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擅用提问技巧
2017-12-12万莉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巧妙设置课堂提问,調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将从“教学以提问开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提问方式以启发式为主”“正确诱导与点评学生答案”等方面入手,对此展开浅显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问技巧;兴趣;启发;点评
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氛围、教师的引导等均是影响数学教学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在课堂中巧妙设置提问则能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其学习热情,以培养他们形成善于思考的品质。笔者由“周长的认识”一课的行文方式受到启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课堂提问技巧做出新的思考和总结,现将浅显之见与大家一同分享,望能引起诸位的深思。
一、 教学以提问开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伊始便开设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兴趣。在“周长的认识”一课的行文布局中,笔者开篇以谈话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小画家,这位小画家可是有点特别,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他的作品吧!”随后用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篮球轮廓的动画视频,然后借此向同学们提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你能在生活中想象出和它类似的图案和实物吗?”同学们经过观察和小组讨论后纷纷得出以下结论:这个图案是圆圆的,封闭的;体育课上的足球、排球也是类似的图案。借由此,笔者在课堂伊始便针对周长的概念为学生设置了趣味性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就抓住了他们的眼球,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其思考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的思考,进而在后续过程中引出周长的概念,以及圆周长的解释。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先机,在最开始巧妙设计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知识点的探索中,生活化的教学问题能最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体会。设置问题、解答问题是帮助人们追求真理、增长知识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只有最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和课堂参与度。
二、 优化提问方式,以启发式为主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同时把握课堂的重难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要以启发式为主。此外,教师提问时,还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重在以适当的提问方式,给予大家自由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在“周长的认识”一课中,笔者请同学围绕“图形的周长”这一主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教学的重难点即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笔者以学生的生活常识为基础,进而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小画家画的这几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封闭图形呢?”
在同学们对封闭图形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笔者再继续追问:“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出封闭图形周长的特点呢?由此图案你能联想到生活中哪些物品呢?”
笔者希望能通过这些由浅入深的问题,深化学生对周长的了解,同时借助与其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开放性答题角度,给予他们全面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这种由数学问题向生活实际层层递进,最后引发学生讨论和深思的提问方式,符合逻辑顺序,同时弱化了问题答案的局限性,亦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三、 正确诱导与点评学生答案
众所周知,有问必有答,教师应善于在问题中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维方向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去束缚学生的思考模式。故而对全班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拓展自己的思维,要勇于接受和尊重学生答案的多样化,同时做出公正、客观和善意的评价。以往,我们在课堂上常听到教师对学生直言不讳的评论,如:你怎么可以这么想?你的答案偏离了问题。你这么回答毫无根据,而标准答案应该是……
以上言论在很大程度上挫败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也就导致了老师提问全班无人敢回答亦无人想回答,最终老师只能按照参考书读出“标准答案”的被动局面。数学的教育教学是一个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既是课堂的引导者同时更是其中的参与者。故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更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懂得倾听和接受每个学生思想的声音,加强问答环节与大家的思维互动。教师应当多多使用“你很棒”“这样想也不失为一个思考问题的好角度”等鼓励性评语来增添学生在课上回答的信心,以激励其在日后学习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好习惯。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时机巧设启发性的问题,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开拓思维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最后给予其客观和鼓励性的点评。笔者相信长此以往,定能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建设性及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
[2](美)Diane Heacox,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茹建文.关于构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
作者简介:
万莉,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城南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