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

2017-12-12杨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外实践传统节日

杨杰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语文教师对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尝试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与扩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统节日;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90-02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是责无旁贷。除了责任,我们语文学科更有着进行传统文件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点看法。

第一,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用博大精深来概括。“博大”是说传统文化的广度——广博丰富;“精深”是说传统文化的深度——深奥精妙。那么如何把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课题,更是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在国家把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列为国家的法定假日之后,让我更加清晰而明确地感受到了国家所要传递的信息——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丢,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但同时我也面临着许多困惑,深知传统文化教育绝非易事。虽然困難,但我一直在努力着、探索着。我探索的结果就是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

第二,为什么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都有其特定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这种价值观又以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为载体,更直观更易于人们接受。另一方面,传统节日被确立为法定节假日,为学生开展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第三,如何把传统节日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主要通过四步走的形式来实现的。

首先,确立主题。既然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自己核心的价值观,那么确定每个传统节日的教育主题就成为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主题的确定既要符合传统节日本身的特点,又要尽量贴近现实生活,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例如:清明。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清明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清明节还融合了历史上的寒食节、上巳节的部分节日内容。清明节的特殊文化内涵还表现在这个节日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上。清明既有扫墓祭祖、追思先人的活动,又有踏青游玩、荡秋千、放风筝等娱乐性活动。如果说扫墓祭祖寄托了中国人重视亲情、敬重祖先的情感追求和价值关怀,清明节是肃穆的。那么,踏青、拔河、放风筝等享受春天无穷乐趣的活动则告诉我们清明节是欢乐的。逝者与生者,哀伤与欢乐,这些人世间的悖论在清明节里得到了充分的协调和安排,这正体现了我们民族豁达的生死观。同时,扫墓祭祖还是一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它年年轮回,代代传承,不仅仅昭示着血脉的传承,而且激发人们更加顽强的生存和追求幸福的生活。因此,我把清明节的主题定位为“爱生命”。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但我们采纳流传最为广泛的纪念屈原这种说法,把端午节的主题定位为“爱祖国”,中秋节这样一个团圆的节日我们把主题定位为“爱家人”也不难理解。

第二步,布置任务。在传统节日的前一周给学生布置如下假期任务:

1.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

2.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民俗。

3.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

4.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名言佳句。

第三步,假期实践。对于学生的假期实践,我们给出指导意见是:

1.读一读。读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学作品。我们会在节前向学生推荐阅读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传统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例如,清明节推荐阅读杜牧的《清明》、苏轼悼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端午节推荐阅读屈原的《国殇》,中秋节读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正是这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滋养了我们的心灵。

2.讲一讲。讲你所了解的节日起源、传说、习俗等。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自我学习的过程。并且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更全面。

3.画一画。画一画你在假日里看到的美丽景色,如清明柳、中秋月等。这不仅给了那些擅长美术的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也让我们得到了美的熏陶和启迪。

4.做一做。鼓励学生参与到民俗活动中,如清明节陪父母去扫墓祭祖;端午节亲手包粽子、挂艾蒿、编个五色的手链;中秋节把亲手做的月饼送给亲朋好友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切身感受节日氛围,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不要把端午节过成粽子节,中秋节过成月饼节,又或者把传统节日过成了一个纯粹的消费性节日。

第四步,交流反馈。假期结束后,同学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分享,教师可以适时地加点评和引导。同时要求学生把假期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写下来,作为一项作业上交。这样老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假期实践活动是否落到实处。我正是通过这种读一读、讲一讲、画一画、做一做、写一写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于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我们最初所定的主题和最终的教育目的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馈也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与学生课下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和探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听取多方意见及反馈,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实做深,更好地发挥我们语文学科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实践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漫话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