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分析“图式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2017-12-12杨芳
杨芳
【摘要】本文依据图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中文化渗透的作用,提出高中英语阅读课策略应注重阅读课的趣味性,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即“悦读”,以及阅读课应超越文本,拓展背景文化,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带着审判性思维去看待文本即“越读”。本文拟结合实际,以课例形式探讨如何实施该策略。
【关键词】课例;阅读课;图式理论;悦读;越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246-02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的现状与问题
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阅读课上老师们通常会借助文章来厘清词法,句法,语法,注重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但却忽视了课堂的趣味性,缺乏文化意识的传播;学生们在阅读这块上要么是不感兴趣,根本不读,要么是读了很多文章而不得法,进步不大。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也明确了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高考要求阅读中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主旨和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影响阅读的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语言知识因素和文化差异因素。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注意到了前两种因素的培养,对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焦躁进行疏导,对语言知识讲解到位,培养学生的微观阅读技能和篇章阅读技能,却忽视了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偏差,忽略了图式阅读中關于文章背景文化的传播,造成学生在(1)、(4)、(6)的阅读要求中较难应对。教师的这种技能性训练也偏离了语言的本真,重技能,轻文化,让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仍停留在“英语不过是一门工具“的认知上。学生忽视文章传递的文化信息,失去对语言的探究热情,从而失去更多维度了解异国文化的机会。而最大的诟病则表现为:学生为高考而阅读,为阅读而阅读,让本应有趣的英语阅读课堂变得乏味枯燥,成为阅读训练的基地。
图式(schema)阅读理论能很好地阐释并解决这个现象。图式理论认为,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具备相关的内容图式,即缺乏课文本身相关的足够的背景知识,无法启动内容图式,因而无法将文章中的信息和大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图式理论强调通过了解文本背景知识,结合大脑已储存的信息与知识,对阅读产生积极的作用。
据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尝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图式理论为指导,采取相关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跨文化背景的传播,提高阅读的效率,即下文所述的阅读策略“悦读”与“越读”。笔者通过课例的方式来进行探究说明,使用教材均为外研版新课标,以下就不再注明。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的策略
1.悦读篇 (Make Students Read for Fun)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与催化剂。当学生对文本持有兴趣时,接受信息的速度会更快,准确性会更高。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让阅读成为一件愉悦的事:
(1)教材整合,二次开发教材
以外研版新课标教材为例,每个模块分为introduction,reading and vocabulary,grammar, listening and vocabulary,pronunciation,speaking, writing,everyday English and function,cultural corner九个部分。从必修一到选修八,阅读的材料和篇幅逐渐增多。教师若按部就班进行授课,按现有安排的课时量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且会显得目标任务过多,教学脉络不清晰,教学效果难以保障。教材是知识传递的载体,如何恰如其分地用好教材,需要教师根据班级特点进行筛选整合,有所舍弃或偏重,二次开发出适合本班的教材。比如笔者教授的两个班级,各有特点。班级A 思维活跃,词汇量较大,听力较为突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基础较为薄弱,不够勤奋;班级B听话顺从,基础较为扎实,勤学好问,但学习方法有待提高,听力、词汇较为薄弱。教材模块中的九大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笔者对于教材作了如下整合:预先把教材归为三大部分:reading,grammar,cultural corner,其余的introduction,listening,speaking,pronunciation,writing,everyday English有机地揉在三大部分中;然后根据班级特点作些调整:如班级A在Grammar环节中,适当增加相应的语法项目,设计对应情景,让学生编写语法题目,而班级B则完成要求即可。在Reading和cultural corner部分可根据文章难易程度和班级特点做些取舍,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做精读或泛读的不同要求。班级A可增加阅读后的开放性问题,找到学生兴奋点,作些阅读拓展。班级B在该环节可以增设听读,多些听的机会。
二次开发教材的目的是让教材变得更加明了简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之更容易更乐意进入看似庞大复杂的课本中去。
(2)教无定法,敢于突破教学模式
关于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有很多种尝试。有的认为READ为Rem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bstacles(扫除阅读障碍);Exploring the general structure(探索基本结构);Analyzing the given questions(分析问题);Dealing with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处理新词和用法),这是教师常用的阅读教学方式。事实上,除了这种常规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把READ演绎为Reviewing(复习);Exploring(探索);Appreciating(欣赏);Deepening(挖掘)。如外研社新课标第八册Module 5 The Tang Poems。入选的有唐诗也有英诗,诗歌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节奏韵律都极有特点,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诗歌体验基础上回顾,探索诗歌之美,欣赏中英文诗歌中的意象表现,并尝试挖掘其差异性。或者READ也可以是reading(阅读);experiencing(体验);assessing(评估);displaying(展示),如选修第七册中Module 1 Basketball。在该模块中,出现了不少的篮球术语,文章介绍了两大球星Michael Jordan和Wilt Chamberlain,教师可以把阅读转化为活动安排:第一个活动安排在阅读前,为了让学生迅速熟悉纷繁的篮球术语,可以请班上的篮球运动员做示范,场外解说员们(其余学生)用英文介绍相关术语;第二个活动放在阅读后,为球迷之争。学生根据已有材料或自己了解到的信息介绍自己喜爱的球星(可以是文中的这两大球星,也可以是之外的)并陈述原因,无喜爱球星的学生做相应的评价,教师在旁边起到帮助,监督,协调作用。总之,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运用不同的READ教学方法,切勿墨守成规。
(3)注重Lead-in, 让课堂“活”起来
阅读课的导入,应遵循真实有效的原则,在可控范围内凸显阅读篇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开动思维,保障后续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必修第一册Module3的话题是旅行, 该模块在切入阅读文章前,introduction设计了一个任务,要求学生能用英文正确说出各种交通方式。这是一个简单直白的看与说环节。有的教师为了照应文章标题的My first ride on the train,直接播放一段哈利波特在火车上的视频,应该说有一定的趣味性,但要引入各种交通方式显得力不从心,后面的幻灯片制作仍然是简单的图片呈现交通工具。学生处于被动认知接受的地位。其实在图片呈现上稍作处理即可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让思维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达到导入预期目标。做法是,利用幻灯片制作交通工具时,用遮盖的方式遮住主要部位,如仅留夸张的烟雾学生(下转296页)(上接246页)会猜测是轮船或火车,然后展示全部,学生会很惊讶,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中。
2.越读篇 (Make Students Read Beyond)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给读者带来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阅读过程不仅存在于读者与文本之间,还有环境的影响,比如文化背景,思想性,人文性等。教师应帮助学生在阅读的理解能力上达到以下两点:
(1)超越文本,拓展背景文化
当文本脱离了相关的背景文化后,会让读者觉得不知所云。如一段阅读材料中说到各国庆祝新年的方式时提到了If I had to take a guess, you probably celebrate New Years Day surrounded by family and friends,enjoying drinks of your choice (probably wine and champagne)and watching the ball drop.其中watch the ball drop让人费解,但如果知道这是纽约时代广场上那个水晶球降落倒计时的话,就恍然大悟了。因为在每年12月31日晚,水晶球会随着新年倒计时掉下来,人们燃放烟花,预示新的一年马上开始。在选修第九册
(2)学会思考,培养审判性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教會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忙于回答若干的阅读题目。如必修一Module 5的Cultural Corner讲述的是一名加拿大高中生介绍学校科学课教授的情况,难度适中,没有标题,共两段。第一段说的是对科学课的想法有了转变,第二段说对物理感兴趣将来想考入某类大学学习。教师可忽略课文设置的两个问题,布置任务:阅读后给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学生需理解后进行思考,既能照应文章大意,又能突出标题特点。学生给出了若干个标题,有的单纯为了吸引眼球用了Fantastic Science;有的考虑到文中出现的语句用了My interest in science;或是My feelings about science,有的直接使用上句子My feelings about science have really changed!还有的综合两段后自己总结了标题The situation of science in Canada。面对学生的积极表现,教师须肯定他们的努力。对于众多的标题,教师须逐一分析哪些标题片面、笼统、偏题,哪些标题中肯,全面,一语中的。尽管有两段,每段都有各自的主题句,但从全文看第二段仍是从属于第一段,是第一段带来的结果,因而较为合适的标题选择为My feelings about science 或是My feelings about science have really changed。标题可以选择用句子来概括,面对这两个入选的标题,后者显得更加具体和全面。教师的点评能很好地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果,起到引导作用。
思考过程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学会Critical Thinking(审判性思维),并不是说要带批评挑剔的眼光去看待文章,而是应理性客观地进行阅读。如必修一Module 3 Cultural Corner中介绍了The Maglev-the fastest train in the world,教师在阅读时可以客观地评价文章的滞后性,选取了十多年前的磁悬浮做新闻题材式报道。告知学生因为磁悬浮列车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不便维修等缺点,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国内已经被高铁取代。基于这样的引导,学生随后在Module 5 的Reading中 A simple science experiment对文中实验步骤提出质疑,文中说到Iron in air-free water(铁在无空气的水中的反应)的实验方法时第一步为Half-fill a test tube with water,学生提出在化学实验中并不是倒入一半的水,应该是三分之一的水即可,并讨论其英文表达。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审判性思维做出肯定评价,并让学生展现其实验步骤。
三、结语
阅读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阅读课上以图式理论为基础,有意识地从悦读和越读两方面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高中英语阅读增加趣味,延伸文本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为阅读而阅读的进行的枯燥低效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施良方《教学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Carrel, P.L.1987 Content and formal schemata in ESL reading.TESOL Quarterly ,21(3), 461
[3]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2004.我们怎样思维 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黄瑞贤.2015.基于学生体验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导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