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通脉方辅治高血压临床观察
2017-12-12梁海婷龙心颖
梁海婷,林 玲,龙心颖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平肝通脉方辅治高血压临床观察
梁海婷,林 玲,龙心颖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目的:观察平肝通脉方辅治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平肝通脉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照组(1.11±0.18)mm、观察组(1.02±0.1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通脉方辅治高血压能有效降低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且较安全。
高血压;平肝通脉方;对照治疗观察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引发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直接导致靶器官受损,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又是颈动脉斑块和动脉硬化作为靶器官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1-2]。本研究用平肝通脉方辅治高血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6例,均为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为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41~75岁;平均(52.13±4.15)岁;病程2~20年,平均(8.54±2.51)年;体质量18~31kg/m2,平均(23.83±3.15)kg/m2;合并糖尿病7例,冠心病16例,高脂血症22例,陈旧性脑梗死8例;吸烟史18例(33.96%)。观察组男35例,女18例;年龄41~78岁,平均(53.24±4.23)岁;病程2~26年,平均(8.67±2.35)年;体质量19~30kg/m2,平均(24.12±2.54)kg/m2;合并糖尿病6例,冠心病18例,高脂血症20例,陈旧性脑梗死9例;吸烟史23例(43.40%)。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肝阳上亢及血瘀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的判定标准;③两组均为1级、2级高血压,并符合中医辨证肝阳上亢夹血瘀证;④知情同意,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3级;②伴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心、肾、肝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③有精神疾病且有认知障碍;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⑤对该研究药物过敏;⑥无法判断治疗效果及基本资料不全,影响最终结果评定。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湖北华世通潜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61)5mg,日1次。治疗2周后,测量收缩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90mmHg或者血压下降幅度小于10mmHg,用药剂量调整为10mg,日1次。
观察组加用平肝通脉方治疗,药用钩藤20g(后下),天麻10g,石决明30g(先煎),白蒺藜15g,白菊花10g,黄芪10g,丹皮10g,地龙10g,鬼箭羽10g,丹参30g,川芎10g,赤药10g。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0g;夜寐不实加夜交藤30g、酸枣仁20g;腰膝酸软加桑寄生15g、杜仲15g。日1剂,用自动煎药液体包装机进行煎药并包装,每袋150mL,每次1袋,日2次,早晚餐后口服。
两组均治疗24周。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降压类药物。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不良反应包括心悸、踝部水肿、胃部不适。
4 疗效标准
显效:血压降低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有效:血压降低,血压值趋于平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血压未下降反而有升高趋势,临床症状未有任何改善反而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 (mm,±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 (mm,±s )
组别例治疗前治疗后tP对照组531.18±0.161.11±0.182.116<0.05观察组531.17±0.151.02±0.145.322<0.05 t 0.3322.873 P>0.05<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6 讨 论
高血压属中医 “头痛”、“眩晕”等范畴。病机为素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亏损及禀赋不足。主要诱因是情志不遂、饮食失节、精神紧张、劳逸无度、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肝风上扰、肝阳上亢、痰瘀互结、肝肾阴虚,最终造成高血压[5-6]。而气血逆乱及阴阳失调是高血压发病及发展的重要原因,阴阳失调是高血压发生的内在基础,气血逆乱是导致脑、肾、心等合并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平肝通脉方中钩藤、天麻、石决明平肝潜阳,白菊花、黄芪清泻肝火,赤药、地龙、丹参、鬼箭羽、川芎、丹皮凉血活血、通络[7]。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比观察组高,表明平肝通脉方辅治高血压能有效降低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1] 李淑玲,潘文,康开彪,等.益气活血方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1):62-65.
[2] 杨若娟,吕吉元.依那普利叶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0):1149-1150.
[3] 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5.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
[5] 卢玉彬,李实,张敦憨,等.子午流注低频开穴法联合口服降压药及健康宣教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6):21-23.
[6] 吕圭源,苏洁,陈素红.中药抗高血压药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30(12):1301-1311.
[7] 占美锦,张箫箫,殷晓威,等.清肝滋肾中药对高脂喂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肝脏组织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3):381-383,393.
R544.1
B
1004-2814(2017)11-1297-02
20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