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教学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应用

2017-12-12黄现莲丁黎明冯向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素质能力融合微课

黄现莲++丁黎明++冯向东

【摘要】培養学生的素质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结合民族院校特点,在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微课教学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融合教学模式,并具体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给出具体的实施过程案例。

【关键词】微课;素质能力;融合;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业评价的融合实践”(项目编号:2017ZDJY01),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慕课平台的重修学生过程性教学评价管理实施方案研究”(项目编号:NXJG201704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08-02

“三电”课程是我校电气信息工程学院6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我校为国家民委直属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存在课堂上没有消化的知识点,课下又看不懂书本的现象,由于各地性格差异不能及时与老师沟通,问题越来越多,每年下来“三电”的过格率不是很理想,总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面临重修,老师的积极性也受到不小的挫伤,辛辛苦苦精心准备却效果不佳,因而,需要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三电”——《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科学文化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竞争合作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交往,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研究的基本理念

1.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能力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微课”教学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融合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2.课堂教学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行引领、启发式教学,强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擅于动手、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

三、具体实施过程

1.课堂上学生就老师微课布置的问题主动讲解自己的分析思路,包括分析时所用的定理、原则、方法等,锻炼自己的同时,带动全班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学习氛围浓郁。

2.课堂上就学生分析的过程设置点评环节,由学生相互之间完成,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多对一形式,点评时讲解要清楚到位,用到什么定理、采用什么方法等,其他同学据点评过程对比自己的分析思路,哪些点相同,哪些不同,找出错误所在,达到共同进步。

3.课堂上老师就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以板书形式例出,由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共同完成,一个同学完成不到位,小组其他成员可以上台继续补充,直至正确,各小组竞先举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效调动了全班同学参与学习过程。

4.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老师就分析工程案例的特点引出,让学生根据此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举手方式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上老师将问题抛出,由各小组合作讨论完成,采取竞争机制,胜出小组代表拿出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更正、补充,最后由老师点评,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6.学生课下看微课视频,课堂上进行随机提问,老师可以加以引导、提示,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清楚的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课堂活动结合过程性评价的观测点及评分标准,给出学生课堂提问一栏分值,如图1所示,奖惩分明,公平公正公开,学生不会存在质疑。

四、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1.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章节结束后要求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对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课程结束后再整体全面细致做一次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做一个知识链条,把各知识点归位;

2.为杜绝学生作业抄袭现象,学生作业采取两两互批的形式,由教师检查,批改认真的且能够指正错误的学生加分,不认真的减分,并在课堂上予以点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做事认真细心的态度,同时进一步加强知识点的巩固;

3.设置微课视频测试与章节测试,不仅能及时验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授课教师做到及时了解学生,通过有效的监督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诚信意识。

五、研究应用的效果

2015年在校级教研重点项目支持下,将“微课”教学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融合教学模式运用到“三电”课程的教学当中,2015-2016学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分别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41、142两班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电子信息工程151、152两班的《电路原理》课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143班《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中展开实施,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153班《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中展开实施,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提高。

通过让学生课下看“微课”视频方式,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提高;通过课堂提问方式,平时性格内向不擅于言语(下转25页)(上接8页)表达的同学,开始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方式,学生有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设立合理的优带差帮扶方式,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往年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章节测试,学生的诚信程度在平时就建立起来,有效杜绝了抄袭现象;通过课堂相互纠错,相互点评环节,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在平时就逐步形成,通过结合过程性评价方式,建立起平时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打破期末突击应试的不良方式,“三电”课程通过率较往年有了明显上升,取得了理想效果,同学们的满意度较高,以《电路原理》为例,学生成绩就教学模式改革前后以柱状图形式作一对比,分别如图2、图3所示。

六、结语

“微课”教学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融合教学模式运用到“三电”课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信息的过程。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在课堂中逐步的培养起来,从而更好的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将“微课”教学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融合教学模式运用大学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现莲,丁黎明.基于微课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176-177.

[2]陆开宏,任丽清.寓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之中[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64-67.

[3]杨玉娥,赵东,安延涛.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点微课群的构建[J].高校论坛,2016(3):44-45.

[4]陈家新,谭羽非,张茜.高校工科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评体系及评价方法[J].高等建筑教育,2016(5):54-58.

[5]王立新,曾韵,郭玉东.“微课”在指导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的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5(4):67-70.

作者简介:黄现莲(1967-),河南人,单位:北方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应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质能力融合微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融椅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升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培训策略研究
浅谈报纸版面主编的职责及应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