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分析
2017-12-12贺慧玲王凯李晓婷鲍立霞靳夏杨淑娟李其林
贺慧玲 王凯 李晓婷 鲍立霞 靳夏 杨淑娟 李其林
【摘要】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依据患者收治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研究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一体化急救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098
重症颅脑损伤疾病发展快速而且疾病症状变化迅速, 临床常难以预料。重症颅脑损伤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也给患者家属甚至整个家庭加大负担与打击[1]。临床中应重视给予患者重症颅脑损伤护理干预措施, 从而起到快速有效的护理干预, 使临床护理工作更精细化、更系统化以及更加全程化[2]。本次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讨分析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共60例纳入本次研究, 依据患者收治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研究组中男19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51.23±7.12)岁, 12例患者合并有多发性身体表面擦伤, 6例患者合并有肺部感染, 12例患者合并有闭合
性骨折。对照组中男21例, 女9例, 平均年龄(50.86±7.42)岁, 13例患者合并有多发性身体表面擦伤, 8例患者合并有肺部感染, 9例患者合并有闭合性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研究组则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成立急救小组。结合科室实况组建成立专项小组, 小组成员有科主任、科主治医师、有一定资历的护理人员等。专项小组核心宗旨是争取时间对患者实施抢救, 积极挽救患者生命, 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专项小组成员各有职责, 并且合理分工配合;保障每个时间段均有至少一名责任护理人员值班。②培训及管理急救小组。给予专项小组所有成员加强素质教育培训, 包括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医院品牌意识、主动护理意识、真诚及微笑服务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语言艺术以及化解矛盾技巧, 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等;并给予定期综合考核。③现场施救。护理人员应快速准确并简要的给予患者伤情判断, 实时持续性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指标变化, 并结合患者的实况给予对症抢救措施, 若患者有心跳骤停情况, 应即刻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若患者有骨折情况, 应即刻给予简单包扎及固定;若患者出现呼吸紊乱, 应即刻给予有效清除分泌物, 或气管插管, 以保障患者有通畅呼吸;若患者已有双侧瞳孔不等甚至昏迷情况, 应即刻给予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对症治疗(脱水、减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并给予持续性补液治疗, 预防休克。④院内急救。开放医院急诊绿色通道, 与送诊人员一起安全搬运并且妥善安置患者, 务必做到无缝连接, 争取抢救时间, 及时送入急诊室进行抢救。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数值变化, 密切注意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 并给予吸氧治疗;护理人员合理有效评估体液丢失量及机体需求量, 给予患者持续性补液, 并且积极预防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遵医嘱给予对症脱水治疗、降压治疗以及止血治疗等;积极配合临床医生给予患者施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活动性出血等;及时给予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及术前准备, 并且将患者护送到专科病房, 做好详细的护理工作交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救治时间、临床效果及护理滿意度。
1. 4 评价标准 ①疗效评价标准[3]:患者恢复意识而且疾病症状表现均已消失(或有显著改善), 患者日常生活自理, 而且无出现功能障碍, 为显效;患者苏醒而且疾病症状表现有好转, 患者日常生活自理, 但是有出现功能障碍, 为有效;患者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 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意度, 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院前急救时间及院内救治时间对比 研究组院前急救时间为(10.41±8.79)min, 院内救治时间为(15.78±
12.86)min;对照组院前急救时间为(15.62±9.76)min, 院内救治时间为(24.33±12.21)min;研究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显效16例, 有效1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7例, 有效11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60.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十分满意12例, 满意15例, 不满意3例, 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十分满意7例, 满意13例, 不满意10例, 满意度为66.67%;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涉伤范围极大, 而且患者疾病病情复杂, 患者病情波动大, 非常容易出现各种严重不良事件, 使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4, 5]。
及时给予患者施行正确急救措施相当重要。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于临床护理人员要求较高, 护理人员需具备熟练的急救基础知识以及急救医疗技能, 有效提高急救护理出诊速度以及快速准备急救药物、急救设备等, 迅速且妥善安排患者转运、分诊等;同时要求护理人员系统性、规范性的完成整个救治过程, 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6-9]。通过急救的每一个环节的无缝连接, 给予患者快速有效的现场疾病评估, 院前对症急救措施, 开放医院急诊绿色通道以及院内急救, 从而争取更多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提高急救有效率[5, 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高, 可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 改善疾病预后,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健, 林秋文, 何育教.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5):748-750.
[2] 冯程. 两种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急救效果.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2):128-130.
[3] 胡祎, 王淑玲, 周静. 急重症颅脑损伤一体化的急救护理.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8):66-68.
[4] 夏芸.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体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9):107-108.
[5] 丛薇, 樊国爱, 翟学伟, 等.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6):
226-227.
[6] 諸小华, 覃海森, 吴月英.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护理学报, 2013(23):54-57.
[7] 管穗丽.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1):200-201.
[8] 梁翠柳.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6):168-170.
[9] 付多. 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7):00211.
[10] 冬梅. 重型颅脑损伤行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242-243.
[收稿日期:2017-08-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