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护理训练对肺癌患者围术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7-12-12杜鑫,于倩
杜 鑫, 于 倩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胸外科, 辽宁 大连, 116023)
放松护理训练对肺癌患者围术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杜 鑫, 于 倩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胸外科, 辽宁 大连, 116023)
放松护理训练; 肺癌; 围术期; 康复护理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案,然而受疾病症状与社会角色变化的影响,加之对手术担忧,患者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烦燥等情绪,继而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1]。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肺癌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强化康复效果,已成为临床研究人员的关注重点[2]。放松训练是以认知行为为基础的心理介入干预方案,通过指导患者系统的呼吸、舒张与收缩骨骼肌肌群,达到缓解身心症状的目的。本研究对225例肺癌患者实施围术期放松护理训练,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45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25例。入组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3], 且经病理检查证实; 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与沟通能力; 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 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 病情危重无法配合研究者; 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及有精神疾病史; 合并危及生命安全的慢性疾病者。研究组中,男125例,女100例; 年龄38~78岁,平均(60.5±13.5)岁; 文化水平: 小学82例,初中63例,高中50例,大专及以上30例; 病程3个月~3年,平均(10.0±0.5)年; 入院时舒张压(DBP)为(74.6±4.5) mmHg, 收缩压(SBP)为(108.6±4.2) mmHg; 入院时心率(HR)为(82.6±4.3)次/min。对照组中,男123例,女102例; 年龄38~78岁,平均(60.8±13.2)岁; 文化水平: 小学83例,初中62例,高中48例,大专及以上32例; 病程3个月~3年,平均(10.2±0.3)年; 入院DBP(74.5±4.3) mmHg, SBP(108.8±4.2) mmHg; 入院HR(82.5±4.5)次/min。2组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病程、入院时血压及心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与生命体征; 实施围术期饮食指导; 向患者说明围术期包括术前、术中与术后3个阶段,使其充分掌握就医流程; 讲解围术期健康知识与注意事项,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做好围术期心理护理工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3 d在病区示教区对患者进行访谈,并实施放松护理训练: ① 术前(术前病区,晚间、术晨与全麻前),引导患者采取冥想性放松法,即找到自己曾经历过且最为愉悦的回忆,或有美好感觉的场景,如湖边、草原、海边、高山等地,意义是通过上述冥想充分放松身体,处于舒服状态中,减轻术前紧张、焦虑等情绪所致的生命体征波动。冥想性放松时,可配合舒缓、轻柔音乐,以增强愉悦感。② 术中(监护室),通过呼吸法进行身心放松,即深吸气后屏住3~5 s, 之后再慢慢呼出。呼吸训练时应均匀且有节奏性,此时胸、肩膀与隔肌等均感到舒适轻松。训练时患者应想象将紧张与焦虑徐徐驱除体外,注意控制节拍与速度。③ 术后(病区),指导患者实施渐进式放松法,即取半卧位,深吸气后屏气3~5 s, 收紧每个部位(从头至脚)的肌肉,直到坚持不住时快速呼气,完全放松肌肉。根据指导语提示,患者自主训练,训练时可感受到肌肉放松的沉重感、心脏规律而缓慢的跳动、缓慢的呼吸、额部清凉舒适、腹部存有温暖感,之后再慢慢呼出。
1.3 观察指标
① 对比2组术前30 min、手术结束时及术后48 h时血压(SBP、DBP)水平及心率(HR)的变化。②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对比2组术后24 h、48 h及5 d时的疼痛情况,即纸上画1条10 cm的线,一端为10分表示剧痛,一端为0分表示无痛,分值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重。③ 采用状态焦虑问卷[5]对比2组入院前与术后5 d时焦虑情绪的变化,焦虑状态问卷效度高,可以客观直接地反映患者的主观焦虑感受,共20个条目,评分越高说明焦虑情绪越重。
2 结 果
2.1 血压水平及心率情况
研究组术前30 min、手术结束时及术后48 h时的DBP、SB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各时段血压水平及心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术后疼痛情况
研究组术后24 h、48 h及5 d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焦虑情绪变化
2组术前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5 d时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入院前与术后5 d时焦虑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放松护理训练是调节患者认知行为的有效手段,其中术前冥想性放松可唤起患者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充分调动起自身正能量,以积极态度面对手术,继而消除焦虑、不安等情绪,保证生命体征稳定。肺癌手术对机体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加之各类管路(胸腔引流管、静脉穿刺管及留置尿管等)的留置,不仅增大了术后疼痛程度,而且给术后康复训练带来了严重影响[6]。深呼吸法能够有效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避免因疼痛而加重应激反应,保证康复质量。渐进式放松法能够显著提高呼吸功能锻炼效果与血氧饱和度,便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与重建,为后续治疗与康复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前30 min、手术结束时及术后48 h时DBP、SB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术后5 d时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放松护理训练通过放松肺癌患者的肌肉,可消除焦虑情绪,继而降低应激反应,保证围术期安全。此外,研究组术后24 h、48 h及5 d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放松训练是一种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能够使患者更为平静地面对术后监护、置管等操作,尽早实施康复训练,与相关研究[7]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放松护理训练可减轻肺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改善焦虑症状,有效保证康复效果,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1] 马慧, 方烈, 柏凤云, 等. 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10): 1238-1241.
[2] 栾凤兰, 朱向帜.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3): 288-289.
[3] 付路易, 程棣群, 张翠萍.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延续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4): 433-435.
[4] 沈亚青.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8(2): 222-223.
[5] 易海燕. 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注射对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J]. 湖南中医杂志, 2014, 30(3): 94-94.
[6] 华红霞, 任国琴.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21): 2005-2007.
[7] 王东艳, 蔺亚莉, 赵妮霞. 循证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6): 116-118.
R 473.73
A
1672-2353(2017)22-147-02
10.7619/jcmp.201722059
2017-06-14
辽宁省大连市卫计委课题(WSJ/KJC-01-JL-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