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学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2017-12-11贾力维南洋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学校教育移动互联网

贾力维++南洋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11.002

收稿日期:2017072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青年专项课题(GJD121406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项目(20160526)

作者简介:贾力维(198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化学教育方面研究。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催生了新的教育模式。互联网自身发散的特点造成了碎片化学习固有的缺点,如何完善新学习模式的缺点,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融合,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效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系统学习;移动互联网;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1000403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各个行业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慕课(MOOC)、微课等具有碎片化学习特征的学习模式成为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直对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其在教学理念、教学形态、教学关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学校教育具有其自身特点,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学习模式是否适合学校教育,如何有侧重地將现代教学手段融入学科导向的系统性教学科目当中,是很有意义的一类研究课题。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学习碎片化

传统的学校教育依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授课媒介是有着完整线性逻辑的纸质教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多门基础课、专业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建立。从大纲的编纂、课程的设置到教材的选择,都围绕着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升而进行。

碎片化学习是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学习模式的统称,所有突破时间、空间和平台的限制进行的片段式的学习均可称为碎片化学习。学习者在社会生活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利用多样化的学习平台、零散时间、分布空间,学习片段化的知识点[1]。碎片化学习是学习媒介由书本变为移动终端后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的载体由传统的纸质媒体变为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如今手机已变为多功能的娱乐和信息终端设备,是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全方位覆盖的即时信息满足了人们对不同资讯的需求,也养成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和对手机的依赖。手机阅读成为最主流的阅读方式,通过手机进行学习也成为了现实[2]。

移动互联时代资讯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海量的信息和无处不在的信息传播节点稀释了用户的注意力。大段的逻辑性强、理论性强或者需要深入思考和沉浸式阅读的内容很难受用户欢迎。信息量小、浅显易懂、主题化的小段知识更受用户青睐。在这种环境下,为了迎合网络学习者的喜好,信息节点提供的信息必然呈现碎片化的特征,而容量有限的小段的信息若要呈现一个完整的主题,通常很难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和背后的机理。通过网络阅读传播的内容多呈现出信息总量大,信息生命周期短,热点内容多,更新频繁的特点。

二、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碎片化学习呈现出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碎片化的特点。多数情况下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动态的,无明确学习计划和方向的学习。很多时候学习者并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的,是单纯的知识的猎取[3]。碎片化学习的动力主要靠个人兴趣的支撑,通过科普性的阅读来获得好奇心的满足。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碎片化学习,娱乐作用要强于其提升个人能力的作用。

碎片化的知识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难度和内化知识的时间,降低了碎片化知识传播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学习者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降低了学习成本。碎片化学习的这些外在表现必然影响到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与内化过程碎片化[4]。碎片化学习将完整的知识体系割裂为多个较小的知识点,或者在完整的体系中摘出部分相对独立的内容作为碎片化知识内容。弱化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甚至破坏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联。碎片化学习缺乏系统学习的线性结构,导致知识体系难以重构甚至是崩塌。学习者通过碎片化的知识只能建立起对学科的感性认识,却难以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碎片化知识传播平台的形态加剧了知识内化和重构的难度。即时通讯软件是碎片化学习的主要传播平台,这类平台本身具有信息传播节奏快、信息量大、娱乐化功能突出的特点。这种情景下展开的学习天然不具备线性的结构,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碎片化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在将学习内容化整为零后,多数学习者缺乏将零散知识内容重新构建成知识体系的能力。

三、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和劣势

(一)碎片化学习的优势

1碎片化学习平台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演示等多种形式展现学习内容,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知识更新快,学科交叉频繁。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无法承担再次回到学校进行学校教育所需要负担的机会成本。而社会的迅速变化对人们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提出新的要求,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碎片化学习灵活的学习模式恰好迎合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在时间上可以迎合学习者自身的安排;丰富的学习内容和灵活的学习形式可以制定适合个人学情的个性化学习。

2碎片化学习一般主题明确、形式活泼、内容浅显易懂,较低的学习难度降低了学习者的抵触心理。碎片化学习由于时间的限制,通常会避开学习内容中逻辑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部分,选取某一相对独立的内容作为主题,围绕主题展开知识的传播,规避了传统学习模式线性结构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难度加深的情况,让学习者进行概念性的了解。借助于移动互联平台碎片化学习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现内容,形象生动地进行授课。

3碎片化学习内容更新频繁,不要求有深入的知识背景即可进行内容的学习。碎片化学习的知识很多都是由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网友自发地整理、总结和提供。因此,内容多集中在最新和最热的知识和信息方面,容易引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这类热点知识抛去了主题相关的背景和关联,单独将易于理解的部分提炼出来放在学生面前,即使学生没有相关的教育背景或者知识架构依然可以了解碎片化学习的主题内容。endprint

(二)碎片化学习的劣势

1学习时间碎片化,造成学生认知障碍,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5]。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习内容可以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展现(电脑、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和任意的平台进行碎片化学习。但互联网信息发散的特点不可避免地被带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碎片化学习中。当下的互联网经济以博得用户的眼球为己任,获得用户的关注就是获得收益。各类软件、网站、APP都不遗余力地争相向用户推送各种信息。造成垃圾信息泛滥,学习者往往无所适从,刚刚集中起精神,注意力就无孔不入的信息推送打断。这种浏览式的学习所带来的非连续性“稀释了”人们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思维不连贯、注意力碎片化。实际上碎片化学习不仅仅损害学生的注意力,感知觉、记忆、思维及情感层面均受到时间碎片化的影响。缺乏明确目的、不能高度自律的学习者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独立思考与总结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碎片化信息导致学习者注意力资源碎片化,难以辨别有用信息。最终长期碎片化学习将影响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学习障碍[6]。

2碎片化学习内容简单化,不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碎片化学习基于对不同层次受众的考虑,一般选取相对简单而更容易理解的内容作为主题,或将有深度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化以达到易于学习的目的。例如剔除或简化推理演绎过程,直接给出定义或者结论。这种对认知过程的简化,破坏了原有学科的系统联系和逻辑关系,学生无法重构学科本来的面目。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碎片化学习很难从全局角度出发审视学科全貌,学生零散的知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科的关键性内容和重要节点容易被学生忽略,实际上增加了后续内容学习的难度和深度思考的成本。学生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是更多的原始信息,缺乏对原材料进行筛选、归纳、内化和创新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扩展了知识的广度,在挖掘知识深度方面明显不足。不仅如此,相互之间缺乏关联的初始信息没有经过大脑的反复加工,属于一种短期记忆,容易被学生遗忘。初期的学习热情敌不过后续逐渐增加的学习难度,使碎片化学习成一种入门很容易、精通很难的低效率学习方式。

四、融合碎片化学习与学校教育的策略

碎片化学习与系统性学习不是天然对立的关系。没有一种学习模式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学习情况。在移动互联时代,教育方法的改革是不可逆的趋势,将互联网与传统的学习方法融合是一种必然。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学科发展和知识体系的建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遵循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打破两种学习模式的界限,就可以打造效率更高的个性化学习。

将系统学习和碎片化学习融合在一起,要具体考虑学科特点、专业差别、学生情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要求。但依据二者融合程度的不同,混合型的学习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模式:

1系统学习结合碎片化复习。理工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计算、推导,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相连,需要缜密的思维和背景知识才能完成知识的内化,这一类学科碎片化的学习不能取代课堂教学。碎片化学习可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利用手机完成教师布置的随堂测验或者课后练习,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内化。方便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将传统的一次性评价变为以互联网支撑的动态评价。教师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方便教师调整教学侧重,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碎片化学习带来的信息反馈对学生认知和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促进,协助完成形成性评价以达成教学目标,发挥碎片化学习对学生的激励、导向作用及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这种模式以系统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习惯和专业正规的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金字塔的底部。

2系统内化结合碎片化学习。理工类课程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是以系统学习为主的轻度混合,那么对于社会科学类的课程,碎片化学习可以占有更大比例。这类课程具有结构松散、评价手段多元化的特点。学习这类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已具备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课程注重的更多的是学生对知识获取、加工,对信息进行整合并得出结论的能力。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在于知识的获取方面,教师在课前发布明确的主题,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自主学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课前学习内容进行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课上进行的信息加工和整理是对学生能力最重要的锻炼。课前进行知识的学习,课上进行知识的内化。教师引导学生以保障课程的系统性和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碎片化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最终塑造学生个性化的系统知识结构。

3以个人需求为中心进行碎片化学习。如今学科之间频繁的交叉造就了众多的交叉学科,一部分交叉学科没有出现在学校教育的课表上,又需要多学科的知识的碰撞。此时对交叉学科所涉猎的所有相关学科进行学习是低效率和没有必要的。那么以学习者的自我需要为中心,有目的性地学习,对于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信息与知识,要进行强连通和深度建构,对于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关系不太密切的信息与知识,则只需要弱连通甚至忽略[7]。此时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学习之间的矛盾成为次要矛盾。学习者将不同学科的知识重新整合,构建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是知识创新的基础。

目前来看,对于基础学科和学科的基础课程,系统学习仍是不可替代的。移动互联技术可以作为辅助工具提升系统学习的学习效率。对于结构松散的开放性课程,碎片化学习可以替代原本课堂上简单的讲授部分,让教师将精力集中在引导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方面来。这两种模式都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不同程度融入碎片化学习的理念。以个人需求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具备能够解构知识和重构体系的能力。任何知识的内化必然要经历解构和重构两个步骤,任何单纯信息的摄取都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跳跃性、链接化、小模块的碎片化外部学习环境和分散化的学习內容可以扩展学习者原有的学习时空、增加学习机会、加快学习频率。重现性极好的碎片化学习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如果能将获取的碎片化知识进行关联和多方面的整合,在碎片化学习构成的肉体上赋予结构化的灵魂,那么碎片化学习也就符合了从解构到重构,从信息到认知的转变,这样的碎片化学习就能发挥学习的作用,帮助学习者创新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endprint

碎片化学习是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与传统的学校教育并不是对立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注定对学习的形态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的融合只是传统学习形态变革的开始,今后的课堂一定是围绕互联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只要围绕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一中心,系统化的碎片化学习是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发挥其提升学习效率的巨大作用的。

参考文献:

[1]王竹立.移动互联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J].远程教育杂志,2016(4):9—16.

[2]邢若南,袁玖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与传统出版的应对[J].传媒,2016(6):94—96.

[3]魏雪峰,杨现民,张玉梅.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学习资源的适用场景与高效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17(5):117—122.

[4]尹涛,张磊,江奇.“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局限性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6):64—66.

[5]张克永,李宇佳,杨雪.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88—94.

[6]于海燕.碎片化学习背景下大学生移动学习习惯研究[J].高教学刊,2015(24):1—2.

[7]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1(5):34—40.

On the Influence of Fragmentation Learning on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Mobile Internet Times

JIA Liwei, NAN Ya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The advent of mobile Internet changed peoples work, life and learning habit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et with education has given rise to a new education model. Fragmentation learning inher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divergence. Solving the defect of the new learning mode by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schoo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is a topic worthy of deep thinking.

Key words:fragmentation learning; systematic study; the mobile Internet; school education

(责任编辑:朱岚)2017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黑龍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7Vol.36 No.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碎片化学习学校教育移动互联网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英语课程网络化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