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议合作教育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017-12-11乔桂娟李楠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苏联

乔桂娟++李楠楠

摘要:合作教育学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产生于苏联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苏维埃进步教育思想家阐述的人道主义精神作为理论依据,且吸收了国外进步教育家著作中的进步主义思想,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建立合作式的师生关系,强调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上述主张可为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其有关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也能为我国中小学教师提供操作路径和实际指导。

关键词:苏联;合作教育学;理论价值;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1000103

一、合作教育学的产生及论争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教育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发展并且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掩盖在蓬勃发展下的教育矛盾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教育思想的僵化、教育理论的停滞不前、教育管理缺乏民主性。在实践层面,教育者往往只关心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教学成果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并未达到应有水平。由于过度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家长与学校的矛盾不断升级。

上述种种皆反映了落后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为当时的苏联教育指引前进的方向。针对这样的现实,一些思想先进的教育家开始尝试提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但他们的观点并未得到守旧教育者的认同,于是便产生了新旧两派的大论战。1986年10月18日,苏联《教育报》整版刊登了由С.Н.雷先科娃、В.Ф.沙塔洛夫、Щ.А.阿莫纳什维利等人联合署名的题为《合作的教育学——关于实验教育教师会晤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和信任的,爱是支撑整个教育活动的支柱,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遵守并且贯彻的原则,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践行这一原则。“我们需要与从前的教育学截然不同的新的教育学,这种新的教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特别注重使儿童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的教学过程中来。我们可以把这种教育学称为合作的教育学。”[1]

实验教育家们认为他们的教育改革是“为了争取实验、探索的权利,为了获得教育、训练、培养好全体学生的权利,为了获得真理的权利”[1]。然而苏联教育科学院的学者们先发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批评:“每当在教学和教育的方法中有了一些革新,就宣布创立一门新的教育学,这是轻率的。”[2]认为师生合作的基本思想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因为古往今来的杰出教育家也都主张确立人道主义的师生关系,反对强权主义。

二、合作教育学的基本主张

1教学要以儿童的发展为目标

基于人本主义强调“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的认识,实验教育家们提出应当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起他们对于获得各种知识的渴望,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教学大纲范围内的知识。后来受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教育思想的指导,又进一步确认了“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他们号召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不应该只注重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验教育家们经过长期的教学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愿望,而是教师是否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学习愿望,使学习成为儿童生活的需要。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两者的关系联系紧密,具体表现为:学习动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以及学习行为,当学生在心里树立了“我要学习的”的主观学习动机,遇到学习困难时更容易迎难而上,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业成绩。反之亦然,良好的学业成绩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

3提倡“不打分”的评价方式

阿莫纳什维利长达17年的教育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会对考试充满莫名的恐惧感,而考试结束后学生对于考试分数的关注远远超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错题原因的分析。实际上,“不给学生打坏分数”不仅可行而且大有益处。特别是小学生,因为年纪小,还不清楚分数意味着什么,当他们不断获得低分时,不仅会严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会降低其在教师、家长、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从而压抑学习兴趣,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使他们沦为学习困难生。

学生和教师单纯关注分数,追求分数,将教学评价局限于分数,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主义。对分数的过度迷恋,使教师和学生不能关注到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不利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并且学生单纯追求高分数,为了获得高分数而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会偏离学习的真正目的。此外,分数也成为了导致不和谐师生关系的导火线。由于学生并不知道教师的评分标准,常常认为教师评分不合理、不公平,存在偏见,因而可能会对教师产生敌对心理,将教师的批评教育视为教师的针对性行为,容易产生师生之间的隔阂,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基于以上認识,合作教育学的积极倡导者们提倡“不打分”的评价方式。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学过程中通用的“分数”,只是一种外部的、形式的评价手段,它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特别是学前儿童的内在需要,而且有碍儿童的长远发展。但同时他们也指出,取消分数并不等于对学生的学业不做评价,而是以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性评价代之,且形成性评价也被列为学习活动整体结构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

4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运用不恰当的方式如训斥、责备、惩罚等,逼迫学生服从于自己的管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也极易引发冲突,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首先,承认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做到尊重和爱护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和存在的价值;其次,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也必须是合作的关系。教师要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将被迫学习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endprint

只有基于平等、信任、尊重、合作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在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中更容易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无论成绩好壞,教师应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性的才能。

三、合作教育学的理论践行

合作教育学产生后,尤其是有关“分数”观点的提出,引起了苏联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并开始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践行这一主张。他们反复强调“没有分数的教学并不代表没有对教学进行评价的标准”,他们将“分数”和“教学评价”定义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认为分数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而教学评价的方式也不仅仅是分数一种。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会暂时将成绩一栏空着,让学生重做,直到获得学生满意的分数后才将空格一栏填上。有的教师仿照沙塔洛夫的评价方式,将分数完全交给学生来评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重新开始的希望,可以随时看到成绩簿上的分数,并且可以通过新的表现改变自己不满意的分数。而教师在评分的过程中只有在遇到五分的情况下才使用钢笔填写,其他分数均使用铅笔。这样在方便学生改变分数的同时,实质上也是鼓励学生对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充,逐步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进而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还有的教师仿照阿莫纳什维利的形成性评价。

首先,创设评价的情景。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任何的评价方式都要显示出相互信任与尊重的态度,教师不仅仅是课堂中的领导者,也必须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4]。为此,必须打破教师的“权威”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出错,请学生批评指正。在纠正错误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指出“权威”错误的能力。

其次,明确评价的标准。鉴于教师评价会受到教师个人性格的影响,提出多维度的学生互评,即表现为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提问、相互检查学习成果。这一做法不仅可以有效克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公正行为的产生,也有利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渐渐掌握评价的标准,促进同伴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三,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主张将评分册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能给予自己更为客观的分数,这样做也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不信任的敌对心理。

第四,发挥家长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教师应及时将学生情况通知家长,并且向他们提供一些方法和指导,使家长同教师一起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起三维的良性互动关系。

四、合作教育学的局限性与预见性

目前关于合作教育学仍然存在很多争议,这里以“超前学习的思想”为例。这一思想来源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认为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辅助和继续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知识掌握量。В.Ф.沙塔洛夫在实际教学中也证实了“可以提前一两年就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任务”。据此实验家们主张可以让学生超越教学大纲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他们坚信:提前学习某些知识,可以使学生得到满足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教师也可以脱离教学大纲的束缚,灵活而自由地掌握课堂教学。在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与配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5]。

但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也是指学生跳起来可以达到的水平,过度地超纲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要知道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必须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也就是说稍微超一点教学大纲,学生是可以接受的,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正像И.П.科夫所说:“给小学一年级学生布置高年级、甚至是大学生完成的作业。”[5]这样的教学任务早已超出了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这样的作业要求不仅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甚至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何况,儿童单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够掌握超过其现有发展水平的知识的,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所遇到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领会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合作教育学所遭受的批评,我们比较赞同巴班斯基等人在《科学和实践的联盟》一文中所持的态度:“我们过去和现在始终认为,应该向广大教师介绍教育革新家的经验,以便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作风和个性特点的东西。”[6]也就是说,我们介绍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过程,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都应该考虑它的适用范围和可操作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理论效用。

合作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作为理论依据和教育的最终目的,其所包含的思想和观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精神,践行了平等的教育观念。主张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关注儿童和谐的个性的整体发展。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废除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改革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为了贯彻合作教学的思想,实验教育家们还提出教师要关心儿童,对儿童具有同情心,关心学生的一切,同时也要对自己和儿童严格要求,反对任何形式的强制命令,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师生的合作教育中,使儿童快乐地学习,积极地成长。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和意志为原则,尽可能地彰显每个学生的潜能、天赋和才能。

合作教育学的上述观点与我国当前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它反对传统教学对分数的过度迷恋,实质上正是对应试教育的批判。长期以来,人们固执地认为“分数”和“升学率”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将死记硬背当作学业成就的制胜武器,大量的题海战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导致了学生不健康的心理。教育者应该意识到“题海无涯苦作舟”,只有科学地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苏]С.Н.雷先科娃,В.Ф.沙塔洛夫,Щ.А.阿莫纳什维利.合作的教育学——关于实验教育教师会晤的报告[J].朱佩荣,译.外国教育资料,1987(2):1—10.endprint

[2]王义高.苏联“合作教育学”及其对我们的启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4):8—13.

[3]巨瑛梅,刘旭.当代外国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5.

[4]董建民.苏联合作教育学与美国合作学习理论合作理念的比较[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5]王策三.苏联合作教育学的兴起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江西教育科研,1989(3):30—34.

[6]卢真金.学校没有分数行吗?——评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评价观[J].外国教育动态,1991(3):29—32.

Rediscu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QIAO Guijuan, LI Nan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163318, China)

Abstract: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w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theory that was proposed in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late 1980s. It takes Marxist theory on humans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humanism proposed by the education thinkers of Soviet Union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bsorbs the progressive thoughts from the works of foreign advanced educators, advoc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emphasi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alized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nd pays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bilit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personality. The above propositions can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allround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can also provide operational path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China.

Key words:Soviet Un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oretical valu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責任编辑:朱岚)2017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7Vol.36 No.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苏联
论王阳明民族观的当代启示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
施行“少教多学”,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双赢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