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2017-12-12杨雪春
摘 要:对于语文学科本身而言,关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直是我国学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关键。当前,关于苏教版本身的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编写已经积累了将近二十年的经验,所以,就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编写情况而言,其本身已经是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编纂理论,但是,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难免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建设
一、 引言
对于整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可以说是在整体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这一门课程不仅仅是对整体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指导意义,更是能够体现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专业特点的重要理论根据。而在对于课程的编排和教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实施的情况,这几点,都是能够影响到教师本身未来教育和职业发展情况的关键。故而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为基础,浅析在小学与课程教学论和学科建设及所进行的教学方面改革。
二、 学科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学科论教学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其内的知识和理论方面不能够很好地去进行融汇和贯通。并且,在对于学科本身的体系认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不足,当下,对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教学等方面而言,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似乎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老师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解决难点和重点。但是,对于基础知识和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等方面,却还是存在着不重视的现象。这样的话,对于小学生本身的发展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很容易会造成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偏科的现象。往往,这样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选择的是一股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近似于“填鸭式”的教学,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和理会所学习到的知识,无法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当下,教育理论很容易就会成为虚设的空架子,通俗点来讲,就是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本身进行结合。从而,导致大家都觉得教育理论并不重要,认为教授教育理论知识本身是浪费时间的现象。而且,老师会觉得教育理论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自身职业上未来的发展,都是起不到任何的用处。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如果想要将知识更好地、更准确地传达给学生,那么就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在对于小学生学习模式和习惯的塑造而言,这一点上是现在的教师所比较注重的。但是,单纯地进行知识方面的灌输,无法给孩子精神层次方面带来更好的触动和交流,这样的话,对于教学知识而言,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里,其实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老师重视学生自身的个性,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之后,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
三、 有关于教学方式上的改革
(一) 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在进行教材的编纂过程中,苏教版的教材就尤其注重对于民族化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等方面,是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宣传和加深印象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现在,对于普通话而言可以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及和推广,对于汉族而言,汉语本身就是我们汉民族所独有的民族符号,也正是在这一民族符号的基础上,才表现出了我们汉民族所独有的历史文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注意挖掘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辅助以现代多媒体科研技术,从各个方面,来带给学生一些更加直观的体验教育,鼓励学生对于知识进行多沟通,多交流,培养学生对于小学语文本身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观念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当下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更好地融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里。本身,对于苏教版的教材而言,就一直是贯彻着尊重人才和尊重知识的教学观点和理念,而且,尤其在对于学生进行社会交际和搜索学习资料的能力上更为注重。故而,根据此观念,我们可以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让进行评价的主体双方能够进行互动。这样的话,不仅仅能够了解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所掌握的水平和状况,也能够了解到学生自身对于学科学习的态度和想法。即便是后续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关于教学方面的问题,老师们也能够做到有理可查,有据可查。
(三)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最为难以攻克的难关,就是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枯燥乏味的现象。那么,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苏教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和加强,遵循学生年龄认知的差异性,来更加合理化地去安排和设置课程。这样的话,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认可和相信老师,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教师教学的过程一般都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自我的转化,第一个方面是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将其变为能够在课堂上通俗讲解的语言。而另一方面,更加需要注重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总结教学经验。为了能够帮助老师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以教育实践基地的方式,来创造一个真实的教育情景,在这一情景之中,帮助老师能够更好地磨炼自身的教学技巧。
四、 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本身就是作为整体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所以,这门课程在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知识的掌握,更要从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上入手。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也应该要为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1).
[2]阮成武.小学教师养成方式变革与初等教育学课程使命[J].课程·教材·教法,2002,(02).
[3]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1,(11).
[4]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11).
[5]李·S·舒尔曼,王幼真,刘捷.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03).
作者简介:
杨雪春,重庆市,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六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