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思考与实践

2017-12-12洪萍萍

考试周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学生体质测评小学生

洪萍萍

摘 要: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影响着我国的整体国民身体素质水平,国民身体素质的高低也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是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我国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参考标准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它对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健身活动起到了纲领性作用。《标准》中并未着重阐述针对小学生健康测定的方法的独特性,在很多具体测评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良空间,例如,对小学生动作协调测评等方面,本文就《标准》针对小学生测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若干建议。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小学生

一、 引子

随着国家对儿童身体素质研究地不断深入,针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测试是了解小学生身体状况的重要方法和手段。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共同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它的内涵是“两个标准一个要求”,即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测量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标准;一个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规范。国内学者针对《标准》的制定开展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但是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比较多,针对《标准》对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很少,这个《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过了多次的反复修改,使其更加可靠、有效和实用。制定《标准》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测评,从而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对学生的锻炼予以有效的指导。但是,很多机构研究认为,《标准》中关于中小学生身体测评有很多的不足,存在不当之处,例如,在小学生低级阶段采用踢毽子的方式来测评其运动协调能力,踢毽子主要是退步运动,小学生身体正处于迅速发育的时期,长期进行这种方式的体育锻炼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腿部变形。所以《标准》在小学生体质测评方面还有很多改进空间,本文就《标准》针对小学生测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若干建议,为《标准》的改革出言献策。

二、 《标准》关于小学生体质测评的概述

《标准》将对小学生的测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运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标准》将小学生的测评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一二年级一个阶段,三四年级一个阶段,五六年级一个阶段。在所有年级中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和肺活量分别占15分。

在一二年级这个阶段,必测指数的20分是50 m跑是否达标,必测指数的30分是坐位体前屈,剩下的20分是1分钟跳绳。

在三四年级这个阶段,必测指数的20分是50 m跑是否达标,必测指数的20分是坐位体前屈,必测指数的20分是1分钟跳绳,剩下的10分是1分钟仰卧起坐。

在五六年级阶段,必测指数的20分是50 m跑是否达标,必测指数的10分是坐位体前屈,必测指数的10分是1分钟跳绳,必测指数20分是1分钟仰卧起坐,50*8往返跑占必测指数的10分。

采用五个等级来评价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情况,分别是不合格(60分以下)、合格(60-79分)、良好(80-89)、优秀(90分以上)。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来评价学生,例如如果某位学生缺席体育课1/10就被评为不合格。

三、 对《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的理解

1. 动作协调素质测评在《标准》中的地位

动作协调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十分重要,在这个时期必须优先培养儿童动作的协调能力。日常的体育锻炼,日常的生活、劳动的完成都与动作协调能力密不可分。例如,在跳高运动中,腿、腰、肩关节的协作配合保证了跳高运动的顺利完成。运动的不协调同样也很容易引起很多伤病的产生,例如,在长期保持站姿,运用双手劳动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腰间盘突出等病痛,这是由于臀部肌间肌肉协调异常造成的。由此可见,由于动作协调的缺陷会增加个体产生伤病的风险,所以,对动作协调能力的培养的应从现在抓起,从小学生抓起,为今后的健康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身体协调能力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动作敏捷、速度、力量等其他运动能力,对学生运动神经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小学生思维、智力、情商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小学生动作协调的测评在整个小学生身体素质测评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关于对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

《标准》中涉及到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评参数只有力量、耐力、速度等指标,缺乏对动作协调能力的测评。对动作协调能力的测评没有针对性,缺乏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监控,对小学生这一身体指标的现状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小学生的各个身体运动器官处于高速发育阶段,不要将侧重点完全集中到力量、耐力及速度方面,因为这些身体素质在高强度额锻炼之下,有可能导致运动器官负荷量过大,影响小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限制了以后生理功能的正常发展。综上所述,动作协调能力和柔韧能力应该是测评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对这些素质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测评,以便促使小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3. 关于对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功能的思考

《标准》对小学生体质的测评主要采取等级评级法,等级评价法将学生的体质健康划分为,不及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除此以外,还将体育课的考勤和心肺耐力做为绝对评价来考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这些评价都是以結果论为基础,没有对学生未来的身体素质发展方向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性评价。以这种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体质,会使那些本身身体比较差的学生得不到锻炼和激励。与此相反,发展性的测评指标能发掘学生个体的发展潜力,使他们努力锻炼追求自身的发展目标,逐渐缩小和结果性测评的距离。所以对于身体正在飞速发育的小学生来说,对体质健康的测评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要成为激励他们更好的锻炼身体,为自身的健康而努力,特别是让那些体质差的学生得到激励。

四、 对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的建议

1. 把动作协调的测评加入《标准》的指标体系中

动作协调能力是小学生体质健康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动作协调能力低下,是一种儿童发育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动作协调能力低下的学生主要表现在:(1)走路跑步时常跌倒;(2)对距离的判断不准确,经常碰到人或物品;(3)很难与同龄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学习新的体育活动很困难;(4)导致书写障碍、生活自理及社交方面的困难。所以,应该在《标准》中增加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测评的指标,促进学生对动作协调能力的锻炼,为以后良好的身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就非常重视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培养,制定了很多关于动作协调能力的测评方法和标准,这些标准和方法可以为我国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测评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2. 发展性评价方法在《標准》中的运用

发展性评价方法注重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评价,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所以它也被叫做过程性评价。在现在的《标准》中采用的是结果性评价方法,如果在《标准》中增加发展性评价方法,这样可以互补的评价学生的身体体质健康指标。例如,50 m跑等评价指标每年都在测试,是一个连续性的指标,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指标的变化曲线作为评价这项运动的参数。另外,在过程性测评指标的制作时,我们应该遵循难度递增的原则,当身体素质比较低下时,身体越容易得到发展,当身体素质越高,发展的难度也更大。所以对那些先天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通过对他们指标曲线的分析提高他们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信心,可以更好地为他们制定身体锻炼方案。

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国民身体素质水平,国民身体素质的高低也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是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标准》在评估学生身体健康和指导学生加强身体锻炼方面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但是《标准》中并未着重阐述针对小学生健康测定的方法的独特性,在很多具体测评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良空间,在标准今后的修改中,要体系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并注重对发展性评测方法的运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克伟.山东省平度市2010年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研究[J].运动,2011(9).

[2]谢波飞.中美日新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9).

[3]王石龙.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足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6(4).

[4]陈光玖,张超慧,冯建强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1(6).

[5]吴嘉玲,平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结构指标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1(2).

[6]林辉杰,严波涛,刘占锋等.运动协调的定量方法以及在专项技术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12,32(3):81—91.

[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编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学生体质测评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测评一款LED成像灯
黔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体质状况与体育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
提高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研究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度测评研究
我是小学生
浅谈我国校园足球计划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及发展现状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