得分率均高达92.6%(见表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园教师对市教育局倡导建立的“游戏共同体”整体比较满意。但由表3可以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务实”一题上的得分率仅有60.0%,明显低于其他题项。这说明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践行“游戏共同体”所倡导的理念有一定难度,理念偏理想化。
由表4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在行为意向维度上的得分整体较高,其中“积极公开支持”“指出可行性”“指出可改善质量”“提出更好意见”四项的得分率分别为93.4%、91.0%、91.6%和91.0%。同时,数据显示,幼儿园教师愿意在他们的实际教育工作中积极实施“游戏共同体”所倡导的“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理念,但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导致“实际倡导理念”的得分率明显低于其他四项。
(二)不同属性的幼儿园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的差异性分析
研究者以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所在班级与幼儿园等级为变量,分别对幼儿园教师“游戏共同体”的认同感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例如,表5是探究不同学历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对“游戏共同体”认同感的差异。
通过差异性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幼儿园等级的幼儿园教师在加入“游戏共同体”的态度和行为意向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本科学历的教师对“游戏共同体”的认同程度明显高于专科学历的教师(见表5),大班的教师对游戏共同体的认同程度明显高于小班的教师。
(三)影响幼儿园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的因素
1.幼儿园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对幼儿园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与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实用性、关心事项、园内支持、园外支持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3〕得出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如表6所示。endprint
由表6可知,幼儿园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与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实用性、关心事项等5个影响因素均存在显著性相关(p<0.01)。尤其是认同感的行为意向维度与园内、园外支持的相关度较高,分别达到0.747和0.735。
2.幼儿园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我们用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实用性、关心事项、园内支持和园外支持等5个变量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来预测幼儿园教师的“游戏共同体”认同感。
在态度维度上,这个回归模型是显著的(F〈5,67〉=21.629,p<0.000,R2=0.506)。在预测变量中,“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β=0.374,t〈67〉=2.177,p<0.05)是显著的预测变量,其他4个变量是不显著的预测变量。
在行为意向维度上,这个回归模型是显著的(F〈5,67〉=13.725,p<0.000,R2=0.617)。在预测变量中,“园外支持”(β=0.340,t〈67〉=2.280,p<0.05)是显著的预测变量,其他4个变量是不显著的预测变量。值得注意的是,“实用性”这一预测变量接近显著(p=0.051)。
基于以上回归分析,为更深入了解“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实用性”“关心事项”“园内支持”和“园外支持”对幼儿园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的影响,我们对这5个影响因素各个题项的得分情况进行了考察。
(1)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
這里的“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是指,幼儿园教师对参与“游戏共同体”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幼儿的发展等的作用的评价。研究表明,多数幼儿园教师肯定“游戏共同体”对促进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幼儿创设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对“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各个题项得分情况的考察发现,“从上级获得表扬”是其中得分较低的项目(M=3.96)。可见,幼儿园教师虽也认可外在的肯定,但相比较而言,他们加入“游戏共同体”更多的是出于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期待和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关注。
(2)实用性
从实用性层面上看,多数教师认同“游戏共同体”倡导的理念既“符合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并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但教师对于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践行“游戏共同体”所倡导的理念有些担忧。后期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研究结论。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缺乏“游戏观察、评估与指导”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一方面的专业素养亟待加强。
(3)关心事项
这里的“关心事项”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参与“游戏共同体”时所关心的事宜。虽然多数教师均肯定“游戏共同体”对自己专业成长和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但他们仍然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专业能力来参与“游戏共同体”的活动。统计发现,教师在“我有足够的时间参加‘游戏共同体的活动”和“我担心我的专业能力不能应对‘游戏共同体的发展要求”两个题项上的得分均低于理论上的平均值①。可见,如何平衡“游戏共同体”活动与园所诸多事务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4)园内支持
总体而言,幼儿园园内对“游戏共同体”的支持工作比较到位,有关“园内支持”的题项得分在4.27~4.67之间。幼儿园对“游戏共同体”的支持包括园领导的重视和强调、园内定期的培训和交流、专业资源库的提供和推荐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这为教师参与“游戏共同体”活动搭建了有效的发展平台。
(5)园外支持
幼儿园园外对“游戏共同体”的支持主要是指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园外专家和家长的支持。调查显示,这3个题项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53、4.34和4.34,均明显高于理论上的平均值。可见,教师对园外支持力度的认同度较高。由于“游戏共同体”是由武汉市教育局发起建设和推动的,加之相应的配套措施和管理制度的及时出台,都使得参与“游戏共同体”活动的教师对园外支持的认同感较高。同时,每个学习共同体都配有一位指导专家,大多来自大专院校、教研教科研部门和实践一线,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由此也获得了教师们的普遍认同。
四、讨论与思考
本研究表明,“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实用性”“关心事项”以及“园内外支持”等因素均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游戏共同体”认同感。据此,研究者进一步建议,应针对制约幼儿园教师认同感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认同感产生积极变化,以推进“游戏共同体”活动的健康开展,真正发挥其提升幼儿园教师游戏组织与实施能力发展的作用。
(一)明确学习共同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虽然武汉市教育局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全市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的总目标,但并未具体说明各个学习共同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应该说,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制定有利于总目标的落实,也有利于调动各个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积极性,〔4〕有利于各个学习共同体把握各自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做到稳步、扎实地推进各学习共同体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发挥学习共同体对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提升的积极作用。〔5〕
为提升各学习共同体活动的务实性,市教育局应进一步明确各主体如教育行政部门、专家、牵头园所、参与园所等的责、权、利,做好顶层设计并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监督、评价、支持制度,使各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更“接地气”,以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本研究显示,教师对参与“游戏共同体”的认同感较高,但却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践行该学习共同体倡导的理念和目标。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市教育局通过规范指导专家的支持机制、为教师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建设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资源平台、定期开展各学习共同体间的经验交流分享活动等举措,有效消除教师的担忧,促进其专业发展。
(二)结合本园实际,多途径增强“学习共同体”实用性与可行性的建设endprint
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各园所应将学习共同体建议作为园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可将其与幼儿园的教研、教科研有机结合,这样既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又可借力促进幼儿园特色的彰显和园本文化的建设,还能适度回应教师“关心事项”中对时间、精力和专业能力的担心。
我们知道,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教育问题,还要关注幼儿的保育问题。繁重的工作量、多重的角色都可能导致教师对参与“游戏共同体”活动产生担忧。访谈中,参与“游戏共同体”活动的教师普遍反映工作时间长,事务性及文案工作较多,仅接受各种检查,参与各种接待和评比及大型活动就耗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自己对参与“游戏共同体”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有教师指出,旧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阻碍自己参与学习共同体活动的桎梏。例如,目前,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及其相关制度仍在某些方面无法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理念相契合。〔6〕因此,园所应努力更新课程理念,完善管理制度等,如,减少参与学习共同体活动教师的事务性工作,〔7〕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参加学习共同体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等。
(三)加大园内外支持,促进幼儿园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同
本研究显示,“园外支持”是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的显著性预测变量。同时,“园内支持”与教师“游戏共同体”认同感的行为意向维度的相关度高达0.747。可见,园内外支持可增强教师“游戏共同体”的认同感。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教师园内外的支持。
首先,可在充分了解参与“游戏共同体”活动教师的需求基础上,丰富并细化活动内容,提高针对性;改变活动方式,以研促改,使“游戏共同体”的活动开展过程既成为培训过程,更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次,搭建互助平台,促进教师之间、园所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幼儿园与专家之间的交流。例如,建立“学前‘游戏共同体QQ群”、资源共享平台等,鼓励教师交流讨论、分享经验。同时,在专家和幼儿园、教师之间建立起平等、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为教师提供“菜单式”的个别化指导,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助力。〔8〕再次,完善合作交流机制,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对幼儿园教师的支持。例如,定期开展“游戏共同体”成员研讨会和园际联动活动等。〔9〕
(四)加强教师自身学习,真正实现理念与实践的统一
幼儿园教师普遍认同“游戏共同体”所倡导的理念,但担心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以胜任对相关理念的践行,尤其表现在“游戏观察、评估与指导”方面。这一担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自身的学习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幼儿园教师有必要加强学习,养成反思的习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游戏组织与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的通知〔EB/OL〕.〔2017-05-16〕.http://www.whjyj.gov.cn.
〔2〕尹弘飚.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重庆北碚实验区的个案调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帅飞飞,李臣之.中学教师对新课改认同感的调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9,(5).
〔4〕李子建.香港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感:目标为本课程与常识科的比较〔J〕.课程论坛,1998,(2).
〔5〕张威,郭永志.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12,(10).
〔6〕朱熠,霍涌泉.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文化重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1,(5).
〔7〕王元悦,程志超.冲突情境中的行为意向影响虚拟团队有效性的研究模型〔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6).
〔8〕JOHN RETALLICK,BARRY COCKLIN,KENNECE COOMBE.Learning communities in education:Issues,strategies and contexts〔M〕.New York:Routledge,1999.
〔9〕盧强.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