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问题”把数学课堂“串”起来

2017-12-12高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问题

高红

【摘要】新课改下,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活动探索的机会,如:引入学习主题的问题情境;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串;“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操作、交流合作题目。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通过“问题”自主探索,再通过“问题”中的“疑问”交流合作,最终在“问题”的探索和交流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展示的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也是本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把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问题化,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趣味、合适的问题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情境;数学问题的创设;问题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120-01

本文主要围绕数学的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展开,立足于对“教学环节”进行“问题化”处理,紧扣学生的思维,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创设趣味、形象的问题情境——导入问题

一堂优秀的课从“问题情境”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情绪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如在《圆的标准方程》中,创设游玩的情境,回忆游乐场中高大的、可以欣赏风景的游乐设施。同学们自然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最后一致得到结论——摩天轮。教师进而提问:“摩天轮与其他设施有何不同?”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得出结论:“摩天轮是圆形,运动缓慢,可以达到很高的地方。”“那为什么是圆形呢?圆形有什么好处和特点呢?”这样的问题一步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然后让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很快就能学会这部分知识。

二、预习交流,教师巡查——发现“问题”

一个形象的问题情境导入之后,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思路向四面八方伸展,有的是正确的方向,当也有同学的想法出现偏差,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例如在基本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想法,很少同学会想到从“”入手,此时,要求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点拨。错误一:证明来代替基本不等式;错误二:直接将不等式两边同时平方得到不等价的不等式;错误三:运用分析法证明时,格式基本上混乱不清,出现“结论”、“条件”本末倒置等错误。

三、互动讨论,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当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会产生许多思想的火花,不同的学生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这时候就需要学生之间产生交流,把各自的想法说出来,产生碰撞,老师在幕后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给予监控和指导,使新知能够快速、正确进入学生的大脑。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可采取各种形式,不应拘于单一、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使每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方法都可以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合作形式:

1.学生“一对一”互帮互助模式。教师可安排一名成绩较好的同学与一名成绩较差的同学形成合作组,也可以安排成绩差不多的两个同学合作,这样有助于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得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并且使得讨论能够深入开展,学生自主性强。

2.多人小组合作形式。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6人一组,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以学生感兴趣的物品、表彰或其他形式作为激励,使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你追我赶投入课堂,使课堂“活”起来。

3.师生互动合作形式。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类比能力等综合能力有较强的要求,在某些问题上,尽管“问题情境”很诱人,但凭学生的个人讨论能力总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这时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时刻准备着“挺身而出”,在一些重要的、学生易错的问题上,教师可以选取“老师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互动形式,把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肢解”,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向正确答案。

四、課堂练习,巩固新知——巩固“问题”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练习时,不仅要照顾全体学生,而且题型多样,紧扣新知,趣味性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枯燥乏味反而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价值的习题,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

五、课堂小结,形成体系——深化“问题”

1.注重对每堂课的新知识(即定义、定理、法则、性质)的梳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历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究实际物体与数学图形的形状、大小的类比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和处理数据等过程,对建立起来的新知识,一般情况下都能在大脑中经过加工形成初步印象,在小结中,要把新知的框架叙述出来。

2.注重对每堂课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进行总结梳理。在课堂小结时及时对本节课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是深化学生思维的重要内容。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对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认识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升华。

3.注重对每节课进行纵横的综合联系,抒发学习感受。我们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在课堂小结时应注重纵横知识的联系,多给学生机会,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娟.问题式情境教学模式研究方案[J].2011.4。

[2]李平.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搞好问题式教学[J].太吉河镇中学数学课题组.

[3]张孝梅.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