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藏墨述要
2017-12-11王健
文_王健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藏墨述要
文_王健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收藏了明清两代徽州地区各大制墨名家的墨品,如明万历年间制墨名家程君房、方于鲁的墨品,清代四大制墨名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吴天章以及詹成圭等名家墨品,其中的代表作品如程君房制百爵图石绿墨、方于鲁仙桃墨、胡开文御园图集锦墨等是都是徽墨中的精品。
徽墨始于唐宋。文献记载,唐以前,制墨的中心在北方,随着唐末战乱的频繁发生,南唐奚廷珪自易水迁居歙州始,利用当地的制墨原料,采用易水法制墨,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遂赐国姓,“李墨”名满天下,一度还形成“黄金易得,李墨难获”的局面。从此歙州成为全国的制墨中心。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更名为“徽州”,徽墨自此登上历史舞台。同时,徽墨制作技艺大有改进,有用松烟与油烟制墨两种方法,在徽州地区发展很快。目前发现的早期的徽墨有“歙州黄山张谷男处厚”墨,这也是迄今发现宋代尺寸最大的墨锭。
胡开文制地球墨
直径12.2厘米 厚1.5厘米 重390克
该墨中部微凸,边缘略薄,通体漱金,局部填朱彩绘。墨的两面分别代表了东、西两半球,生动地描绘了六大洲(没有南极洲)、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绘制有清晰的经线和纬线,并标注了不少国家。在亚洲的版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安徽省”。该墨参加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荣获金奖
徽墨兴于明朝。明中期以后,制墨业进入全盛时期,过去秘而不传的用“桐油烟”与“漆烟”的制墨方法被广泛利用,墨的生产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徽墨制作良工辈出,以至后人有“墨之在万历,犹诗之有盛唐”的比喻。同时,徽墨制作精良,品式繁多,墨锭图样较前代有了很大突破。至万历年间,徽州地区出现了两位杰出的制墨大师——程君房、方于鲁。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良制墨配方,使墨的品质得到了提升。程君房制墨有“坚而有润,黝而有光,掭笔不胶,入纸不晕”之美誉。其代表作有百爵图石绿墨、百子图墨、百牛图墨等,更编有《程氏墨苑》留存于世。方于鲁曾师从程君房,他们既有师徒之名,又是事业上的竞争者。方氏所制之墨质地坚实,晶莹如黑玉,编有《方氏墨谱》存世。《程氏墨苑》《方氏墨谱》均由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所绘制,这两本墨谱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制墨业、绘画工艺等提供了客观的实物资料。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明代藏墨数锭,其中就有程君房百爵图石绿墨、百牛图墨以及方于鲁仙桃墨、九子墨,这些墨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并在墨谱中有记载。
徽墨盛于清朝。入清以后,徽墨造型多样,多敷彩髹染,更注重赏玩和收藏。安徽博物院收藏的墨清代为众。清代制墨,无论是墨的数量或质量,都要超过历代水平,并涌现出大量的制墨名家,其中有最为著名的四大制墨名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一时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同时,这一时期文人参与制墨成为风气,大量的文人定制墨出现。安徽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定制墨,如季荃夫子公余吟诗之墨、太原祝氏少云珍玩墨等。文人定制墨即文人墨客根据自己的喜好向墨肆或制墨名家定制的专用墨,或用于书写,或作朋友间的赠予,或珍藏。其特点是存世数量不多,用料精,在墨模的雕刻上也追求诗情画意,做工精致,造型美观。
仿古墨的生产也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不少墨肆参照前朝墨谱进行仿古墨的生产。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仿古墨有仿汉石渠阁瓦砚墨、康熙吴天章“正翮搏风”墨等。其中仿汉石渠阁瓦砚墨仿的是汉砚形式,“正翮博风”墨是仿宋徽宗鹰墨。
仿汉石渠阁瓦砚墨(正面、背面)
长15厘米 宽7.8厘米 厚1.4厘米
此墨仿汉石渠阁瓦砚形制,作长方覆瓦形,中部微微隆起,砚堂圆如满月,两面形制相同。正面砚堂上端刻清高宗御铭:“石渠阁覆以瓦,肖其形为砚也。出于琢,非出冶。友笔墨,佐儒雅。思卯金太乙下。”落“乾隆御铭”,下钤“征观”,墨背刻“其制维何,致之石渠;其用维何,承以方诸。研朱滴露润有余,文津阁鉴四库书”。落“乾隆御铭”,印“征观”
徽墨善创新。在形式上大胆创新,注重装饰,装饰题材广泛,或人物或博古,或山水或花卉,书法上或行或草,或楷或篆,等等,使墨从实用品向工艺品转化,如胡开文墨肆制作的地球墨、秦权墨。地球墨是胡开文第六代传人胡洪椿参照出版的东、西半球
地图以及当时的地球仪制作出来的,体现了制墨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大胆的设计构思。地球墨代表中国参加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荣获金奖,是真正的“中国瑰宝”;秦权墨跳出了墨的规定形式,从平面走向立体,完成了墨从实用品向艺术品的转变。
胡开文制“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墨(正面、背面)
长12.2厘米 宽3.3厘米 厚1.1厘米
此墨正面上部两旗交叉,其下书“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八个篆体金字,正中刻有孙中山人物头像,下端刻一首隶书刷金藏头诗,竖读为:“胡越一家,开我民国。文德武功,造此幸福。”横读从右至左第一句为:“胡开文造。”反面刻画的是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抗击外国联军的场景,远处大海上是各国的船只,近处的岸边是一支武装军队。墨的左侧有楷书“徽州休城胡开文按易水法制”
乾隆御制“兰亭高会”墨(正面、背面)
长15.6厘米 宽8厘米 厚1.8厘米
此墨为长八棱形,通体漆衣,周边起框,边缘饰祥云飞蝠纹饰,正面描金书“御墨”(篆书)、“兰亭高会”(楷书),下钤“大块假我以文章”篆书方印,均涂金。背面雕刻亭台楼阁人物故事图,两侧分别有“大清乾隆年制”“延趣楼珍藏”款
胡开文制秦权墨(正面、顶部)
直径15.2厘米 高11厘米 厚1.1厘米
该墨秦权形,权面一侧为小篆阴识铭文,填金,共100字。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另一侧为时任湖广总督的端方所作后记,阳文楷书16行,共111字,内容为:“《汉书·律历志》云:‘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东武刘燕庭所藏重四两之权钱,得今湘平一两八钱,秦一斤应合今七两二钱。此权重湘平五十四斤,适合四钧,权之重所谓石权也。所得权二十余品,当以此为第一。光绪癸卯十月,浭阳端方后记。”后钤小印“匋斋”
徽墨多御墨,即皇帝所用之墨。这是徽墨的一大特色,这些墨品均署“御墨”字样。安徽博物院收藏的御墨有乾隆御制“兰亭高会”墨、乾隆朱砂御墨等。各地官员和各墨家也纷纷将徽墨作为贡品上贡。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曹素功漱金紫玉光墨,相传是曹素功在康熙皇帝南巡期间向其进献的漱金“白岳图”集锦墨。康熙皇帝大加赞赏,并赐名“紫玉光”,该墨遂被列为第一贡品。
胡开文制御园图集锦墨
长5.9~13.3厘米 宽2.9~5.5厘米 厚1~1.4厘米
这套集锦墨共64锭,全套墨模所刻的景物,均为清代宫苑名胜。一墨一景,依景构图,形式优美,雕工精良。形态各异,或为古琴、钟鼎,或为书卷、竹节,或为水光山色、亭台楼阁。正面书写楼阁景观名称,背面绘制亭台全景,侧面书阳文“嘉庆年制”
在清代集锦墨的发展也达到高潮。安徽博物院收藏的康熙年间吴天章“龙宾十友”集锦墨,墨质用料考究,丰肌腻理,色泽如漆,技艺精湛,墨上绘有不同的纹饰、图案以及篆、隶、楷、行书题识、钤印,相得益彰,览之心旷神怡,堪为珍贵。该套集锦墨在选料、制作、雕刻、绘画、书法、文学、印章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反映了清初集锦墨高超的工艺水平。集锦墨中的精品御园图集锦墨及墨模均收藏在安徽博物院。这套由胡开文墨庄制作集锦墨,多达64锭,是集锦墨中数量最多的一套。其题材来源于清代宫苑名胜,一墨一景。在墨模的设计上别出心裁,形态各异,雕刻精细。在墨品的制作上,选料精良,工艺超群,使集锦墨的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稀世珍品。
“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徽墨,是古代徽州人的匠心留存,是徽州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其技艺及文化传承至今,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大观园中一朵散发着芬芳文人气息的奇葩。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