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言“耸”听

2017-12-12高晓春柴杭锋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微信平台互联网

高晓春+柴杭锋

摘 要:此“‘微言‘耸听”非彼“危言耸听”,微言指当下互联网时代的沟通平台“微信”语言,耸听是指引起听者的重视。微信已经是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而广泛使用的一种沟通平台与联络手段,也是人们展示与表达思想、行为的一种大众化工具。在当下的亲师沟通中引入“微信”沟通形式,具“天时”“地利”“人合”之优势。

关键词:微信平台;沟通形式;互联网

一、 微信在亲师沟通中的特殊优势

1. 天时

采用微信进行亲师沟通,受到时间的约束较少。可以在工作之余、用餐同时、乘车之际、等车之时、睡觉之前等零散的碎片时间进行,形式似乎随意,但内容却严肃认真。避免了面谈的时间限制,节省了老师和家长的时间,提高了时间效率。

2. 地利

采用微信进行亲师沟通,受到地点的约束较少。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任何场所进行,比如办公室、餐厅、车站、户外……既不受空间的影响也不受天气的干扰。

3. 人合

采用微信进行亲师沟通,具有聚人气、凝人力、合人际的优势。微信操作简单易行,形式大众亲民,乐于被家长接受。其朋友圈、微信群、私聊、紅包等功能使得班级家长之间易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情感关联更有利于亲师关系的建立。

4. 形优

采用微信进行亲师沟通,相对传统面谈、电话谈、家长信等形式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减少了面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尴尬局面。家长群体中难免会出现残疾或生理缺陷的家长,或者不善表达的家长。其次,微信具有文字、音乐、表情、图片、视频等丰富的表达形式,使得沟通的内容更生动具体。最后,可以动态地进行家校合作。校内外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的展示、教师教育活动的展示都变得便捷高效。

二、 微信在亲师沟通中的运用形式

1. 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往往是人们用来展示让人记忆深刻、感悟颇深、引以为豪的一些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教育相关内容的展示,通过展示让家长及时、深入了解学校教育状态,有利于亲师沟通的开展。

(1)班级活动

教师可以借助朋友圈这一平台对班级活动进行展示。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引起家长关注孩子的校园生活。这虽然是亲师沟通中教师的单方面展示,但这利于亲师关系的建立,更利于亲师沟通的开展。

(2)教师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朋友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展示,包括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状态等,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感受教师的专业、用心、辛苦与不易。了解利于沟通。

(3)学生状态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画面、生活画面等内容进行展示,对于学生好的一面进行展示表扬,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与重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及时给予周末教育与配合。

(4)环境展示

住校的日子是家长最为感兴趣的内容,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住宿学校学生家长较为关心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朋友圈展示学生的吃、住、行、学的环境,春夏秋冬的不同情境的展现都可以体现出教师的别具用心,利于亲师沟通的开展。

(5)教育随笔

教师的教育随笔往往也能极大程度上的引起家长重视,家长会从教师的教育随笔中感受、感悟教师工作的内容与形式,辛苦与不易,付出与收获。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亲师沟通的效果往往也取决于沟通双方的了解程度。

(6)家教指导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往往会陷入这样一种尴尬局面,那就是教师说得深家长不满意,说得浅家长不在意。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文章”的形式进行沟通内容的补充与说明。文章内容可以是案例分析,也可以是转载有关家庭教育的美文,对家长进行“无声”的家庭教育指导。

2. 微信群

微信群是一个群体沟通的平台,相对于朋友圈会让人有一种团队、集体、交集、私人群体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完成上述朋友圈的内容展示,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如下内容的完成。

(1)信息发布

现在家校联系普遍使用的是短信形式,接受短信的家长因此而局限为一人,对于信息的发布与传递显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微信群则可以使得学生父母双方都可以及时、随时地掌握孩子的教育信息。比如离校、进校时间,学生、班级获奖信息等内容。

(2)节日祝福

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在微信群中发布对彼此的节日祝福与问候,和谐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群对于每位过生日的家长送去全班同学的祝福,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3)活动商讨

对于班级的各种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进行活动方案的商讨与征集,头脑风暴的力量远大于教师个人的力量。民主开展活动也会受到家长的喜欢与支持,利于亲师沟通的开展。

(4)问题沟通

对于班级管理、学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群里与大家进行沟通,商量解决的对策,减少家长对于教师专制的偏见。

(5)信息互通

通过微信群,家长与教师可以及时、随时的进行信息的互通,比如学生的周末活动的时间、地点、对象。

三、 微信在亲师沟通中的使用原则

1. 公私分明

微信沟通只是亲师沟通中的形式之一,也并非主流方式。由于微信更接近于朋友交流的一种形式,因此在使用微信进行亲师沟通过程中,必须做到公私分明。亲师沟通更多时候应该进行的是就学生教育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而绝非私人关系的建立。教师在发布朋友圈、微信群等内容时要具有选择性的发布与权限设置。要将私人生活与工作分开,以免给家长留下不够严谨、严肃的感觉。

2. 隐私保护

在使用微信进行亲师沟通时,一定要注意学生隐私的保护,切不可公开讨论敏感、隐私话题。也不能随意泄露家长、学生的信息,否则会给亲师沟通带来更多的不利。

3. 角色定位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微信联系,是建立在“亲师沟通”的基础上,因此在使用微信进行亲师沟通时,教师务必把握住“教师”这一角色。无论亲师关系多么和谐,教师角色应该是正向、正义、严谨、严肃的。

4. 谨言慎行

微信看似一种大众的交流工具,但是当教师将其视为亲师沟通的平台时,务必要做到谨言慎行。不能因为言语的随意而给人伪师者的印象,更不能因为行为的随意而失信于家长。

参考文献:

[1]毕伟玉.微信群在家校沟通中的运用[J].现代教学,2017,(11):11.

[2]刘文清.微信平台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91.

作者简介:

高晓春,柴杭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高科路389号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微信平台互联网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信舆情的监控策略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