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2017-12-12陈玉兰程洪英张红芳胡继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肺部脑梗死康复

陈玉兰, 程洪英, 张红芳, 胡继梅

(1.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医院 感管理科, 江苏 南京, 210044; 2.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管理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3. 中大医院江北院区 感管理科, 江苏 南京, 210044)

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陈玉兰1, 程洪英2, 张红芳3, 胡继梅1

(1.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医院 感管理科, 江苏 南京, 210044; 2.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管理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3. 中大医院江北院区 感管理科, 江苏 南京, 210044)

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肺部感染

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较大帮助,可加快患者回归社会,临床意义显著[1]。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0例,均为急性期,脑梗死发病14 d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此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5~74岁,平均(69.74±9.39)岁,病程1~12 d, 平均(6.32±0.89) 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治疗,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5~75岁,平均(69.54±9.78)岁,病程1~11 d, 平均(6.14±0.85) d, 2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 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符合肺部感染的诊标准; 均经X线检查并确诊; 无严重有肝、肾、造血系统疾病; 年龄65~79岁; 无精神疾病史; 对本次研究中药物无过敏; 积极配合,自愿参加,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脑梗死发病超过14 d的; 脑梗死前已患有肺部感染; 严重血液系统疾病; 排除2次患脑梗死; 患有应激性溃疡; 有癫痫病史; 患有严重电解质紊乱、恶性肿瘤; 伴有颈部淋巴结已广泛转移;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1.2 诊断标准

1.2.1 脑梗死: 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中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出现共济失调、失语等表现; 以及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结合头颅CT及MRI明确诊断。

1.2.2 肺部感染: 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和气促,体温升高≥37.5 ℃, 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 X线提示有肺部感染征者痰培养获得致病菌,凡出现上述几种情况即可确诊。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康复护理人员每日进行1次为时30 min的康复沟通,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给患者充分的鼓励,鼓励其正确面对疾病,坚持治疗和康复; 了解并评估患者吞咽功能(饮水试验),予以患者进食指导,提示患者及患者家属饮食注意事项,防止饮水呛咳、误吸。如果饮水试验阳性,则进食时要保持半卧位,必要时予以半流质饮食,或鼻饲管进食,如果是肠内营养注意规范操作; 加强口腔护理,口腔分泌物、声门下分泌物及时吸引排除,注意保持痰液引流体位,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器械辅助排痰; 对咳嗽有力的患者给予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咳嗽,正确地排痰; 对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加速肢体恢复,降低感染风险,指导用药,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连续治疗2周。

1.4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评定[4-5]: 病残程度为0级,恢复工作生活能力,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属于基本痊愈范畴; 病残程度 1~3级,工作生活能力未回复,但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显著,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属于显著进步范畴; 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且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属于进步范畴; 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且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属于无效范畴。NIHSS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共15个项目,有很好的效度。Barthel指数(BI)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主要包括10项,进食(10分),洗澡(5分),修饰(5分)包括洗脸、刷牙、刮脸、梳头,穿衣(10分),控制大便(10分),控制小便(10分),如厕(10分),床椅移动(15分),平地行走45 m(15分),上下楼梯(10分),总分100分。自理能力等级划分标准: 重度依赖,总分≤40分,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中度依赖,总分41~60分,大部分需他人照护; 轻度依赖,总分61~99分,少部分需他人照护; 无需依赖,总分100分。咳嗽症状及体征积分: 分痰量、呼吸频率、体温、湿啰音、哮鸣音,每种又分轻、中、重症状。

1.5 不良反应

记录患者每2周复诊的血常规、肝功、血脂及肾功能情况。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患者NIHSS积分降低, BI评分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NIHSS积分较低, BI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与治疗前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痰量、呼吸频率、体温、湿啰音、哮鸣音积分水平降低(P<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痰量、呼吸频率、体温、湿啰音、哮鸣音积分水平较低(P<0.05), 见表3。

表2 NIHSS积分及BI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治疗前后症状、体温评分水平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安全性分析

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12.5%), 其中恶心、呕吐2例,头痛、头昏3例; 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15.0%)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3例,出现中枢反应头痛、头昏3例; 患者经过对症治疗症状消失。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康复的不顺利及其他一些原因会引起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影响康复及预后,因此加强急性期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恢复状态,防止肺部感染,有效抑制并发症的发生[6]。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NIHSS积分较低, BI评分较高,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积分较低。多数脑梗死患者都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卧床较多、活动次数较少,因此患者易出现肺部瘀血,影响患者呼吸道,降低眼部反射强度,气管分泌物淤积,痰液浓稠,不容易排出从而引起肺部感染的发生[7]。加强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预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影响较大,入院患者病情比较稳定,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家属对患者进行行走训练,减少患者卧床休息时间,促进血液循环,营养全身。若患者昏迷应嘱家属对其多进行翻身、拍背、关节活动,防止长期卧床引起褥疮、肺部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指导[8]。脑梗死患者会出现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情绪,严重影响康复治疗及预后,也易引起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应多予以关怀,家属常陪伴,与其进行交流,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抑郁发生,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及时的沟通,早期的肢体康复训练有助于肢体及语言康复,可消除患者的紧张及焦虑的心理,建立患者的自信心,战胜肺部感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等疾,应指导饮食,嘱其要进行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戒烟戒酒。脑梗死患者易出现口腔部位的疾病,引起口腔内分泌物增加,若患者吞咽功能较差,则以产生误吸,发展为肺部感染。因此,口腔的洁净对脑梗死患者较为重要,应对患者及时进行吸痰护理,擦拭口腔分泌物,防止感染。患者的房间应保持通气良好,不宜轻重病情患者进行混合居住,防止交叉感染发生,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并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经常消毒,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本研究表明,通过康复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肺部感染临床症状、体征、NIHSS及BI积分明显改善。

[1] 吴颉言, 赵康仁, 徐平.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肌痉挛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9, 17(5): 526-529.

[2] 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摘要(三)[J]. 中风与神经疾病, 2005, 23(6): 4-8.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3, 20(2): 160-161.

[4] 韦坚. 脑卒中偏瘫患者规范化康复研究[J]. 河北医学, 2011, 17(8): 1014-101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摘登(2)(续前)[J]. 新医学, 2005, 36(12): 735-735.

[6] 邢娟, 张保朝. 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江苏医药, 2014, 40(3): 333-334.

[7] 沈卫红, 李丽, 沈英. 品管圈活动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J]. 上海护理, 2015, 15(2): 5-9.

[8] 王琴.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 35(5): 746-749.

R 473.5

A

1672-2353(2017)22-097-02

10.7619/jcmp.201722035

2017-06-3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BK201618019)

程洪英

猜你喜欢

肺部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