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

2017-12-13田力力樊改霞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幼儿园

田力力+樊改霞

【摘要】当前幼儿美术教学普遍存在幼儿体验缺失的问题。体验式美术教学以幼儿的自主和自我体验为核心。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教学主张运用以感知促体验、以沟通促体验和以融情促体验三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11-0015-06

一、什么是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教学

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教学以单纯的美术知识传授和技能技巧训练为目的,教学过程通常是师幼之间的知识“授—受”过程,且更多的是教师对幼儿“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幼儿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思考者、体验者、创造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追求的通常是幼儿作品的构图是否准确、色彩是否美观等,而忽视幼儿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调动以及真实体验的表达。事实上,美术是幼儿记录生活和表达观点、情感与需要的一种方式。幼儿是在亲身感受中形成对事物的认知的,他们与生俱来就有与周围世界交流的能力,总是以体验的方式与世界相处的。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教学就是以幼儿的自主和自我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体验的核心是情感,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以幼儿的情感体验为核心。可以说,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教学旨在引领幼儿艺术灵感和创造力的发生。

二、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教学策略

(一)基本理念

1.尊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

幼儿的思维具有“整体性”,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完整统一的。他们在认识周围世界时,往往是与自我联系在一起的。体验式美术教学“不仅关注幼儿的认知,还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意志等”。〔1〕在体验式美术教学中,幼儿是将完整的个体生命与周围的事物相融合,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体验带入认知之中,以彰显个体的生命价值的。

2.尊重幼儿艺术感受能力的相通性

幼儿艺术感受能力的相通性即幼儿的艺术通感能力。幼儿擅长用多种感官和方式来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正是因为拥有这种艺术通感能力,所以他们常常从画面中听到声音,闻到气味。而当他们听到音乐的时候,又会产生视觉、触觉表象等。〔2〕幼儿以这种方式感知与体验,并在此过程中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理解力创造出鲜活有趣的艺术形象。体验式美术教学正是主张让幼儿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接触、体验外界,从而激发出艺术潜能和艺术创造能力的。

3.尊重幼儿体验的差异性,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体验具有差异性。幼儿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需要通过亲身的体验、感悟和理解来发展、完善自我。“体验者以自我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及经历去理解、感受、建构,从而生成对事物独特的情感、领悟和意义的。”〔3〕因此,在体验式美术教学中,每个幼儿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体验。教师应尊重和接受幼儿在每次活动中产生的不同感受和表现风格,以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二)基本策略

体验式美术教学以体验教学思想为基础,强调让幼儿在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同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等的感悟和体验,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体验式教学既关注学生的感知,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4〕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教学策略可分为以感知促体验、以沟通促体验和以融情促体验三种基本教学策略。

1.以感知促体验

体验源自感知,并以感知为基础。当个体与外界相互作用时,是以感知为最初方式的。感知是各种信息的混合物,每种信息都印上了感知的痕迹。然而,感知到的信息总是与我们的情感相关联的。以感知促体验是指,在实践活动中,个体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体验,以获取对知觉对象的全面把握,即主体通过多感官通道获得经验。

2.以沟通促体验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过程是主体与客体相融合的过程,“脱离了审美知觉,审美对象就成了一般物;脱离了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就不再是审美主体”。〔5〕也就是说,审美的发生需要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而“沟通”是指“内在地与世界、自身和他人建立联系,和他们在一起,而不是在他们的旁边”。〔6〕以沟通促体验的教学策略是指,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多感官通道感知周围世界,不仅鼓励幼儿将体验产生的感悟带到作品中,而且重视引导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加强对情感的体验,这其实是认知的内化过程。

3.以融情促体验

以融情促体验是指,从幼儿所处的环境出发,强调为幼儿学习创设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以营造幼儿学习体验的心理氛围”。〔7〕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师幼之间的人际情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成效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融洽的师幼情感关系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融洽的师幼关系一方面是指师幼的人际交往和谐、融洽;另一方面是指这种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是具有明确教育导向的,即师幼之间的交往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即一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增进幼儿体验。

三、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教学策略的运用

在体验式美术教学思想指导下,研究者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发展特点设计了一系列有关的单元主题活动,如“恐龙”①“我们美丽的家乡——兰州”②和“我自己”③。

(一)以感知促体验教学策略的运用实践与分析

1.以感知促体验教学策略运用的实践案例

活动名称:“我喜欢的恐龙”

活动目标:

●通过欣赏幼儿模仿恐龙的图片,感受用肢体塑造恐龙的视觉效果,并掌握恐龍身体的主要特征。

●在感受陶泥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捏造自己喜欢的恐龙,体验制作恐龙的乐趣。

活动准备:幼儿模仿恐龙的图片(图1)、陶泥、木板等

设计思路:本次活动是“恐龙”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子活动。前期幼儿已经参观过甘肃省博物馆恐龙化石展厅,了解了恐龙的生存环境、生活特性(食肉型、食植型)、灭绝的原因等。陶泥是幼儿熟悉并乐于使用的一种表现材料,以陶泥为美术活动媒介,利于充分激发幼儿创造的潜能。endprint

活动过程:

●借助幼儿模仿恐龙的图片,再现恐龙世界的情境(教师出示幼儿在操场上运用肢体塑造的马门溪龙图片,见图1)

教:你们仔细观察过恐龙的身体特征吗?

幼:图片中的马门溪龙有长长的脖子和尾巴、身体也非常庞大、四条腿长得跟大象的腿一样粗壮。

幼:马门溪龙是吃植物的。

●以问题为中心,增进幼儿对恐龙身体特征的感知

教:你们知道霸王龙有哪些特征吗?

幼:有锋利的牙齿,两条腿跟我们去省博物馆时看见的那只大霸王龙很像(一邊说一边用自己的身体比划着)。

幼:后腿很有力量,肌肉都出来了,前爪短而锋利,看起来很凶猛。

教: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些陶泥,让大家捏一捏自己喜欢的恐龙,大胆想象一下它的神态以及具体的细节特征(如牙齿、角、皮肤等)。

●实物操作法

教:塑造恐龙时,要注意恐龙的头部特征(如马门溪龙头部偏圆形、霸王龙的头部偏长方形、三角龙的头部有三个角和一个像扇子的东西)。

幼:有的恐龙脖子长长、细细的,如马门溪龙、梁龙等;有的恐龙脖子短而粗,如霸王龙;有的恐龙看起来没有脖子,如三角龙等。

教:现在大家开始捏恐龙的躯干。大家注意观察恐龙模具,有的恐龙躯干宽且鼓(如玛门溪龙),有的恐龙躯干长且鼓(如霸王龙、三角龙)。请大家再仔细观察恐龙的其他身体特征。

幼:马门溪龙的腿长且粗,像大象的腿。霸王龙的腿特殊,前腿没有立在地上而是在脖子底下,较短且爪子非常锋利;后腿强健有力,肌肉发达。三角龙的腿短而粗壮。马门溪龙的尾巴长长的,而且拖在地上;霸王龙的尾巴扁扁的,尾根宽大。

教:为什么这只三角龙身上还有一个小恐龙(见图2)?

幼:这是一个三角龙妈妈,她自己的小恐龙被霸王龙吃了,它把这只小恐龙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教:为什么你还没开始捏恐龙呢?

幼:已经捏完了,火山爆发,恐龙都已经死了,生存环境被破坏了(见图3)

2.以感知促体验教学策略运用的分析

在上述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很积极、投入、专注、富有情感。幼儿喜欢动手制作恐龙,能塑造出恐龙躯干粗糙的皮肤,并小心翼翼地将恐龙的头部、颈部、躯干与腿部安装在一起。此外,幼儿还能生动地创编有关恐龙的故事情节。幼儿借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美术活动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点,不断进行、尝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初步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审美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以沟通促体验策略的运用实践与分析

1.以沟通促体验策略运用的实践案例

活动名称:“我当快乐小导游”

活动目标:

●通过看、听、摸、说,感受家乡黄河独特的美,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尝试用不同质地材料表现家乡的自然风光。

活动准备:纸、纸浆、水粉等绘画材料

设计思路:本次活动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兰州”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子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室外体验活动,第二部分为室内创作活动。室外体验活动是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看、听、摸、说”感受家乡黄河风情线的美。室内创作活动基于室外体验活动而进行。“我当快乐小导游”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充分体验家乡的地域文化特点。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

教:有谁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

幼:黄河、铁桥、黄河母亲像、黄河快艇、水车园……

教:今天老师请你们当一个快乐的小导游。

之前我们要先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先乘坐黄河快艇去感受这些美丽的风景吧。

第一站:中山桥

幼:哇,中山桥,我和爸爸妈妈之前来过这里,都是用铁塑造的,很坚固。

幼:夜晚的中山桥特别漂亮。

第二站:黄河母亲

教:哪位小朋友能大胆猜想一下黄河母亲雕像有什么寓意?

幼:黄河母亲雕像有妈妈和孩子,母亲代表黄河,孩子代表我们兰州人民,我们兰州人都是喝着黄河的水长大的。

第三站:黄河岸

幼:这些石头很漂亮,还有泥鳅,我捉到泥鳅了(见图4)。

第二部分:

教:小导游们,游览了黄河风情线,你们一定有很多美好的体验吧,有什么可以跟游客分享的,请把它们画出来。

教:能讲讲你的作品吗?

幼:用身体表现兰州山的形状、高低(见图5)。这是兰州地貌的颜色,在飞机上面看到的,我觉得非常好看,从飞机上可以看到黄河里有三条大鲤鱼(见图6)。

教:这是水吗?为什么这么凌乱?

幼:我听到了黄河流水的声音,摸起来凉凉的,河水上面有很多浪花,河里面还有很多黄河大鲤鱼(见图7)。

2.以沟通促体验教学策略运用的分析

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幼儿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深入的体验,且活动内容和形式都不会让幼儿感到乏味、枯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幼儿产生了直接的体验。活动中,教师做到了“知情并茂、声情并茂、身情并茂”。真实的审美情境唤起了幼儿已有的经验,幼儿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家乡的风貌。在此过程中,幼儿也感知、体验到了自然美的元素。

(三)以融情促体验策略的运用实践与分析

1. 以融情促体验策略运用的实践案例

活动名称:“小小玩偶人”

活动目标:

●通过名画欣赏,丰富幼儿的美术词汇,如空间、立体、节奏与平衡等。

●体验、大胆尝试动手操作的乐趣,掌握折、拧、扭、弯、贴等动作,鼓励幼儿以多种组合方式运用美术材料。endprint

活动准备:《女士与木偶》图片、锡箔纸等

设计思路:本次活动选择以易变、可塑性极强的锡箔纸为美术材料,期待幼儿通过操作,形成一定的空间感知觉能力。

活动过程:

教:这是一幅日本画《女士与木偶》(见图8),请看这幅画,这位女士拿着什么?

幼:拿着一个布娃娃。

教:不是布娃娃,是木偶。她的手在操纵着这个木偶吗?

幼:好像是。

教:这位女士是在走动还是站立不动?为什么?

幼:是站立不动的。因为她的一条腿好像在前,另一条好像在后,身体在扭动着,头往一边看去。

教:说得很好,这位女士是什么表情?

幼:很高兴,有点顽皮的样子。

教:说得太好了,你们注意到这幅画没有画背景了吗?不画背景是因为有时背景不是必须要画的,而且不画背景是为了突出这位女士和木偶。

教:喜欢这位女士穿的和服吗?哪个国家的人穿和服?

幼:喜欢,日本。

教:对,日本人穿和服。

教:给你们一些锡箔纸,跟着我一起尝试制作玩偶人。

(小朋友们拿出一张锡箔纸,将它对折、再对折,搓成条状,并开始一步一步制作。)

教:将条状上下对折,将距对折处大约2~3厘米的地方拧成一个脖子,这样,玩偶的头和身子基本就好了。

教:再用锡箔纸搓一个小一点的细条状,插在脖子下面,左右分開,两个胳膊就做好了,胳膊尾处再扭动一下,两只小手就形成了。

教:玩偶头下2~3厘米处,轻轻拧几下,胸脯和肚子就出来了。可以随意转动玩偶,摆出自己喜欢的形象,如一个舞者或者一个忍者神龟等。

(幼儿高兴地给玩偶变换不同的造型、站姿、坐姿。有的小朋友则开始尝试独自制作新的玩偶了。)

2.以融情促体验教学策略运用的分析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适合幼儿经验的材料,幼儿将自我的体验与材料的运用结合在一起,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人物动态特点,表现人物的动作、神态。幼儿的作品蕴含了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师幼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共建、共享了教学过程。

体验式美术教学是“以身体之、以情悟之”的过程。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教学是个性化的,尊重幼儿的天性、情感和自由创造。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幼儿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感知与体验,进而获得创作的意义感。

参考文献:

〔1〕〔4〕郑金洲.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91,192.

〔2〕边霞,王任梅.儿童都是艺术评论家:论儿童欣赏和理解艺术的可能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

〔3〕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5〕董慧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6〕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34.

〔7〕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