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
2017-12-11梁许飞刘文静
梁许飞+刘文静
摘要:“一带一路”新政策的施行,推动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医疗、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文章就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并对通过城镇化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镇化;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实现途径
中国经济的增长与城镇化率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数量越来越多,城镇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而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在明显的加快。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中,也应该以经济增长为重要目标。
一、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相关部门预测中国的城镇化率会在2020年达到60.34%,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却早已突破80%。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许多转向城镇的劳动力都来自于农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其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并朝着集中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渐实现规模化经营,各个产业实现一体化发展。通过城镇化建设,能够大幅度的集约土地资源,并能将各类生产要素聚集起来。比如,劳动力、资金、技术等,从而提高生产的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均匀,公共服务也可实现均等化发展,能够对中国长期以来城乡贫富差距严重、收入差距巨大等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调整城乡生产总值比重
在1978年改革开放提出时,农村经济在中国的城乡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城镇经济占据着主导位置,城镇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60.5%,而乡村经济所占的比重则为39.5%。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到1990年,城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7%和50.3%,使得农村经济所占的比重超过城镇经济。在1990年后,国家开始施行东部地区开放政策,许多农村劳动力开始转向城镇,到2003年,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为65.6%,乡村经济所占比例为34.4%。从2004年至今,国家大力推动“三农”政策,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长速度减慢,城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7.6%和32.4%。
(三)拉动投资和消费
中国经济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0%,其中有3%是城镇化做出的贡献。城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农民工的消费,都能够拉动内需。在2015年,中国用于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为16204.4亿元,在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为2.88%。其中,用于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园林绿化的投资,在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8%、22.9%和9.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所带来的GDP增长为15000亿元~340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农民工在2006年的年平均工资为11352元,年消费支出为5556元,分别占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54%和64%。1.3亿农民工总的消费额能够达到7223亿元,在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4%。如果农民工在未来定居于城镇,并降低其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那么农民工家庭的人居消费额就会增加,变为6500元。如果在2020年比2000年翻2番,中国的GDP总量会在这20年中增加402万亿元,每年的平均增长额为20.1亿元。由此可见,城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二、城镇化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实现途径
(一)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
现有的户籍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从而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要推动城镇化进程,就需要正视现有户籍制度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革和优化,以更好的解决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现有的户籍制度下,农民工拿不到劳动报酬、农民工子女上学困难等问题都普遍存在。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减轻农民工的流动性,使其稳定在城镇生活。因此,对现有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国家应为农名工提供足够的保障,使其能够与城镇居民一样,可以享受社会保障服务,能够在住房、租房、购房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样的政策。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所以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加以改正。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农村经济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在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林业、畜牧业逐渐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根据调查,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5年为9223元,而在2016年已经达到10183.2元,这说明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增加,生活水平在逐渐的改善。在农村经济中,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产出,企业产业主要是促进农业的发展。通过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生产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的效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使得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化,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处理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化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城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在城镇中生活的人们要有收入才能维持生计。因此,城镇居民需要就业,这就会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扩大工业化的发展规模。根据国家人社部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城镇新增的就业人口数为1314万,城镇失业再就业人数为554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9万人。在2016年年底,全国城镇登记的失业率为4.02%,比预计的4.5%更低。影响工业化发展水平和规模的因素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产业容量,一个是产业水平,所以,在城镇化建设中,既要不断的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又要加大对各个产业的发展力度,扩大产业的规模,以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增长。
(四)大力发展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城镇化进程,所以要加大农村金融的发展力度,以促进经济区域的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近5年公布的数据,全国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9.1万亿元、11.8万亿元、14.6万亿元、17.6万亿元和20.8万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国各项贷款余额的21%、23%、25%、26%和27%。但是,我国的农民要顺利的申请到贷款仍然十分困难。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首先要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的种类,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在对区域经济进行发展时,不仅要将银行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來,还要积极的引进投资,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能够变得更加广阔。比如,注重对农村金融进行创新,引进“互联网+”模式的金融产品。哈尔滨银行在其机构空白的乡村和村屯设立哈尔滨银行助农e站,为广大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转账汇款等业务。到2015年5月底,哈尔滨银行累计建成的助农e站有1700多家,为160万的农村人口提供服务,其地市、县城、乡镇的覆盖率分别达到77%、60%和48%。同时,通过开通手机银行,哈尔滨银行为农村居民提供移动金融服务,从而形成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O2O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
综上所述,城镇化能够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生产总值比重,拉动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国家应对现有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并整理处理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羊郡镇政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