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式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子代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7-12-12李英亭张亚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子代精神分裂症

张 炜, 李英亭, 彭 倩, 张亚晗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心理治疗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系统式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子代心理健康的影响

张 炜, 李英亭, 彭 倩, 张亚晗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心理治疗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系统式家庭治疗; 精神分裂症; 家庭功能; 心理健康

精神分裂症的反复发作,不仅对患者自身生活工作造成影响,而且其家庭功能会下降会对子代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1-2]。单纯药物治疗虽然对精神症状控制良好,但对患者功能恢复效果不理想[3]。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同家人一起生活,家庭因素对患者康复起到关键性作用[4]。本研究开展系统式家庭治疗,观察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子代心理健康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精神分裂症1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5]; 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自知力基本恢复,病情得以控制; 患者和家属知情,并配合研究。排除标准: 严重交流障碍和躯体功能障碍者; 子代年龄不超过18岁; 无子代或子代因故去世者; 不配合研究者。根据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40~51岁,平均(45.39±2.27)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2.36±5.12)个月,复发次数1~6次,平均(2.66±1.92)次。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50~53岁,平均(46.31±2.35)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13.17±5.06)个月,复发次数1~7次,平均(2.92±1.83)次。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仅遵医嘱服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由专业医师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服药以及病情恢复情况,针对患者症状给予一定指导性意见。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系统式家庭治疗。① 组织所有家庭成员参与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其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度,利于增强治疗依从性。② 主动了解每个家庭情况,包括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认真倾听每个家庭成员内心想法。③ 提出家庭冲突性假设问题,鼓励患者表达其处理方式,在给予一定肯定同时,引导患者寻找合理解决冲突方式。④ 发生自杀、攻击性行为时,及时采用正确方法化解。⑤要求家庭成员具体到某一特定问题情境中,定期进行家庭成员角色互换扮演,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⑥ 向患者传授生存、婚姻知识,帮助处理家庭、工作关系,指导症状识别与规范用药。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 于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Morningside 康复量表( MRSS)评价患者治疗效果。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随访并记录1年内患者复发率。家庭功能评价: 于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FAD)评价患者家庭功能。量表分数越高,表示家庭功能结构越不健康。子代心理健康评价: 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采用自测健康评定级表(SRHMS)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价患者子代心理与生理。SRHMS评分越高,SCL-90评分越低,表示子代心理状态越健康。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BPRS、SDSS和MRSS评分比较

治疗前, BPRS、SDSS和M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各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BPRS、SDSS和MRSS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患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为18.75%(15/80), 对照组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为43.75%(35/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家庭功能比较

治疗前FAD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FAD各维度评分下降(P<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4 治疗前后子代心理健康比较

治疗前, SRHMS和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SRHMS分值上升, SCL-90评分下降(P<0.05),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FAD评分比较 分

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治疗前后子代心理健康比较 分

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复发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患者伴有情感、思维、知觉等多种功能障碍。系统家庭治疗主张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心理治疗,使与患者病态行为相关的反馈环通过新观点和新处理方法引入而得以改变,利于患者功能障碍的改善和疾病的恢复[6]。

本研究采用多种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康复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BPRS、SDSS和M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系统家庭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徐汉明等[7]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结构与功能进行了评估,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FAD量表各维度得分偏高,尤其是沟通、情感介入以及行为控制等方面,说明患者家庭功能存在一定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 FAD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AD总体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系统家庭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沟通、角色、问题解决、情感等各方面家庭功能。

系统家庭治疗通过健康宣教,加深所有家庭成员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度,帮助患者家庭建立正确、可信赖的家庭观,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唤醒患者家庭责任感以及对子代的关爱,同时也促进子代与患者共同面对并战胜疾病,减少子代在父母患病时受到的不良影响。本研究中,在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子代SRHM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子代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系统家庭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子代心理健康状态,与张炜等[8]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与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家庭因素至关重要。系统家庭治疗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患者家庭功能,同时改善患者子代心理健康状态,维持家庭和谐氛围。

[1] 唐蕾. 药物治疗维持期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与述情障碍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12): 2439-2441.

[2] 杨正兴. 药物联合认知治疗对早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5, 21(9): 1433-1436.

[3] 刘摇萍, 黄宗青, 刘天亮, 等. 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 2015(9): 14-15.

[4] 孙国英, 易正辉, 张艳欣, 等. 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家庭功能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 16(2): 35-38.

[5] 范肖冬.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6] 刘萍. 系统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D]. 泰山医学院, 2015.

[7] 徐汉明, 顾瑜琦. 结构式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与社会, 2010, 23(5): 72-73.

[8] 张炜, 刘丽欣, 王灵君, 等. 系统式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子女心身健康的影响[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7, 11(5): 711-714.

R 473.74

A

1672-2353(2017)22-123-02

10.7619/jcmp.201722047

2017-06-28

河北省青年科技课题(20110574)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子代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国内外青少年药物滥用家庭治疗的研究回顾与反思
火力楠优树子代测定与早期选择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
杉木全同胞子代遗传测定与优良种质选择
火力楠子代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选择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