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7-12-11杜长淳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5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旅游管理实践

杜长淳

摘要:复合型人才是符合市场需求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产物。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背景,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创新性培养应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旅游管理;创新;实践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不太科学

以往的旅游管理的课程体系设置都是根据专业的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来设定的,教学内容也是围绕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编排,没有注意到与旅游专业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框架和内容,这就导致了课程体系的单一性和枯燥性,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围绕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视角来重复地讲解,老师讲解得非常枯燥的同时,学生学起来也没有任何兴趣可言。比如在过去的课程模式中,以旅游学为基础的课程有《导游基础知识》,这些课程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对于这些重复的部分,老师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这种一个内容反复讲解的模式浪费了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同时,不同的课程有其不同的侧重点,一样的内容可能也会因为立场不同而讲解的方法也不同,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这些内容更难理解了。

(二)课程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学校进行的所有教学活动和培养人才的计划等都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能够很客观地体现出学校的培养目标,旅游教育在我国起步很晚,同时因为不同的专业特点而形成了各种课程体系,很多旅游院校无法正确地制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他们在设置培养目标时一般不会用全局的和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同实际的旅游管理业务没有实质性的关系,其课程内容的安排也同旅游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配套。在一些旅游本科院校,虽然他们也是打折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的目标,但是因为其没有完全掌握旅游行业的特征,最终制定出的培养目标也无法满足市场对于该专业的需求。这些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一般缺乏合理性,没有针对学生的能力和特征来安排教学内容。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方面都无法胜任旅游管理的岗位职责,即使是该专业的本科生,最终出来也看不出同大中专生之间的区别,他们在专业能力上没有显示出优秀,而在敬业精神和具体实践中也没有表现出高于专科生的素养,所以在毕业以后,无法找到合适的旅游行业的工作,即使勉强找到了,也会因为适应能力不强和缺乏后劲而中途放弃。这是学校的课程定位同培养目标不符造成的后果。

(三)课程设置只关注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性

教育部曾经对高校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出详细的说明,其指出,高校旅游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能够胜任不同级别的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相关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旅游管理工作。这一点强调了培养人才的最终结果是使人才具有胜任该岗位的能力。现阶段的很多旅游管理院校都将该内容作为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目标,以这个目标为导向来组织所有的教学活动。课程的设置涵盖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等内容,其中,公共课占比3/20,基础课占比3/10,专业课占比2/5,实践技能课占比3/20。分析课程占比不难发现,在高校的旅游管理课程中,其理论知识的课程占比远远比实践课的占比高,同时,这些理论课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以往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同当今的旅游行业的发展严重不符,这就导致了培养计划同市场脱节的现象产生。相较于国内,国外对于旅游专业的课程安排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部分。例如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要求学生的实习时间一定要达到800小时,这800小时中,认知实习和管理实习各占据一半时间。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对于学生的实践安排是1300个小时,工作实践应该占到1000个小时,另外300小时用来安排旅游管理的实践内容。可见国外对于学生实践的重视程度。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模式历来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不太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使得学生毕业以后即使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胜任工作岗位,不能独立完成旅游管理的工作内容。

(四)专业课程无法同市场接轨

每个地方的旅游院校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为当地的旅游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人才,所以旅游专业院校对于培养人才应该有其独特的方法,如果毕业生因为知识结构或专业能力欠缺而无法胜任旅游管理的相关工作,那么地方院校的长久发展也变得岌岌可危。但是现阶段的很多旅游专业院校的办学模式还属于闭门造车类型的,很少有机会同该行业的相关企业或公司接触,虽然有些院校会和企业建立起双向合作的关系,但是学生去企业实习和学习的时候涉及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非常少,同时这些合作不能长期地维持下去,久而久之,学校对行业需求不太了解,盲目地按照经验来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最后无法派上用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更是无从谈起了。这种情况下教育出的毕业生无法真正地走上旅游行业的工作岗位。这些都是因为学校同市场脱轨造成的,所以,承担地方旅游行业发展重任的旅游专业院校,应该加大力度进行校企合作,从自身经验培养人才的怪圈中走出来,多接触市场并以此为导向,科学地进行旅游专业课程的安排和设置。

二、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创新培养应考虑的因素

(一)应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特征

站在专业发展的视角来分析,如果该专业没有其特殊之处,那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现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依托的学科的所在背景。例如以地理学为基础的学科重点在于旅游资源的拓展和开发,以经济学为基础的课程的重点在于旅游经济的管理;以历史学科为基础的课程的重点在于旅游相关的文化,而以英语为基础的课程的重点在于旅游英语。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根据其专业的方向和专业内容实行创新,根据现有的专业方向,按照学科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需求来适当延伸和扩展,逐渐形成具有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的特别之处,以便该专业获得更好的發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突出以专业为基础、相关学科为延伸的培养模式

按照现在的科学技术的既要术业有专攻又要触类旁通的特征,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扎根于专业知识的同时,各种相关学科协调并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是旅游管理人才能够立足于市场的基本,而各个学科的宽泛学识是其具有上升空间的基石。所以,旅游管理专业院校应该重点注意课程的安排,合理利用时间弹性,对于经济和管理等基础类的学科应合理安排,同时预留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时间。将基础课、专业课和相关课程进行科学分布,使得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最终能够在旅游市场立足,同时也能在与旅游专业相关的其他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学校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最理想的结果。endprint

(三)重视旅游专业的实践性

旅游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对于实践的要求更高。管理岗位的旅游专业人才更应该非常透彻地了解一线人员的操作技能,同时能够在该领域的管理实践中得心应手。这就说明,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专业院校应该在培养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切不以实践为目标的理论基础都没有任何意义。具体培养实践能力可以从三个部分入手:首先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其次,对学生进行基础行业的操作技能的练习,让学生在基层实践的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设计一些实践内容,以此加强学生的管理业务的能力,让他们提前适应后期将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内容。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尽可能多地设置实践内容,学校应该积极同旅游行业的企业公司交流和沟通,以此为学生谋求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比其他学科涉猎的范围更宽泛,经济、管理、文化、社会、地理、统计等相关的学科都在其辐射范围内,这些学科内容是否能够发挥其合理的功能,重点在于这些学科的整体优化结果。所以,在旅游管理專业的培养模式中,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否成功就在于各个相关联学科的整体优化程度。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将各门课程整体优化的思想的重要性,把这些学科中同旅游专业有关的内容整合起来,以使课程更加科学、合理,使得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掌握各个学科中需要了解和熟悉的相关内容,把握好专业教育和职前教育之间的异同点,把理论知识同实践能力融合起来,稳扎稳打,最终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明显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

(五)参考创新型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应该调整和完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结合起来分析,确保旅游专业相关的各门学科比较完整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的教学进一步加强,强调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使得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完整,以体现出他们非常牢固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很好的实践能力,以帮助他们在旅游行业站稳脚跟,同时在以后的择业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和适应能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使用平台加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该培养模式将知识平台和能力模块综合起来,其中,知识平台涵盖了学科基础、公共基础、专业知识以及专题基础等四个平台内容,以达到旅游专业各门学科的综合性要求,能力模块涵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未响应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而设置。图中把旅游专业的课程分成专业主干、专业素质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延伸三个模块,在专业主干课程中,主要涵盖了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关键性的和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其为整个课程体系的灵魂,是基础也是重点培养内容,为学生锻造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素质和技能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而设置,表现旅游领域对于旅游专业的人才的可操作性要求。专业素质拓展涵盖了与旅游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培养,以及职业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体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终极需求。这类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可以适当参考其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练习、旅游人才市场的具体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定位等。这类课程的安排相较于其他课程更加灵活,可以适当地补充和调整给类课程,可以安排专题讲座或辩论活动等来把这些只是拿出来讨论。这种平台加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夯实理论知识的条件下,也有更多的实践投入到实践中;掌握本学科的具体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涉猎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其专业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其综合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最终被培养成为适合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

三、结语

综合以上,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注重突出旅游专业课程的特殊之处,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和基础课为重点教学内容,多种相关学科齐头并进;同时,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和感受,最终成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建,王佳.大学生创业协同创新效益最大化评价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7).

[2]王宁可.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机制的建构与探索[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09).

[3]张军.以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促进地方中小企业发展[J].科技视界,2015(28).

[4]赵哲.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现状与对策——以辽宁高校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06).

[5]张翠英,温卫中.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2).

(作者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旅游管理实践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