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2017-12-12吴正兰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唤醒积极性

摘 要: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缺失,已是数学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现代社会信息表现及传播形态远优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表现形态,这就导致学生对非主体学习内容热情高涨,对主体学习内容情绪低落。因此,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唤醒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是数学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学情感;唤醒;积极性

积极的数学情感就是数学对象作用于学生认知心理时,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对认知对象的积极关注、思考和研究,课堂上表现出神情专注、善于思考、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等特征,其核心是发自内心的心理追求。

一、 增强学习内容的情景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认识事物是一种心理行为,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心理越贴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情感就越真切,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绝大多数是伴随情节出现的,情节对学生认知的冲击力与情节的情趣性密切相关,当学习内容的情景与学生的认知兴奋点吻合时,便会引发学生注意和主动参与。学习内容的情景化,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情节“包装”,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从“分离”回归到“融合”,从而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因此,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将生活经历转化为学习情景,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演绎为学习情景。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出示本班某同学全家逛超市的情境,然后再出示一些学生喜欢的商品,标上单价(用小数表示),该同学选购其中两件商品,请同学们帮着算一算,要花多少钱。然后再请同学们自己选购两件喜欢的商品,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学生对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分与分相加已经理解,在此体验中再得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此情景中的多种要素都是学生曾经体验、经历过的,学生看到此题,会产生一种亲切感,熟悉感,易于激起学生共鸣,产生积极的认知心理。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所喜爱的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在学习情景的构建中结合考虑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说在开展《圆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举行投球比赛的形式让激活学生的思维情景,教师将学生排列成一个长方形队伍,将球筐放在长方形的中心,以投进球数最多的标准来判定成绩,这样学生们就会主动对其進行思考,探究最为公平的比赛形式,进而对圆形进行认识和理解。这时教师还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什么圆形的队伍会比长方形的队伍更公平呢?为什么球筐一定要放在圆心位置?通过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会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对其进行验证,由此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该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情感。

二、 增强学习过程的活动性

学习过程的活动性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操作体验活动。增强学习过程的活动性能更有效地唤醒全体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探求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积极感知数学对象的过程中触及数学学习的本质。

要精心设计研究性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强活动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课后,设计如下研究性学习课题:学校要改造一条下水道,并且安放若干个窨井,如果让你来设计窨井盖,你将设计什么形状的?请同学们通过制作窨井盖模型,实践验证,写出数学小论文。这样的活动更符合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追求。

要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课前调查活动,课后运用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将学生的学习操作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兴趣浓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

增强学习过程的活动性,不仅有利于唤醒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 增强教学行为的艺术性

数学教学是以练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数学学习单调而枯燥,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追求艺术性的教学风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行为的艺术性应在注重语言、体态、激情等艺术效果的同时重视艺术策略的探索。

善于生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情趣盎然的数学小活动,开展情趣数学游戏活动。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课前带领学生玩了一个游戏,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门打靶大炮,学生按动电脑键任意调整炮杆角度,瞄准目标,炮击目标,完成一次炮击后目标会自动变换位置。学生再次调整炮杆角度,继续开炮。在多次反复操作中,时而命中,时而不中,惊叹声,惋惜声,指挥声此起彼伏,真是其乐无穷,使原本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就变得快乐起来。

乐于生情。每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接受程度有快慢之分,回答问题也有正确错误之分。而赏识学困生则是一种教学艺术和智慧。对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教学中,以鼓励、引领、肯定等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以人文关怀,和谐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适时生境。教师设计的“常态课”会“落入俗套”,学生每天面对“常态课”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出现精神涣散的状态。这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浪费”一些时间,给课堂适度加点“佐料”,如开个玩笑,讲个笑话等,让课堂教学生成一道别致的景观,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把学生的思绪拉回学习的轨道上来。

唤醒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既是一种策略,更是一门艺术,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是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祝海忠.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数学大世界,2016,12.

作者简介:

吴正兰,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县新华小学。

猜你喜欢

唤醒积极性
在大英博物馆“唤醒”中国古画
激趣带生,共历生命成长
一次“有序”的数学课堂引入的反思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唤醒”泉城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