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探究性教学实践

2017-12-12黄景凤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小学数学课堂

黄景凤

摘 要: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借助于探究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在这样的过程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主动发展的价值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264-01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先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开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呢?

一、探究性教学流程展示

1、找到问题所在,建立自主探究的问题,唤起探究的积极性,找到探究的目的和方向。

2、自主探究,使每个学生都深入思考探究的问题,自己找出探究的方向、选择有效的探究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包括独立与合作探究。

3、有效引导,它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但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都应当作出适当引导。促进小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在探究步骤中,向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已经帮助其端正解决问题的思维,引导小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

4、建立应用。总结探索过程中的结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并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从而引发出新的探究问题。

二、创设目标问题

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探究。

1、围绕教学目标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围绕“图形的特征是什么?”、“它的面积指的是什么?”、“面积与什么有关系?”、“面积如何计算?”等。让问题统领全课,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特点,新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旧知识及已有的经验方法基础上的,为此,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极为重要。

例:《圆的周长》一课。圆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的图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知识及图形转化方法,为此我做了如下设计:先复习旧知:长、正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它们的周长与谁有关系?这几个设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找到结合点,即周长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吗?再引导设问: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是否也与谁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呢?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则沿着一定的思维方向探索圆的周长的知识。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在探索过程中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探索式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例:三年级《分一分----平均数》一课。学生通过摆一摆、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对平均数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会计算平均数。教师进一步问:对于平均数你有什么想法?使学生体会平均数的含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你还在哪些地方听过平均数?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所学知识的数学价值。

三、探究性教学引导

在探究过程中,可能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操作方面会有所偏差和阻碍,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有效地引导,在教学内容关键的地方展开有效引导,以帮助他们準确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有关“比”的知识时,在新课导入时,可以对学生说说今天学习的“比”和以前学习的“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提问:“同学们,老师要你们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是比,比是怎么样表示的,什么是比值?”通过这样引导,可以很好地抓住课本的关键,当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时,就能基本了解知识内容。然后,通过教师讲解说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对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还应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引导。小学生年纪还小,在回答问题时也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就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地方,引导其正确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A比B多1/5,那么B比A少几分之几?”有的学生回答:“也是1/5。”这时,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A比B多1/5,是以B为标准来计算的,而求B比A少几分之几应当以A来作为标准进行计算,怎么会有相同的答案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四、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体验创造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自己观察、实验、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以及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把教材内含的知识成果经过学生的再创造,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有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心理愿望。教师以赞扬、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和促进。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例如,教学“比例应用”时,学生多用一种解答方法多加5分;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对创新解法,以小朋友的名字来命名此算法,这些算法是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的,是学生探索的成果,给以赞赏和肯定,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使学生获得学好数学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自主探索的热情。

总之,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环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替、循环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出发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在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排斥包括接受式学习在内的基础学习方式。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小学数学课堂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践与体会
浅论参与式教学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