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研究
2017-12-11李彩龙王秀芬
李彩龙 王秀芬
【摘 要】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加上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此类事件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范围广,对于学校来说对信息来源及传播很难控制。因此,研究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特点、类型及诱因,加强应对机制建设,不仅有益于维护高校自身的稳定,而且可以为高校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理论的形成做出积极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1 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
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园内、外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等造成一定干扰、冲击、危害,甚至造成公共及个人财产损失或者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如学生自杀事件、学生打架斗殴或群体滋事事件、学生公寓发生火灾事件、学生发生交通意外或其他重大恶性事故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校这些突发事件不仅仅会在高校内部发生,也可能会在高校周边发生。
2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采用目前最新科技的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的传播介质。比如利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突出、表现形式多样、实时发布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讲,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3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行为特征
3.1 大学生心理认知的“多元异化”
新媒体的出现,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便捷、多元、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使网络信息的负面及虚假信息传播脱离了中国传统教育工作等权威的监管和控制。这些大量充斥在网络当中的负面信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人格发展,当与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认知冲突和矛盾时,会导致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在心理判断、心理认知上出現“多元异化”的迷惘,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随之发生偏移,且过度依赖新媒体极易导致人格扭曲。
3.2 大学生心理情感的“虚拟异化”
在新媒体环境当中,信息的传播与接收在通常情况下是采取虚拟化的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都是虚拟的,不再是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交流。这种不必以自己真实面目出现的“虚拟异化”让大学生们可以以一个没有道德和法律的束缚,不受现实条件约束的隐匿身份穿梭于网络新媒体空间中,无所顾忌的借助各种游戏、网络直播等新媒体的平台释放自己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的压抑和苦闷,肆意发泄,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寻求心理上短暂的平衡感与满足感,以及对现实的逃避。
3.3 大学生心理空间的“隔断异化”
在传统媒体中,人与人的交往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则,在较强的道德意识下人们的行为表现也相对慎重。而在新媒体环境中,虚拟的交往和间接的心理交流使得大学生根本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因而大学生沉迷于这种虚拟世界中不受任何社会舆论监督的交往方式。然而,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未完全成熟,长时间的虚拟的、间接的交往,容易使人情商降低、交往能力缺失,最终加剧大学生产生无助、抑郁以及诸多心理问题。
4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构建
4.1 突发事件前的预警机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并应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各行政职能部门、院系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测和预警系统,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经验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库,建立和完善数据监测,信息收集、分析、交流和预测制度,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定期检查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强安全督查工作,对各类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因素进行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并根据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建档,以便开展预测工作,进行风险等级分析评估,尽可能的做到对突发事件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保证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校方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4.2 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反应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高校应该建立党委领导校园联动的保障体系,应该在学校层面建立防控工作体系,并成立相关应急管理领导工作小组,设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信息通报、宣传教育和医疗救治等,依照工作方案,明确各自的责任,相互支持、配合,细化工作方案和措施,落实明确责任,进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存储、配置及使用。
4.3 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公开机制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校方及时、准确和客观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对于应急管理处置来说至关重要。学校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做到信息的第一时间获取,尤其是对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简要情况,人员伤亡、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以及突发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的初步判断和影响程度的初步评估、已采取的措施等内容进行分析、筛选。并指定学校党委宣传部统一负责信息公开工作,第一时间公开最新、最关键、最客观的报道,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的的知情权。
4.4 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干预机制
突发事件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干预,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功能的混乱。因此学校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件中的伤者应切实负起责任,积极设计实施干预方案,并对在突发事件中受害的人员精神、心理进行测评,然后根据测评结果制定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并定期实施干预。同时高校也应建立和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
4.5 突发事件后的重塑形象机制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校方作为突发事件中的当事人,在事件发生之后很容易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如果不就行妥善处理,势必会造成事态进一步扩大,甚至产生预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尤其对学校的形象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建立事后重塑形象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强化内部形象。学校应建立健全各部门协作机制,使得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院系之间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协作,以便意见汇总并达成一致,以免产生说法不一的现象,校方在处置事件中所展现出来的态度、能力、效果,会让人们重新估价一所高校的形象。其次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外部沟通管理机制,联动各种媒体重塑良好校方形象。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持续进行后续跟踪报到,扩大正面报道辐射面,强化主流信息量和影响力,让社会各界相信并认可校方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从而提高校方公信力并重新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与控制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在现今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的情况下,高校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才能科学有效地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与学生个体的自由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和伟,闫朝升,郑南.信息视角下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2]高沿蜻.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舆论引导作用[J].记者摇篮,2012(09).
[3]孙楹.论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突发事件的学生舆情监督[J].改革与开放,2011(16).
[4]孙波,杨延生,曹玉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形象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2012(08).
[5]李钊.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新闻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3(13).
[6]李舒,甘昆玉.我国高校突发事件防范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5(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