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是件细心事儿
——从“我热情地和每个孩子打招呼”做起

2017-12-13徐文瀚

好家长 2017年11期
关键词:热情指南家长

文 徐文瀚

尊重,是件细心事儿
——从“我热情地和每个孩子打招呼”做起

文 徐文瀚

尊重幼儿,是幼儿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起点。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被爱和受尊敬的欲望,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爱他们,信赖、尊重他们,理解、宽容他们。相互尊重是处理好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础,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教师、家长,我们都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丹阳练湖中心幼儿园“区域活动如何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研讨活动。活动中,省教科院的张晖老师抛出“入园环节中幼儿有可能获得的学习经验”这样一个话题,让我们研讨。

当时,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总结如下:(1)引导幼儿主动问好;(2)安抚个别幼儿情绪;(3)引导幼儿自我服务;(4)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并做好记录……老师们的回答非常积极,张晖老师也一边倾听着大家的表述,一边记录着大家所说的内容,当我们自信满满地等待着张老师的评价的时候,张老师微笑着看了大家一眼,指着“引导幼儿主动问好”这一条问:“为什么不可以是‘我热情地和每个孩子打招呼’呢?”哦,是的,张老师的这句话顿时让我们大家茅塞顿开,这样的做法不就是理念先行吗?我们一直在说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我们一直不放手,一直是怕孩子不会,总是习惯去“引导”,这样孩子如何去直接感知呢?如果是创设“我热情地和每个孩子打招呼”这样的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心动,不如行动。回来之后,我们组织老师对“我热情地和每个孩子打招呼”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老师们的讨论很激烈。因为有“理念要前行”观念的支撑,老师们从一日生活的环节中举了很多例子,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午睡时,对孩子们说“我发现××已经在做美梦了,梦见了大海,梦见了鲜花,连小手也忍不住做起了有趣的梦”,而不是原来的“谁还没有睡着?小手还在乱动”这样的表达方式,孩子们肯定是很感兴趣的。可喜的是,老师们都去尝试了这样的做法,在对这个话题进行经验总结的时候,老师们都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做法,她们发现,当热情地和孩子打招呼的时候,孩子们会非常开心,家长也是愉悦的;当热情和孩子拥抱的时候,孩子感觉心里很温暖;当说谁在做美梦的时候,其他孩子不用老师提醒,也受这种爱的氛围的影响,早早进入了梦乡;在为植物浇水的时候,老师会说我们一起去喂小花喝水……这样的事例,老师说了很多。当然,大家一致的感觉还是心情变好了,孩子做事有条理、有秩序了,这是多么大的收获啊,这些行为的表现不就可归结为一个“爱”字吗?

是啊,因为有了爱,才更加懂孩子、理解孩子,幼儿园里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期的幼儿来说,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爱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我热情地和每个孩子打招呼”这种爱意浓浓的氛围对孩子是极为有利的,那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让孩子身边的环境都从“我热情地和每个孩子打招呼”做起呢?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指南》,将《指南》精神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

一、管理层树立“我热情地和每个老师打招呼”的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幼儿园管理层一直扮演着监督、检查和评价者的角色,而教师也习惯处于一种被监督、被检查及被评价的地位,过多的条条框框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们渐渐丧失了自我思考、自我理解和自我决策的能力,从而使教师与管理层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

在学习《指南》的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受到,管理层要从角色中调整出来,在要求教师学会整合的基础上,也要对教师以宽容的心来评价,以幼儿和谐发展为宗旨,只要是对教育有益的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尝试,成为教师开展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及时向教师传递信息,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并由过去办公室化的管理转为现场管理,帮助教师从幼儿的反馈中分析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帮助教师学会反思,运用理论分析教育现象,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性,引导教师讲孩子的故事,分析孩子的言行,寻找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

在对教师开展指导的过程中,着力改变管理层“一言堂”式的让教师只带耳朵和笔记本被动听和记的状况,力求达到一种双向互动的学习氛围。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教师的行列中,成为他们忠实的、有能力的合作伙伴,倾听他们的声音,赏识他们的表现,探知他们的秘密,了解他们的需求,解除他们的疑惑,分享他们的经验,与他们一起求索、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体,营造一种双向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我热情地和每个老师打招呼”的氛围中,由“管”转化为“导”,我相信,老师们的热情、潜力会是无穷的。

二、教师树立“我热情地和每个孩子打招呼”的成长习惯

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不光幼儿这么认为,甚至连老师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就给幼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从本质上看,教师与幼儿都是独立的人,都有人格的尊严和物质、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游戏、娱乐、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教师和孩子们之间应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相处就会非常的融洽,会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中,以前是“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现在应该成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满足儿童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支持幼儿、尊重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在和你一起玩,一起成长。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指南》提倡的是一种与幼儿对话的师幼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幼儿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主动做到“我热情地和每个孩子打招呼”,我相信,这才是真正“快乐式”的幼儿教育,孩子才真正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三、家长树立“我热情地参与孩子的活动”的教学理念

家庭教育在人一生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家长教育行为起指导作用,直接影响家庭教育质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有助于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对转变家长教育观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对于家长来说,接受《指南》精神不是很容易的,幼儿园可以加强与家长的密切合作,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让家长多渠道地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活动中,这样既能让家长了解《指南》精神,又能增强家长工作的有效性。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让家长了解:一是要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渴望学习的宝贵天性,使幼儿拥有快乐童年;二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家庭生活中的宝贵资源和教育契机,寓教育于生活;三是要创造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学会关怀、接纳、尊重和激励;四是对孩子多进行观察,特别是注意那些过去忽视的方面,有意识地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我们相信,在《指南》的指引下,家长一定能“热情地参与孩子的活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个孩子都能够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够度过一个更加快乐的幸福童年。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探索,更好地在各项活动中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创设“我热情地和每个孩子打招呼”这样宽松的氛围,和孩子一同进步,一同成长。

猜你喜欢

热情指南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热情的树
“热情”的沙漠
指南数读
家长请吃药Ⅱ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你有没有热情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