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观察及临床疗效评价
2017-12-12杨巧玲郑惠玲王鸿飞张晓贞郑喜灿
杨巧玲, 郑惠玲, 王 璐, 王 洋, 王鸿飞, 张晓贞, 郑喜灿
(解放军153中心医院 心胸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个性化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观察及临床疗效评价
杨巧玲, 郑惠玲, 王 璐, 王 洋, 王鸿飞, 张晓贞, 郑喜灿
(解放军153中心医院 心胸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个性化护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 并发症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亦称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利用血管移植的手段将自身的动脉、静脉或者其他血管替代品作为旁路,将人体主动脉的血流引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远端缺血的心肌,以此恢复缺血心肌的正常供血[1]。然而CABG术后常出现精神障碍、心律失常、焦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费用[2]。本研究采用个性化护理对CABG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50~70岁,且经严格诊断后被确诊为冠心病患者; 搭桥数为1~4枚,心功能Ⅰ~Ⅳ级,射血分数(EF)为40%~70%; 患者经严格诊断未发现有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 患者自愿参加,生活可以自理,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3]。排除标准: 患者还有其他心脏病变,如瓣膜病变及室壁瘤等; 已做过CABG需再次进行手术的患者; 非体外循环、急诊、微创CABG的患者[4]。选择本院从2015年3月—2017年 3月收治90例 CABG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2~68岁,平均(59.3±3.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1~70岁,平均(58.9±3.5)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搭桥数、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
1.2.1 建立个性化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应了解并记录每位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为每位患者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地个性化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此方案可根据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的变化随时调整。
1.2.2 心理护理: 术前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耐心的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向患者介绍冠心病相关知识,讲解CABG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将本院成功的治疗案例介绍给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对于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CABG有着重要意义。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善于利用眼神交流来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嘱咐患者家属多鼓励患者,增加其早日恢复的信心。
1.2.3 术后监测: ① 循环系统监测: 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血压、心率、心排出量、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压等指标。当患者的心律超出正常范围时,将会影响心排出量,应立即报告给医生,及时纠正。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保证各脏器的血液灌注及循环功能的稳定[5]。② 呼吸系统监测: 患者在进入到监护室后,应利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规范固定气管插管,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气及血氧饱和度。主动为患者翻身敲背,加强雾化,定时为患者吸痰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在拔出患者气管插管后,应耐心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痰[6]。③ 血糖监测。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应停止服用降血糖的药物,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恢复术前治疗方案[7]。④ 神经系统监测: 对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在未清醒前应密切观察患者两侧瞳孔的对光反射,清醒后注意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是否正常,判断CABG是否引起脑部并发症。另外,在拔出患者的器官插管后,患者若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幻听、谵语等并发症,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1.2.4 饮食及运动护理: 叮嘱患者术前和术后均要以清淡饮食为主,而对于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可指导其多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另外,患者要注意躺床休息,术后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康复锻炼。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精神障碍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表包括与生活质量有关的6个项目, 24个条目,每个问题5个评分等级, 1分最差,5分最好,总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采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定,评定的标准为SAS>50分, SDS>53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2 结 果
2.1 肺部感染、精神障碍、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精神障碍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2组患护理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实验组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取患者身体一段正常的血管,然后将其吻合在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远端之间[8]。于是,主动脉的血液就能够通过移植的血管(即桥血管)顺利的到达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远端,进而恢复缺血心肌的正常供血,以此达到治疗患者病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研究表明, CABG术后并发症,如精神障碍、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焦虑及抑郁情绪变化,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采取科学有效地护理干预是极其必要的。本院为研究个性化护理方案对CABG患者的影响,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即以患者为中心。具体方案主要包括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心理护理、术后监测(循环系统监测、呼吸系统监测、血糖监测及神经系统监测)、饮食及运动患者。另外个性化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调整,使之更加科学有效。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方案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1] 曾晶晶, 朱春勤.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8): 52-54.
[2] 安荣彩.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10): 710-711.
[3] 魏丽丽, 王艳辉, 刘秋菊. 1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17): 1609-1610.
[4] 陈洁瑜, 谭颖媚. 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1, 9(13): 1138-1139.
[5] 张红梅.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1): 117-118.
[6] 魏红蕾, 周意. 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10): 61-63.
[7] 魏红蕾, 吕探云, 陆敏敏, 等.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与评价[J]. 护理学杂志, 2009, 24(10): 22-25.
[8] 韦兵, 王元星, 贺大璞.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0, 18(2): 154-156.
R 473.5
A
1672-2353(2017)22-141-02
10.7619/jcmp.201722056
2017-06-30
郑喜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