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2017-12-12刘添贤
刘添贤
摘 要:数学是训练思维缜密性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及逻辑性,存在着初中数学教学较难操作、教学效果不佳的困惑局面。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观念,鼓励学生亲近数学、运用数学,培养数学兴趣,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困惑;对策
【正文快照】: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智慧之花”,数学以其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简洁性、抽象性、概括性,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其对学生的成长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惑,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效果,现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梳理:
一、 是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厌学情绪普遍,作业质量不高,家长难以辅助监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初中学生因为数学本身的特点,而产生的畏难情绪,不愿学、不想学。因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几乎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现在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乐学精神,学习目标与动机不明确,甚至很多学生潜意识中认为,学习是给家长学的,学的好坏,与自己无关。部分家长因为认知水平及观念因素,缺乏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更遑论对学生的有效辅助监督。单纯靠教师课堂上的输入和调动,恐怕很难有较大说服力,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怎样实现学校与家庭互动,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初中学生因其生理心理特点,自制力相对较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认真完成,是整个初中阶段普遍存在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学生放学之后,便逃出了老师的“掌控区域”,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很难有时间和耐心去监督孩子写作业,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写家庭作业时,不认真审题、不认真书写,一旦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就放弃或者抄答案,作业基本上流于形式,属于教师对自己的“自我安慰”,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还需要拿出很大的精力去处理作业,同时又有新的教学任务要完成,势必造成时间和精力的双重浪费。
2. 考试未能发挥正面考查作用,提前预习使知识成为“夹生饭”
考试的本来意义在于考察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地区”,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知识“薄弱地区”进行查缺补漏,综合提高,但现行的教育客观情况是:考试成了数学教学的“常规武器”,考試过于频繁,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习惯性地“以分数论英雄”,解析性、重复性的训练较多,特别是按分数排名次,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对此缺乏有效的补救措施。
因为现在受家长攀比影响,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落下,所以普遍存在假期或者休息日对新知识提前学习预习的情况。这样就会削弱新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削减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因为这样的预习只是形式上的,缺少课堂预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也影响了部分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难以形成愉悦的学习体验。
二、 是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1. 情境创设失于生硬,难以体现教学成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际把控者,因现行新课改的需要,教学理念的转变,现在的课堂提倡创设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就奉行“拿来主义”,对所教授的课程牵强附会地创设情境,偏离了教学的内容,只注意了趣味性而未考虑数学的“本身味道”,有的甚至离题太远、不切实际。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能力出发,属于教学的辅助手段,创设情境应该有度,不能生搬硬套,刻意为之。
2. 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固化模式化严重。
在备课时,教师仅针对所讲授内容进行简单分类梳理,未能做到备学生、备学情。特别是在集体备课的环节中,很多老师都想吃“现成的”,对一些老教师或者优秀教师的经验,直接拿来嫁接,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另外一方面,就是对原来经验和教学手段的全面否定,容易偏激,以偏概全。
3. 课堂评价缺乏修炼,教学过程中忽视情感交流。
课堂评价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内功和素质修养,如果课堂评价过于琐碎和肤浅,课堂上“你真棒”和鼓掌声不绝于耳,这成了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的正常发展是不利的。评价如果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灵感,那么评价就失去了本身具有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对所教内容“照本宣科”的现象,不注意与学生进行真实的情感交流,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
针对上述问题和困惑,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抓住课改的机会,积极转变观念,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运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现在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对初中数学教学困惑的破解对策:
1. 以实际问题为模型,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行教材已经考虑到了数学在理论严谨的同时还应具有实际运用的功效。新教材的特点就是积极向生活靠拢,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理念。还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会分析、比较、观察、推理、概括、归纳、综合等数学手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在讲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启发学生探究,怎样的路线回家最近?这样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许这是学生从未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启发,鼓励他们自主找到问题答案。数学也就从冰冷的知识,变成了可亲可近的助手和工具。
2. 题型的设计要灵活多样,尽可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都各不相同。基于此,新课程标准也做了相应规定: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看起来似乎有些操作困难,但实际上,教师在进行练习题目的设计时,从内容到形式,都应灵活多样,尽可能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余地。传统的数学练习设计往往是固化的,答案唯一,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供思维的空间和可能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尽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这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益处的。数学之美的体现是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那么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数与形的统一的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推理、运算、“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有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才会与日俱增。只有感受数学之美,才会体验学习数学之乐。
3. 客观评价学生,磨练教学语言,真正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良好的评价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找到学生的不足,及时鼓励学生查找缺陷,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这就要求教师磨练教学语言,简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
初中数学教学充满困难挑战,同时也具有机遇转变。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之下,努力破除数学教学中的困惑,敢于开拓,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之美,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科技博览,2010(4).
[2]邹明贵.谈初中数学课堂情景教学及创设[J].读写算,2010(21):105.
[3]杨贵生.新课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