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2017-12-12宗文吉
宗文吉
【摘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使人受益匪浅。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也会使人受害终身。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年龄在六、七岁左右,甚至更小,这些学生的认知正处于萌动时期。因此,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98-01
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可以造就人,校园环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应该从每年的公用经费中列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学校环境建设。如在学校醒目处张贴和更新关于感恩、安全、校纪校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三字经、励志、劝学、科技等知识的图片,使学生一进校门就会受到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绿化好校园,并在草坪和花草树木旁边安置一些“请勿打扰我”、“我要成长”等警示语的标牌,学生就会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室、过道走廊、办公室等处布置上得体的名言警句,可以提升学生高雅的生活情操。
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小事抓起。如不随地吐痰,打扫卫生不留死角,见到垃圾主动捡起,见到老师要问好,穿衣服要整洁,不准披衣散扣,袒胸露骨,要主动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不说脏话、节约用水、用电、珍惜劳动成果等等。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不易,但是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生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时期
幼儿刚进入小学的时候,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加之他们特别好动,因此,对他们的养成教育要抓住刚入学头一两周,学期中途和前期结束前的关键时期,有的放矢的让他们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条例》、有关学校规章制度,有意识的安排一些适合不同年级的关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活动。如清扫街道、感恩父母老师的普通话演讲赛、搜集有关激励学习方面积极上进的名人名言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小学生活既有规则,又丰富多彩,从而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小学生养成教育要规范化、具体化
作为学校,每学期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总体上要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有步骤的进行。在不同学期或同一学期的不同时期,要有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明确责任和目标,体现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好学、上进,注重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这样循序渐进,最终就能到达培养的目的。
五、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
小学生的行为,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性。其实,他们还不懂得所有行为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加以指导,唤起学生的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习惯自觉的融入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要求上来,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明理教育。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的四个重要层次,而“知”是最基本的。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在学生对它产生了一种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因此,当对学生提出一种行为习惯要求时,就应采取形象直观的方法向学生阐述,是學生有感性的认识。如今小生手中的零花钱较多(包括家长给的,住校生生活补助等),但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合理正确的支配这些钱,班主任就要适当加以指导。每天花多少钱,买零食还是买学习用品等,要有个较好的计划,经过认真的分析对比,他们就能很快乐地、主动地节约用钱,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仪式教育。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能够引起他们产生某中情感体会的事物出现时,他们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例如,在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团队活动中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使每一位同学回味无穷。教师应结合周会,团队活动,举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和书法绘画、歌咏等各项竞赛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刻苦拼搏的精神。
再次,进行榜样教育。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为学生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老师要经常给他们讲名人名家的故事,同时树立学校的、班级的、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身边的人和事、从我做起,让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从学校这个大集体当中受到教育,使他们产生“我也能行”、“我比别人强”的感受,这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能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