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谣的古今和未来走向

2017-12-12黄雨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起源途径意义

黄雨恬

【摘要】简单来说,“童谣”顾名思义就是儿童的歌谣,主要为儿童服务。就中国而言,童谣的历史悠久,三千年前便出现了童谣传唱,不仅如此,古人还对童谣有着深刻认识。除此之外,不同地方的文化和地域特点造就了各具特色的童谣,使得我国童谣的种类繁多。童谣之所以能够传唱,不仅是因为它符合儿童的需求,更在于它自身的意义和它所带来的益处能够成为成人支持儿童传唱的理由。然而,在当下这个记载工具不断增多和升级的时代,童谣却在不断减少、消失,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不被人们所传唱,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当代人的观念和涌现的新事物紧密相关。童谣毋庸置疑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拯救童谣更是当今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可能童谣的内涵并不精深,但其却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星光,童谣的修复和发展不能仅靠单方势力,只有各方合力才促其重获新生。

【关键词】起源;意义;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09-02

童谣是一种富有韵律的儿童短诗,篇幅简短,内容直白,朗朗上口,简单好记,在儿童间流行传唱。童谣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是表现当地生活习俗和特色,有的则是反映孩童的心声,而且童谣中会带有方言,例如粤语童谣,闽南语童谣,四川童谣等等。语言的多样性让童谣比普通话儿歌更加出彩,用当地语言来唱童谣,使得童谣带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活力,听起来更有趣,更亲切。

有儿童的地方就会有童谣,我国领土广阔,人口分布广,由此也产生出了风格各异的童谣。每个地方的童谣都跟当地的生活习俗、文化特点甚至山川地貌有着紧密的联系,大部分的童谣就是根据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创编出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性生活气息,例如粤语童谣中,会叙有广东地区特有的骑楼、西关小姐、早茶、老火靓汤等事物。“童谣历史悠久,最早始于《诗经》‘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童谣的叫法很多,有‘孺子歌、‘小儿语、‘儿谣等叫法,名称虽不相同,但是内容都是一样的。《列子》中记载的《康衢童谣》,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的童谣,但是有的人认为《国语·郑语》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谣。即使如此,童谣也有近三千年历史①。”时隔多年,童谣准确的出现时间我们难以追究,且不管以上的争议哪个才是正确的,童谣的历史悠久都是不可否认的,因为不管最早的童谣是出自《列子》还是《国语·郑语》,能与其年代比肩的也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了②。童谣年代之久远,内容之丰富,可以说,童谣是伴随着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文化,它对人类的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童谣之所以被流传,就是因为它所带来的意义能得到人们的支持。童谣的意义主要有三点:教育意义、传承意义、儿童发展意义。起初的童谣是因政治教化而生,明代以前的童谣基本上都是政治童谣,作为统治者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灌输百姓某些政治观念,达到统治目的。例如《左传·僖公五年》中的: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这表达的就是晋军英勇打败虢国,虢国落败而逃的故事,歌颂了晋军的勇猛。又如《列子·仲尼》中写道: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这首童谣就是在歌颂尧帝对人民的贡献都是极好的,人民不要去揣测,只要按照尧的旨意去做就好,这无非就是对人民进行一种灌输,要人民服从统治者的安排,无条件拥护统治者,达到统治目的。明代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多的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这些生活童谣对儿童具有生活上的教育意义。这些生活童谣中包含着儿童应遵守的道德,指导儿童行为,还有指导生活中的玩耍,例如跳皮筋时念的口诀。对于儿童生活中应该学习的道德行为,如果通过成人直接口头教育、讲道理,可能会导致儿童感觉枯燥无味,反感,没有耐心、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学习,但是如果通过富有韵律和节奏的童谣口耳相传就容易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行为习惯。所以,这是生活童谣的一个深层意义。

童谣的传承意义在于对方言、习俗、地域特有文化的传承。前面说过,有儿童的地方就有童谣,我国语言种类繁多,方言更是不可计数,所产生的方言童谣也是数之不尽。在普通话日益流行的今天,很多孩童已经听不懂自己方言的童谣,然而,听不懂方言童谣只是次要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自己方言的损失。童谣作为一种原生态的歌谣,字和词都是取材于生活当中的常用、常见事物,及其贴近现实生活,所以童谣中的内容都是最基本的方言字词,但是孩子们已经听不懂了,方言童谣没有了传承人其实也是方言没有了继承人,这就会导致一种语言的逐渐消失。另外,童谣中包含着地方特色,风俗习惯,例如桂林童谣中的《铁封山》:“桂林有座铁封山,钥匙埋在四洲湾。若是哪个捡得了,金银首饰随你搬。”还有赞美名扬全国的桂林米粉的童谣《桂林米粉歌》:“香喷喷,喷喷香,桂林米粉味道爽,根根有头不见头,碗碗有汤不见汤,不吃不是桂林人,吃了愿做桂林郎。”童谣传唱的意义不仅是教会儿童什么东西,更是建立儿童对自己家乡的一种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以上两首桂林童谣不仅是对桂林特有事物的生动叙述,更是流露出了当地人对自己的家乡的一种溢于言表热爱和自豪,以及内心对家乡的归属感。

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强调格律和韵脚。儿童唱童谣对于发展自身的生理发展也有重要作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提到唱童谣有利于儿童耳目喉舌运用舒畅,舒肺气。因为童谣的文体具有轻快活泼的特点,如果儿童能够流利的念出来确实是起到锻炼口舌的作用,提高儿童言语水平,童谣篇幅虽然短小,但是如果要一口气念完确实也是对儿童的肺活量有要求的。童谣的韵律还有助于在儿童传唱的时候培养乐感,增强儿童学习的音乐能力。可见,传唱童谣不仅能带来儿童心理的愉悦,还能无形中对生理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传唱童谣有各方各面的好处,但是童谣的现状值得思考。传统童谣逐渐消失,不被重视,时代在变化,但是与时俱进的新生童谣很少,童谣老旧,甚至出现了许多被改编的、充满负能量的灰色童谣。童谣这样的现状既不利于它传承与发展,也不利于儿童学习进步,由此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灵健康,家长和老师可能会不允许孩子传唱这些灰色童谣,久而久之,童谣就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造成这一局面的不是童谣自身,而是我们人类自己,因为人是童谣的创造者,童谣的好与坏都是人类造成的。一方面,现代儿歌不断涌现,占据儿童学习唱歌的主导地位,使得童谣缺少容身之处;另一方面,时代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童谣是一种传统的歌谣文化,正是因为它传统的特性,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童谣是落伍文化”的錯觉,使得成人不再教孩子唱童谣,而是听儿歌。童谣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这个问题也是应该思考的,现在很多人写文章、出书并不是为了抒发内心情感,更多的是追名逐利,他们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而是会写作的商人。童谣不像电影电视剧的剧本能够给编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要做出真正好的童谣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因为童谣服务的是儿童,童谣创作者必须要对儿童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够做出为儿童所接受的童谣,然而在童谣的创作中付出的精力与收获的报酬可能是不成正比的,所以很多人不会选择去从事童谣的创作工作,而是倾向于报酬来得多又快的快餐文化。以上的现实问题就导(下转18页)

(上接9页)致了新生的、有质量的童谣极其匮乏,老旧童谣儿童不愿意去使用,灰色童谣盛行的局面。

尽管当下的童谣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但是童谣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并且富有内涵和存在意义的文化,这些问题还是亟待解决,也是可以解决的。拯救童谣倚靠任何一个单方势力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国家、学校、家庭的三者合力才能真正的起作用。首先,国家文化部门应该对我国童谣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制定并下发国家文件号召人们关注童谣的创作和学习,对童谣创作者给予必要的支持,让创作者创作出真正符合儿童发展水平的童谣,降低创作者的后顾之忧,营造一个促进童谣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学校也应该重视童谣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童谣,比如在玩游戏的时候运用童谣,例如“丢手绢”游戏就是一边唱童谣一边做游戏,增加活动趣味性;再如“剪刀石头布”,一边念一边做出手势也是锻炼了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很多童谣都是能配合着做游戏的,所以学校方面可以以童谣为背景,创编儿童游戏,寓教于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乐于并支持孩子学习当地方言童谣,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学习方言,了解家乡文化。童谣的未来何去何从,在于我们对它采取的态度和做法,童谣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接触到的一件事物,它的质量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会持有何种价值观。童谣主要是为儿童所用,儿童是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优秀的童谣可能会让他们受益终身,恶俗的童谣也可能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所以童谣的创作必须要得到重视。从表面看来,童谣内涵浅显,但是从更深层次看来,一首童谣所包含的文化涉及语言、地方文化、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意义是重大的。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于传统精华不是应该摒弃和遗忘,而是利用时代的契机,将传统保存和发展得更好。

注释:

①②取自360百科。endprint

猜你喜欢

起源途径意义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有意义的一天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万物起源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