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学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2017-12-11杨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政治学哲学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11.013

收稿日期:20170511

作者简介:杨波(1981—),男,四川巴中人,讲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研究。

摘要: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公共管理理论必须要采取学科整合的研究路径,加强公共管理学跨学科研究。哲学为公共管理理论演进提供了方法论和价值追求,政治学理论为公共管理理论提供了研究目标和内容。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路径,对构建科学化的公共管理理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1003703

众所周知,公共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问题是多元的,那么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也必须是多元化的,任何单一的方式都可能犯科学上的还原论错误[1]。从某种程度上讲,公共管理学既是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综合运用,这种学科属性决定了加强公共管理学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2]。因此,公共管理学研究过程中,必须摒弃“自言自语”的研究思维,要采取学科整合的研究路径,避免单一视角带来的理论研究盲点。

一、哲学架构下的公共管理学研究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即爱慕智慧。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最一般的问题[3]。哲学研究方法为思辨,包括归纳式思辨、演绎式思辨和顿悟式思辨,其主要分支学科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和科技哲学(2012年教育部专业分类目录)。哲学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方法论指导了其他学科的建构、演进和发展,被称为“智慧的智慧”和“科学的科学”。

所谓的“智慧的智慧”,就是人们通过探讨人类世界的发展规律来增长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使人们变得更加智慧和高尚。哲学的首要属性表现为伦理和价值追求,即通过国家治理让社会变得和谐,让世界变得“真善美圣”。正如罗伯特·所罗门所说:一个好的社会必须是正义的社会、有道德的社会、开明能够追求自由的社会。人们只有在这样的社会下生活才会感到幸福[4]。其实,从价值追求来看,哲学研究视角为公共管理学研究提供了方向,“公平、正义、公共利益”理应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学理基础,这样的价值诉求可以重视实现社会的精神文化需要,让整个社会变为具有精神意义和人文情怀的世界,而不是只讲物质利益的追求。对于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来讲,上述三个因素尤其重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物质生活极大丰裕、人性全面解放和人们全面自由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特性,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必须具有前瞻性和超越性,必须在“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基础之上建构具有中国内涵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范式。

所谓“科学的科学”,是指哲学是各门科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它作为一种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对各门具体科学方法论和一般科学方法论都具有指导作用[5]。哲学留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解决许许多多问题的方法,哲学是帮助我们思考一切问题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思维工具[6]。的确,任何学科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为支撑。没有科学的方法,则很难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于公共管理理论演进更是如此,因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才能发现公共管理理论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才能达到理论的高度抽象和获得事物的规律,进而使研究成果朝着理论体系建立的方向迈进,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家试图从哲学方法论(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库恩的范式理论以及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的高度研究和回答科学问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尽管科学哲学最早起源于自然科学,但是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的第一属性都是科学,两者研究的不同方法及原理可以相互渗透,其特点是从认识论、方法论及本体论、价值论角度对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进行考察和分析,旨在提供关于科学认识及其发展的逻辑性、历史性和社会制约性的模型[7],其研究目的都是要发现规律和解释因果关系[8]。而且科学哲学具有严格的数理推理,用它来指导公共管理学理论的演进,更有利于我们把握该理论的基本理念、内在逻辑以及研究路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至今,仍然存在身份危机问题,即学科定位尚不明确。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坚固而统一的哲学基础,这不仅导致了公共管理学在基本问题阐释上的过度分歧,也成为公共管理学发展成熟的一个瓶颈,制约着公共管理学学科建构[9]。其实,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史来看,很多学者都在借用科学哲学的方法来探讨公共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如在新公共管理理论诞生后,很多学者就试图用范式理论探讨新公共管理运动与传统公共行政的区别,尝试说明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只是现在很多学者陷入了“范式之争”,探讨层次仅仅停留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否实现了范式的转化,而没有从理论逻辑演进的路径推动理论内核的优化。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开始把两种理论放到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来研究公共管理理论的演进,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传统公共行政两者硬核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同属同一研究纲领,从而开始反思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学理基础,试图前瞻性地构建更加科学、更有解释力、更具实践性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因此,当前学界应该运用科学哲学的逻辑演绎方式来构建更加科学的公共管理研究纲领。

对于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构和发展来讲,如果说科学哲学为中国公共管理理论演进和学科发展提供了严谨的方法论,那么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思想则为中国公共管理提供了文化基础和目标要求。当前,我国公共管理學界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照搬过来指导我国的实践。殊不知公共管理是一个应用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要想成功地指导实践,就必须是在遵循中国传统文化和具体国情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公共管理理论。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想,未来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构建,必须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上。当然,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不是一切传统文化,而是在剔除糟粕、扬其精华基础上构建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适应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公共管理思想和理论。因此,我国的公共管理发展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而是要深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宝库,把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核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我国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根本出路。endprint

二、走政治学范式和管理学范式相结合的研究之路

政治学是研究国家的理论与历史,以及取得政权与维护政权的理论和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国家的起源及其发展和消亡、国家本质、国家制度、国家结构、国家职能、政党制度、政治制度史、政治思想史等。政治学界围绕国家这个中心,把政治学分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一是政治制度类,如中国政治制度、外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宪法、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二是行政管理类,如行政学、行政法学、市政学、文官制度等;三是国际政治与外交类,如国际关系、国际法、国际组织、中外外交关系等;四是历史类,如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等[10]。归纳来看,政治学关心的是政治共同体内部的冲突与合作,围绕权力、利益与权利的纠葛,展示政治秩序与国家治理的可能性。这一学科特色就意味着政治学最终的关注视野是宏大的、体系性的,落脚点也是整个政治共同体,研究取向具有强烈的规范意义和建构性,研究路径必须是具有总体性关切、政治判断和相关价值理念的,如关注整个社会运行状况、对公平正义的倡导等。从这一角度看,政治学阐明了公共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学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包括生存、安全、秩序、自由、平等、公平、效率等影响着公共管理的组织和制度构成,决定着公共权利的合法性程度和实际运行方向,支配着公共政策的制度和实施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共管理就是要维护和实现公共生活中的公共價值。

因此,从政治和公共管理关系来看,二者联系非常紧密,如果说政治是指政策制定,那么公共管理则指政策执行,即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和法定权力,为实现社会目标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因此,公共管理无论从公共权利的运行分配和运行机制还是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都决定了公共管理学科的政治属性,政治和行政是无法分开的,正如欧文·休斯所言:“要对政治与行政,或政策与行政进行严格的区分永远都是不现实的。”[11]

因此,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必须走政治范式和管理学范式相结合的研究道路,这种结合不是把两种理论简单组合和重叠,也不是两种理论进行折中,而是要体现管理学的政治属性,即公共管理首先是一个人的过程,其次是一个政治过程,再次是一个管理过程[12]。这里强调的人是指社会人,即人除了具有经济理性一面外,还具有非理性一面,如对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公共道德的追求等。而政治在保证权力分配和运行时,必须围绕社会人这一中心来进行,在制定政策时,在强调效率的同时,必须强调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强调、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倡导以及对公民权、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的追求,这才是“善治”的体现[13]。公共管理在执行政策时,不能仅仅被视为一种理性的管理过程,更多地应该视为一种民主国家治理的过程,必须重视公务伦理要求,关注其公共性或政治性,这样才能达到良治的要求[14]。新公共管理运动之所以引起学界的批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该理论忽视了公共管理的政治属性,在强调理性的管理过程中片面追求效率,而淡忘了社会公平正义、民主价值、公共道德和公共利益的追求。因此,在未来的公共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公共管理理论既要强调管理主义的科学性,也要强调“公共性”或“政治性”,这既是理论本身的要求,又是实践发展的必然。

纵观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历史,中国公共管理发展历史较短,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学界主要效仿和沿用西方公共管理话语体系,还没有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话语体系。诚然,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公共管理理论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必须根据每个国家的特殊国情形成独具特色,更具“解题能力”的理论体系。对于中国公共管理来讲,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国情,尤其是要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执政理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才能解决中国政府管理的实际问题,所以未来中国公共管理必须突出政治性,同时借助管理理论知识形成不同于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话语体系。从政治上讲,我国走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道路,政府执政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民的利益是一切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里的人不仅是个体人,还指群体人和类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强调人的身心、能力、潜力、体力、智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的多方面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挥,同时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在这样的政治制度和执政理念下,中国公共管理必须把人民利益当作检验公共管理成败得失的根本依据[15]。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利益就是公共利益,而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就成为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责。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必须更多地关注人民的需求,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并以此为标准检查管理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必须强化对执政党和立法机关在公共管理中重要作用的研究。基于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体制中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各种决策的指导者与制定者,而且通过组织程序,在各级部门中发挥影响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作用,公共管理研究必须强调党的领导与决定作用。党只有担当执政责任,才能与公民、社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才能获取维系执政合法性的资源。而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人民利益与人民权力的体现,它在我国政治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决策与监督,公共管理若以公共利益为宗旨,就必须把立法机关纳入重要的研究视野。因此,我国的公共管理理论建构,决不能仿效西方国家政治中立的做法,而应坚定地把政党的领导与立法机关的监督列为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结束语

综上,公共管理理论必须采取多学科的研究路径,尤其是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共管理理论内涵的转化,使公共管理理论更好地回应现实,指导政府管理实践,提高公共管理理论的“解题能力”。在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的同时,要善于运用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构建以和谐行政和增进全民福祉为目标、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公共管理理论。endprint

参考文献:

[1]刘霞.公共管理理论前沿与发展趋势[J].公共管理学报,2004(2):41.

[2]郭小聪,肖生福.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科学化和中国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3.

[3]刘炳瑛.马克思主义原理辞典[K].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638.

[4][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M].张卜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35—301.

[5]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13.

[6]王明辉.何为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3—4.

[7]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07.

[8]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28.

[9]张振军.公共管理学科何以缺乏统一的哲学基础[J].河北学刊,2004(2):103.

[10]郑建邦.国际关系词典[K].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83—92.

[11][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64.

[12]刘霞.公共管理理论前沿与发展趋势[J].公共管理学报,2004(2):42.

[13]夏志强.人性假设与公共行政思想的演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23—125.

[14]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20.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

The Necess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Public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YANG Bo

(Sichu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Chengdu 610073, China)

Abstract:The Public Management i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politics, philosophy, economics, sociology, law and so on,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ake path of discipline integration to strengthen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hilosophy provides the methodology and value pursuit for the evolu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he theory of politics provide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and content for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he research path of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has played an inestimabl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Key words:Management Science; Politics;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責任编辑:侯秀梅)2017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7Vol.36 No.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学哲学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环境信访问题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哲学
政治学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