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在促进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工作中的效应分析

2017-12-12谢一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就业工作职业教育

谢一贝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分析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困境,提出有效的借鉴措施,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综合效率,帮助高校弱势群体就业,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困境;就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80-01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增加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提高就业门槛,使得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日渐严重,其中包括经济弱势群体、生理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以及行为弱势群体,受多方面因素环境影响,使得这类学生处于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无论是学历与能力方面还是学生态度心理方面都较为薄弱,并在高校内部形成消极影响,急需解决。对此,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从心理和能力两方面入手,完善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增加高校弱势群体就业信心,进而帮助高校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职业教育在促进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工作中的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困境

(一)就业机会不平等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高校弱势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由于经济、文化、环境等条件的制约,知识面较为狭窄,缺少一定的社会阅历。这种文化资本差异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提升,使得高校弱势群体面临岗位稳定困难、专业不对可口以及理想职业较难等问题。同时,高校弱势群体所接收到的就业信息存在局限性,增加高校弱势群体求职难度,造成高校弱势群体在就业结构中的不平等,形成就业困境。

(二)就业质量较低

一些高校过于追求学生就业率,并以学生就业率为指导方向,开展职业教育工作,使得职业教育工作过于片面,降低了高校弱势群体的就业质量,使得高校弱势群体就业稳定性较低,不利于高校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一般而言,高校弱势群体受知识因素或是能力因素的影响,使得这类学生在求职就业中的社会接受度与认可度普遍较低,再加上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学习资源方面处于弱势,无法与其他毕业生匹敌,进而出现就业质量过低、岗位技术水平较低以及平均收入较低等方面问题。

(三)学生能力素质不高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弱势群体没有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目标,职业规划和自身能力不匹配,高校弱势群体自身能力和素质较低,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使得高校弱势群体在求职过程中常常遇到挫折和困难。同时,在困境中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分析所处环境,很容易出现就业焦虑心理和自卑心理,无法拓宽就业渠道,很难找到符合高校弱势群体特点的工作岗位,增加就业难度。

二、高校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方式

通过上述对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困境的分析,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能力,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实现高校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发展。

(一)做好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困境表面上是因为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本质上是学生自身就业不明确,对岗位选择和薪资待遇都过于理想化,忽略岗位高要求,影响弱势群体就业。这些不成熟思想都是导致高校弱势群体无法顺利就业的内因,而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转变弱势群体的不合理就业观念。对此,在职业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明确就业期望与职业定位,认识到社会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危机感,打破学生的理想化就业,进而帮助高校弱势群体找到适合的工作。一般而言,高薪工作对毕业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这就需要高校弱势群体要正确看到自身的不足,在就业中取长补短,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岗位,克服劣势,转变高起点就业思想,帮助高校弱势群体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促进其发展。

(二)明确就业方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在进行职业教育中,为了让高校弱势群体认清自己,教师可以采用自我分析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通过全面而客观的自我分析,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做好职业定位,明确就业方向,扬长避短,提高就业成功率。并在职业教育前期,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自我兴趣爱好与专业能力,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合的职业,采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分析自身差距,明确择业过程中所遇到阻碍,提出解决对策,克服自己在擇业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就业成功率。通过自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让高校弱势群体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在择业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利用学校资源,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加就业筹码,进而完成高校弱势群体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工作

在明确就业方向后,根据学生就业目标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结合就业目标和就业方向,有针对性的锻炼自身能力,不断提高高校弱势群体就业综合素质,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提高就业成功率。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中引导学生做好材料准备、信息准备以及心理准备等工作。事实上,高校弱势群体之所以就业困难,一方面是高校弱势群体不关注就业程序和就业政策,求职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准备工作不全面,使得面试时过于仓促,进而处于求职被动状态。对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先从学生心理准备入手,明确现阶段专业对口行业的就业形势,提前打弱势群体的心理预防针,预防学生在面临困境时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障碍,减轻心理负担,进而从容不迫的择业与就业。

(四)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就业桥梁

就业属于双向选择过程,由于学生社会经验的欠缺,在实际就业中很容易进入虚假招聘的骗局中,误入传销组织。而很多企业虽然收到很多简历,但仍然找不到想要的人才。对此,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并在职业教育中,引导弱势群体对性格和技能等方面进行认识,定期邀请著名企业HR来校指导,开设职业教育专题讲座和专场宣讲会,加强企业与高校弱势群体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平衡高校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实现与企业的面对面沟通,提高高校弱势群体的就业率和就业机会,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达到共赢的局面,进而提高高校弱势群体职业教育的综合质量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校弱势群体职业教育过程中,结合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困境,要求教育者要做好思想引导,帮助弱势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就业方向,使其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并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工作,搭建学生就业桥梁,达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小明,邱伟芬.试论职业教育在促进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工作中的效应[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4):50-54+61.

[2]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张名艳.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86-87+90.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工作职业教育
试论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冲突及调试
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实践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工作的思考
论辅导员在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