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12-12马甜甜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教学小学

摘 要:在我国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活动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才能让小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价值,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从而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且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活动教学中的渗透还能够让小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的综合性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加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更加的严格,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的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而思维能力从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意识出发,去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让小学生从枯燥而单调的数字学习中找到快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二、 用情境教学来引发小学生的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而且小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欲望,从而开始主动思考,使思维处于活跃和亢奋状态,主动参与到“学”的活动中来。

比如说在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章节的学习时,老师可以给小学生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让大家在问题的思考中去进行思维,而且老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们的好奇心,来吊他们的胃口,“现在大家可以随便向我提问,只要让我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马上告诉大家第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因为小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不了解,就会对老师的这句话产生强烈的好奇,而且在这种好奇心的带动下,他们会对老师进行测试,当然测试的结果是需要验证的,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小学生随意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进行角度的测量,告诉老师两个内角的度数,看看老师说出的最后一个角的度数是否与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一致,通过测量被怀疑的答案就会得到印证,同时这样的问题也会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这时老师就可以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再进行“三角形内角和”问题的详细讲解,这样的方法会令小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进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真正的实效性。

而且通过这样的提问与思考过程,可以加深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拓宽他们的思路,从而得出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和提升,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 用技巧性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使小学生在问与答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课堂提问必须要具有技巧性,不但要达到提问的效果,而且还不能给小学生太大的压力。因为提问只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参与,如果让小学生对提问感到恐惧,就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还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得以锻炼和提升。因此,在进行提问课堂教学的设计时,数学老师一定要从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水平出发,所设计的问题不但要贴近生活,更要让小学生容易理解,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得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在学习到《面积》的知识时,老师为了增强教学的效果,往往不会直接把面积的计算公式教给学生,而是利用生活常识和所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去进行思考,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以发挥,而且小学生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各种图形之间面积的巧妙转换,找到补齐、拼接与割平等等方法,这样所得到的最后结论才会使他们印象深刻。

另外,提问教学法并不是完全由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也要鼓励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意见和问题,要求小学生不仅要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也要敢于想象,勇于回答,从中寻找答案,求同存异,促进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方方面面

思维能力不仅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包括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就是突破常規,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认识问题,就像古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引导小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辐射性思维,比如说老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或做相应的实践类的活动,小学生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学习去进行各个角度的思考,而且小学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能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找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在思维能力不断提升中去学习和成长。而且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课堂教学模式,要想激发起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要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出发,可以让他们之间展开竞争,还可以运用分组、分层教学法,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教育和锻炼,而且还能够在他们的配合中找到团队协作的乐趣,能够在竞赛中充分展现自我,使数学思维能力在成长中不断加强。

五、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更新下,要求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充分展现他们的创新与进取精神,让他们从传统的、单一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向着多样性的、主动性的方向转变,从而达到小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熊友荣.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31):96-97.

[2]钱雯柔.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229.

[3]王立斌.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中上旬),2016,(22):216.

作者简介:

马甜甜,四川省广元市,广元外国语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数学教学小学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